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增长受到资源、环境等的约束,遵循生态种群的Logistic增长方程.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大种群的环境容量,但长三角地区种群共生作用是不对称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的共生作用远大于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生作用,表现为偏利共生关系,但生产性服务业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社会由各个层面的共生系统组成,社会共生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进步就在于改善人的共生关系.本文从社会共生论的视角探讨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共生规范--道德的共生功能.重点研究道德作为内在约束条件的共生规范,其共生功能的表现形式、特点;道德共生功能的实现条件;在当下中国,发挥道德共生功能的有效载体与路径.  相似文献   

3.
民族共生发展的形成理路及运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共生发展是指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合作而形成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共同优化的民族发展模式,其基本出发点是民族与民族之间平等互惠合作,根本目的是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环境四种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最终目标是促进民族主体和多民族共同体的同步优化,核心是共存和共赢。作者从形成民族共生发展的微观要素——民族共生责任人手,从共生系统的视角阐释民族共同体内的所有共生民族的四种共生责任,并探讨民族共生责任的运作模式和共生效应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评价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共生发展的现状,结合民族共生发展的形成理路,探讨民族共生发展模式的有效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12):140-146
文化与科技从诞生之时就处于共生状态,文章首先对共生理论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借鉴共生理论分析了文化与科技发展进程中各历史阶段的共生模式,并确定以共生度作为共生模式的判定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定了文化与科技两共生单元的主质参量,计算了江苏省1990-2015年文化与科技两共生单元的共生度,研究结果表明1990-2015年期间江苏省文化与科技的共生模式经过寄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向对称互惠共生转变。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提出了加快向对称互惠共生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共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存在方式.共生国际体系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各种行为体的组合状态和彼此间的利害关系,分为和平共处、和平共生与和谐共生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递进都意味着共生关系的优化,并伴随着一系列理论自觉和实践创新.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以来,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与完善,中国已逐步形成并发展了和平共处理念.在中国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持续迈进的现阶段,中国正致力于积极建构和平共生理念,并着眼于下一阶段的使命——推动国际体系朝和谐共生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中国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推进共生关系的优化,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的同时,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推动各方朝着打造命运共同体与建设和谐世界的目标相向而行.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组织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金融组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金融体系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当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中出现了不和谐,政策性金融机构定位不清,中国农业银行资金大量流入城市,农村信用社产权不清,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效率低下,缺少正面激励的共同环境,农村金融生态失衡。建立农村金融体系共生的模型,要从强化共生单元、完善共生模式及加强共生环境建设等方面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和谐共生体系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共生哲学是关于共生的哲学理论,旨在对共生现象进行哲学概括和把握,并从共生视角对哲学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实践论、发展论等若干重要命题进行审视与阐释。共生哲学的本体是共生关系,关系是实在的,主体间性的本质是共生;共生价值论坚持价值的属性说与关系性的统一,坚持价值主体的多元性,倡导建立共生的价值观;共生方法论明确了方法的中介性质,提出了共生哲学的关系思维方法、整体论方法与有机论方法;共生实践论主张实践是人的"类"实践,是"现实生活"的实践,是"关系"中的实践,实践具有共生性;共生发展论坚持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当代与后代的统一,主张共生共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旭军 《东岳论丛》2019,40(3):95-104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企业更加关注并愿意积极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希望同员工协同双赢。与其相违背的心理契约破裂会带来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甚至产生严重危害。从共生理论角度分析,企业与员工关系在共生发展阶段必然选择偏利共生行为模式,这种模式下产生心理契约破裂对共生关系危害很大。论文运用Logistic模型进行共生发展阶段基于心理契约破裂因素的企业与员工偏利共生关系研究,通过Matlab数值仿真验证模型研究结果,得出了研究结论:企业与员工共生关系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生物界种群之间的关系极为类似,其本质是协同。在企业与员工初期关系建立后会进入共生发展阶段,选择偏利共生行为模式。心理契约破裂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消极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效用,在企业与员工共生发展关系中负向作用共生能量,产生阻滞,并改变其共生演变路径。随之提出实践启示:企业应在战略设计与组织行为中重视共生关系,努力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做好对偏利的心理契约破裂预防与弥补。  相似文献   

9.
大学与区域发展共生系统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宏  程雁雷  夏焰 《学术界》2008,(2):176-187
大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是教育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高等教育学等多学科所一直关注的学术命题,也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型跃升为大众化之际有关大学改革的实践命题.从方法论考察,以往的研究大都是把既有的大学和区域经济状态作为给定的静态基础,就高等教育作为经济发展"要素"的效应、区域经济对高等教育的支持程度等视角展开的,缺乏从动态的、系统的相对关系模式及其效率和制度环境上的研究,因此需要在方法论上创新.而以共生理论的视域和范式来观察和研究大学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大学的生存发展取决于与区域发展共生程度和共生效率.我国的大学与区域发展共生系统的建构,需要从再造共生单元、创新共生模式、完善共生界面三个环节着力,尤其需要以具有系统性的战略思路和方案加以推动.  相似文献   

10.
李友钟 《理论界》2014,(7):80-82
社会共生论是分析研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重要理论,是社会存在、社会价值、社会进化相统一的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指导性。研究社会共生论,除了将其应用于社会现象研究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该理论本身进行研究,包括其理论渊源。本文从生物学理论、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中心主义理论、整体论与有机论等方面,对社会共生论的理论渊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