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而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离不开成熟健全的公民意识。因此,通过完善公民社会建设、引导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推进公民意识教育等途径,大力培养公民意识,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公民意识培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爱国 《学术论坛》2005,2(12):60-63
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调。文章从人的现代化视角阐释公民意识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并提出培育公民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路径:认为公民意识是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和谐社会构建是公民意识培育的现实阶梯,二者是一个双向推进的过程;培育公民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公民教育和努力培育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3.
刘学斌 《阴山学刊》2008,21(2):98-10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大量合格公民的存在为基础。因此,公民教育对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从和谐社会的角度来审视公民教育不仅有助于改进公民教育,也有利于加深对和谐社会的认识。为了促进和维护社会和谐。公民教育在指导理念上应灌注和谐哲学,在内容方面要注重培养合作、规则、协商等意识。注重提高知识水平、实际技能,优化知识结构,注重培养诚信等公共道德。  相似文献   

4.
是促进新疆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新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扎实推进依法治区进程的战略性要求;是提高新疆高校各族大学生整体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教育的要求;是促进新疆高校各族大学生参与社会管理、民主监督能力的要求。完善和创新具有针对性的公民意识教育内容;拓展新疆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领域;加强法制教育,完善新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5.
试论社会资本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典云 《东岳论丛》2006,27(3):99-101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社会资本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治文明的形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诸如保护公民权利、培养公民精神,政府依法行使行政权力,鼓励并支持社会建立各种非政府组织,重视发挥教育和媒体的作用等,来积聚大量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公民意识教育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角度提出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统一。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民意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自由意识、公平意识、自然意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现实路径是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拓宽公民政治参与途径和渠道,使公民在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体意识;政府要在推进公民意识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杜乾举 《理论界》2006,1(12):48-50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驱力和凝聚社会成员的道德力量,是和谐社会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公民提供了道德精神的定位。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我们既要宏扬传统荣辱观和党的优良作风,又要立足于现实着眼于发展,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的公民意识及其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公民社会也随之兴起.公民社会的兴起.有助于中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丰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应当以公民社会为其社会基础,需要塑造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公民.中国现阶段公民意识开始觉醒,但总体上还有待成长和完善.公民意识的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程,需要从建构公民教育的社会环境,发展学校公民教育,拓展公民教育的形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方向保证作用、价值导向作用、精神激励作用、社会力量凝聚作用、规范调控作用,它表征着社会主义精神动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强化,为此,必须加强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以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建设和谐社会任重道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更需加快生态环境持续发展。可以说,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成败。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本文对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围绕构建社会的主题,阐释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的简单设想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民族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抓不懈.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我们应将公民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相结合,发挥法律普遍性、明确性、强制裁性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加大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力度,促进、保障公民道德建设健康发展,从而将公民道德建设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体育的人文内涵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精神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体育运动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获得了新的形态。由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和谐世界的逻辑生成体现在:首先,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参与和开拓世界历史;其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创造和谐世界的世界历史;第三,世界历史的未来将在和谐世界中赢得胜利。  相似文献   

14.
公民新闻是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公民新闻的发展使公共领域的社会结构再次发生转型,使现代公共领域的建构成为可能。公民新闻传播具备建构公共领域的所有要素。是当前公共领域建构的理想形式。随着更加自由民主的法制社会的建立及公民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将有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来,公共领域将逐步建立。  相似文献   

15.
构建高校心理和谐教育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人的心理和谐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心理和谐教育对构建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主义道德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起着引导、激励、支撑和保证的重要作用。从道德的主体性上看,荣辱观能够为人的认知提供心理基础,为人的意志提供精神动力,为人的行为提供价值取向。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在于能够使人以真正的道德主体性身份把构建和谐社会与融入和谐社会当作自我完善的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蕴含了唯物史观的三个重大命题:实现社会基本矛盾的和谐运动;实现人们物质利益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界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关系。由于这三大命题都与生产力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性运行,必须筑牢和谐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系统,包括维护人民主体机制、打造科技进步机制、加强教育发展机制和健全社会民主机制。只有建立有效的动力系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才能构建并始终又好又快地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的执政理念和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的构建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之一。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