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工智能就是让机器完成人类需要使用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的一门科学。从图灵自动机理论之后 ,人工智能的研究向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两个方向展开。符号主义强调人类智力的功能模拟 ,形成了以心理学的符号处理为特征的传统人工智能研究方法 (传统AI) ,其代表为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及专家系统 ;联结主义强调人脑的结构模拟 ,采用基于生理学的脑结构模式的研究方法 ,即人工神经网络 (ANN)。传统AI在逻辑推理等方面取得高效 ,但在处理诸如模糊信息、形象化以及类推等问题时 ,则受到很大的限制。 80年代以后 ,出现了基于行为AI(或称现场A…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必然引起哲学范式的转换和变革,从而提出新的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纲领,进而成为解决传统哲学问题的新方法。逻辑机器哲学是传统哲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的哲学思考相结合的产物。它通过人与计算机的类比,探讨用计算机模拟人类心智的可能性以及有关的哲学问题。逻辑机器哲学是所谓 “ 信息转向” 的结果,它的兴起标志着哲学的信息转向。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内涵逻辑、内涵语义学和内涵形而上学是由逻辑学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在逻辑哲学和语言哲学领域共同缔造的为数不多但却无可置疑的进步之一.自上世纪60年代内涵逻辑诞生以来,这一逻辑分支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和哲学甚至数学基础等众多领域以其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工具的方式发挥着自己的作用.然而,作为一门激动人心的学科,在内涵逻辑的研究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对这些困难的解决不仅对逻辑学家,而且对哲学家、语言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都是一种挑战.本文通过解释内涵逻辑的关键性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梳理出一条20世纪内涵逻辑理论发展和未来趋势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陈晶晶 《理论界》2013,(12):118-120
学习是智能主体拥有的重要特征,机器学习研究计算机如何模拟并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归纳逻辑程序设计作为机器学习的核心方法之一,不仅充分发挥了逻辑技术的优势,而且极大提高了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深入探讨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技术走向,对机器学习其他领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对人类主体发展历史过程的考察中,始终以人类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关系为逻辑主线,形成了以人类主体精神为起点、以人类主体现状为落点、以人类主体解放为旨归的具有时序性的历史分期理论生成逻辑。这一生成逻辑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在历史分期理论的主体向度认识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主客体颠倒的不合理现象,探求出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内在规律性,为无产阶级革命寻求到科学的理论根据,并为在理论上分析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社会历史必然性提供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演进,一方面表明人类对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具有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人工智能技术能在许多应用中替代甚至增强人类的某些功能。然而,梳理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看到,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日新月异之时,有关人工智能的意识研究正孕育着较大的突破,人工智能的情感研究也已逐步展开,而围绕人工智能意识与情感的发展,将导致人工智能发展中遭遇"五化"问题。对此,人类亟需思考如何有效掌控人工智能的发展,从而避免人工智能的负面效应,甚至是更大危害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文学指的是人工智能作为代理主体,在独立或者半独立状态下模拟生成人类文学作品。虽然人工智能文学生成已经成为现实,但是它仍然面临三重挑战。首先,从文学语言来看,人工智能难以生成具有“审美逻辑”的语言。阿多诺等人认为,艺术的逻辑是具有辩证特性的逻辑。这种辩证性是人工智能程序难以实现的。其次,从艺术性来看,人工智能文学产品具有一定的艺术形式,但是却不具有艺术的核心要素,如情感、在场感和超越性,这些要素与生命、身体等联系紧密。最后,从社会批判角度来看,人工智能艺术进一步发展了机械复制艺术,是技术对艺术的高级整合。人们应该警惕机器对人的异化,应该重视艺术中的辩证要素,促进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孙玮 《学术研究》2023,(10):58-62+177
媒介视角的人工智能研究以人—机交互的外显行为为出发点,综合技术脉络与人文脉络的双重逻辑,探讨人类与智能机器系统性交互的特定意涵及社会影响。媒介的作用在于连接、交互、转换、生成,人工智能依赖人—机交互系统的机制与运作。“异类”的交互与共生,是人类与人工智能关系的核心点。异类智能数字接合形成的交互,数字系统中节点主体的共生,展现了智能社会新世界、新主体的一种样貌。  相似文献   

9.
对谓词逻辑在人工智能科学中应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谓词逻辑是人工智能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理论基础,从计算机系统理想化知识表达法的要求来看,谓词逻辑表达法在人工智能科学应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点.但由于受形式逻辑本身表达范围的影响,它在表达知识的水平和能力上又存在一些局限,而这正是我们应进一步探讨以求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研究开始起步.虽然起步较晚,但以蔡曙山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却能够站在当代西方语言哲学,特别是言语行为理论和语用学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在受到当代语言哲学大师塞尔高度赞誉的<言语行为和语用逻辑>一书中,蔡曙山构造了命题语用逻辑、量化语用逻辑以及模态语用逻辑的自然推理系统与形式公理推理系统及其各自的语义模型,探讨并证明了元逻辑问题.蔡曙山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语言逻辑研究的空间,促进了语用逻辑的形式化研究,从而为进一步推进计算机与人工智能逻辑、认知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完备的、精密的研究工具.这项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语用逻辑的形式化研究达到西方现代语用逻辑研究的相同水准,同时也发扬与光大了中国古老的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11.
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论辩研究已经成为了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不同学科在这一课题上却未能实现有效的交叉研究.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论辩理论,对依据新论辩术理论所选择的最接近理想模型的辩论赛实例进行分析,以期为逻辑学与人工智能在论辩领域的交叉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试论认知逻辑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逻辑研究的目的是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然而,目前认知逻辑的研究成果却难于应用于人工智能的实践之中。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认知逻辑自身存在的问题造成的。第一,认知逻辑理论缺少可操作性,人们不能用能行的方法构造认知逻辑系统定理的证明和根据系统所进行的推演。第二,认知逻辑理论所采用的可能世界语义学方法不能对认知语句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第三,认知逻辑的公理系统并不是人工智能研究所必需的。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逻辑学家需要对原有的方法进行认真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杜威对命题进行了独特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逻辑理论,包括制定了特有的命题分类体系,阐述了命题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对传统三段论进行了工具主义的阐释,同时对于命题的构成即词项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杜威的命题理论为理解逻辑的起源、基础和应用提供了一条值得参考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4.
王志栋 《河北学刊》2008,28(3):234-237
语用学的基本理论有助于从语言的本质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理解智能,为人工智能的框架问题提供哲学的视域和分析方法。现代人工智能的符号逻辑研究框架在哲学意义上具有脱离经验的根本局限性,联结论研究框架实质上与此相同。人工智能的框架问题研究需要奠基于"自然机制"为内核、"算法机制"为辅的哲学纲领。现代自然语言理解的句法和语义研究是脱离使用者与语境知识而处于指称层次的片面理解,而只有基于语用学层次的理解才是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张峰 《晋阳学刊》2008,12(1):73-76
博弈逻辑是博弈论和逻辑学相交叉的一个崭新领域,研究理性的主体互动行动中的推理过程,即研究博弈中的推理问题。目前对博弈逻辑的研究仅限于起步阶段,因而存在很多有待深入去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考虑和分析必将引出博弈逻辑理论研究的许多有价值的课题,拓宽博弈逻辑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辩证逻辑研究在苏联哲学问题编辑部《逻辑问题讨论总结》误导下,抛弃了形式逻辑,只研究认识过程中的辩证思维阶段,走上了歧途。恩格斯的“辩证逻辑”,是“辩证的逻辑”的误译。辩证逻辑不仅名不正,言也不顺: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偏离了黑格尔奠基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论(美学/诗学)中的结构特征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承万 《河北学刊》2004,24(4):24-27
西方文论 (美学 /诗学 )是以“概念”为起点的逻辑推演体系 (原始范式为形式逻辑的三段论 ) ,其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着非常重要的规定 ;中国文论 (美学 /诗学 )是以意象为起点的纲目网络体系 ,是一种“天人合一”观 (天时—地利—人和的三相关联、协合 ) ,任何“概念”(字 /词 )都关联着“天—地—人”。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 ,造成理论体系在结构形态上的巨大差别。不明乎此 ,中西比较研究势必将陷入一片盲目和混乱之中。眼下的弊端主要是以西代中 (以“逻辑推演”代替“纲目网络”) ,因此难以走上规范的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18.
政治文明论纲——基调、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金明 《文史哲》2004,2(6):146-151
政治文明研究应当强调政治学方法与宪法学方法结合的重要性,尤其需要体现政治学视野和宪法学逻辑的有机结合。在政治学视野和宪法学逻辑相结合的层面上,可以建构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框架:民主政治———党的领导与稳健的政党制度———有序的政治参与和发展着的公民政治权利———有效的分权体制及其保障着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相互关系———宪法与宪政。在民主宪政即宪法政治的框架内,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江静  黄敏 《学术探索》2010,(2):25-30
马克思首创了世界历史理论,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从单线逻辑向双线逻辑的发展却是由列宁完成的。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视域中,世界历史的根本矛盾是物的依赖性与人的独立性的矛盾,这一矛盾和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特殊矛盾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特殊性中获得了不同的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