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改变了以往对非正规金融的打压态势,监管机构对非正规金融采取的也是一种防范和认可并行的态度,说明非正规金融正逐步从“地下”走向“阳光”,尝试性的认为它是正规金融在农村市场的一种创新服务模式,它的存在和发展对农村金融环境的改善是有利的.当前,在农户金融需求强烈的同时,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严重不足,这种“供给型金融抑制”限制了“三农”的发展,农户的信贷需求难以满足,而非正规金融恰恰是正规金融供给不足的有益补充,但其缺乏有效监管和保护,风险较大,应当对非正规金融加以规范和引导,充分展现其融资优势,更大程度服务于农户及农村小微企业.  相似文献   

2.
对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垂直连接制度安排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中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本文从历史角度考察了两者之间不同制度安排与经济的相互影响,得出利用二者的优势,来增加农村信贷的供给,实行“垂直连接”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农民的福利效应。垂直连接的效率与农村信贷市场的非正规金融市场结构有关。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从法律上对非正规金融组织进行定位,使其制度化、专业化,防止“舍谋”形成,垂直连接就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由于正规金融逐步减少农村分支机构,以血缘、地缘与业缘为基础的非正规金融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地区的信贷需求,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文章将理论阐述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包含非正规金融变量的增长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2000-2011年甘肃省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非正规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非正规金融构成农村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勇  李睿 《西部论坛》2018,(2):9-16
信贷约束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农业补贴和农村非正规金融能否有效缓解农村信贷约束有待验证.将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分为有效信贷需求、潜在信贷需求和隐蔽信贷需求,以CHFS调查的2973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家庭为样本,运用加权Probit 模型考察农业补贴和非正规金融对我国农户正规信贷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和非正规金融都刺激了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应适当增强农业补贴力度,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以进一步缓解农村信贷约束.  相似文献   

5.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依赖于金融支持。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着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整体服务功能不强;缺乏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抗风险能力不强;金融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村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失真等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消除农村金融抑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在调整现有农村正规金融组织体系功能定位的基础上,规范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同时,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逐步加快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降低农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需要包括非正规金融在内的各类金融的支持。本文基于2001-20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长株潭地区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长株潭地区正规金融与产业集群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但非正规金融对产业集群存在较强的阻碍作用,且影响程度超过正规金融对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需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的监管,积极发展正规金融,促进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学兵 《学术论坛》2012,35(5):119-122,143
受正规金融缺位、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微观金融需求特点、社会文化地理等因素的影响,非正规金融在西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西部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融资规模大、生活性融资占主导地位、组织机构不完善、市场运行混乱、高利贷盛行、在突发事件中作用巨大等特点。必须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合理引导西部非正规金融发展,以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国贫困人口中的女性化趋势现象不容忽视。微型金融作为一种以促进性别平等为目的的扶贫方式创新,已成为满足女性贫困群体金融需求的运作模式。微型金融可以通过信贷和保险服务获得渠道、赋权效应等促进女性增权,不仅可以借助小额信贷服务加强女性对资源的控制能力,而且可以借助参与式扶贫项目,自下而上增加女性的能动性和可行能力,从而有利于女性反贫困。中国微型金融在甘肃、河北等地的实践表明,微型金融(特别是妇女小额信贷)是扶助农村贫困妇女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反贫困工具的创新。实证结果也发现,微型金融机构扩大女性借款人群体的覆盖面有利于其实现经营绩效与社会绩效的协同发展。因此,应加大教育投入,重视并加强女性素质教育;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推动微型金融可持续发展;完善互助合作社融资模式,加快扶贫融资模式改革;发挥妇联组织的特殊优势,构建适合妇女小额信贷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9.
小额信贷额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金融创新模式,对于提高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资源贫困的问题.然而,如何进一步推动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小额信贷市场参与主体的动态博弈视角出发,建立了一个正规金融机构、农户和政府之间的收益模型,通过分析农户小额信贷市场化参与主体的经济效用,以及小额信贷市场化可持续的效率分析,指出小额信贷的市场化发展,政府放松对开展小额信贷正规金融机构的管制,以及采取较高利率是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东岳论丛》2016,(6):156-164
使用2015年山东省923户农村家庭金融行为调研数据,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利率决定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可以从资金需求者偿贷特征、供给者成本特征以及农村正规金融利率政策三个方面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利率决定机制进行理论分析;资金需求者借款数额等因素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利率影响显著,而资金需求者借款时间等因素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利率的影响至少在10%的统计水平上不显著。因此,提出健全多渠道的信息传导机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等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村非正规金融利率变动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因正规金融对农民贷款条件的诸多限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具有人人获得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力的普惠属性,其变革是对农村普惠金融增量式改革思路的颠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农村中,农民的高度分化及整个农业的内涵、功能、形态发生的根本变化使农村金融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不足,建立健全适合普惠金融发展的农村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乡镇财政现状看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快农村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许多乡镇(包括发达地区的某些乡镇)债台高筑,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财政赤字和负债令人惊异,日常工作的运转几乎难以维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处于停滞半停滞状态,政权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走出乡镇财政困境,巩固乡镇政权和加快农村发展,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应有之义。乡镇财政与政权建设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是前进中的困难、发展中的问题。从根本上讲,解决问题要靠经济发展,同时要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二元的农村金融结构,面临着内生外生双重约束及其交互作用,表现为均衡和非均衡的双重信贷配给,导致了供需失衡和有效供求的双重不足。应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进入壁垒,完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改革,逐步放宽利率约束,以消除外生约束,增加有效供给;通过内生金融与外生金融的联合来降低内生性约束,同时大力提升农村内生性发展动力,真正释放农村真实有效的信贷需求;从而实现农村金融的总供求均衡。  相似文献   

14.
孙正成 《西部论坛》2012,(4):102-108
温州综合金融改革中非正规金融的发展问题不可忽视。从参与者的微观视角,以瑞安250农户家庭作为样本,对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温州农村非正规金融参与主体广泛众多且主动参与意愿强烈,而参与主体的个体差异并不明显;生产经营已成为农村非正规金融重要的筹资用途;参与主体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措施不足。政府应该遵从"从核心到外围"的思路积极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对非正规金融的合法性边界进行明确界定;积极规范和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借贷方式,培育信用文化;积极搭建各类非正规金融的信息共享平台,尽可能减少各参与主体的信息不对称;同时,还应充分重视和促使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和宏观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已出现边缘化的迹象。分析农村金融困境的发生机理,进而引出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缺失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统筹城乡失调的农村金融供需结构偏差是其根源。农村非正规金融和统筹城乡进程有密切的逻辑关系。必须以统筹观念为指引,推动以非正规金融组织主导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通过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影响储蓄率和影响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和四维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10年我国农村金融运行效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与农村经济发展正相关;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冲击作用,而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农村储蓄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冲击。因此,我国应在健全农村金融法规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农村储蓄—投资转化速度和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量和质量,培育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非正式金融机构,以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成功的农村金融体系要求满足特定的运行条件。分析重庆农村金融运行现状,并对比国外成功经验表明,重庆农村金融发展可采取以下路径:丰富有效的金融需求,增加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可选择性,设计针对农村和农民的信用评估系统,创新金融抵押和担保,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通过对冀晋蒙三省区36个县城乡金融发展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并为解决农村金融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示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来加快农村金融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需要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但是目前农村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掣肘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因此,认真剖析农村金融在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制定支农优惠政策,在组织机构、担保抵押、保险机制和存款制度安排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为新农村的建设打造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平台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的农村金融制度已成为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目前,正式金融制度供给不足、供给趋同以及非正式金融制度的兴起已成为推动西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动力因素;同时,区位禀赋约束、国家和地方对金融的控制以及西部农业的弱质性则构成了西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制约因素。作者据此提出了以回归和强化正式金融机构的 功能、赋予非正式金融组织合法地位作为西部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