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进行了哲学和政治的双重批判。通过哲学批判,马克思确立了“观念应当从现实的差别中产生”的原则,发展出一种不同于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解决近代哲学基本问题的新思路,初步实现了唯物主义转向;通过政治批判,马克思超越了卢梭的抽象的人民主权学说,初步发现市民社会异质于国家的经济规定性和用国家解决市民社会问题的无力,因而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写作结束后转向对市民社会的解剖,最终实现了政治立场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道德政治”谱系中的卢梭、康德、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道德政治是现代政治哲学的一个重大理论主题和思想趋向,其核心诉求是批判霍布斯、洛克式自由主义所造成的现代政治的非道德化,主张将现代政治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上。该主题由卢梭开创,经康德和马克思拓展,形成了现代性批判的完整学术谱系,并成为现代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内在连接点。卢梭首倡建立道德政治,提出公民社会应该建立在公意和普遍性的基础上。康德以其道德哲学将卢梭的政治主题先验化,为道德政治奠定了一个全新的先验基础。马克思彻底批判和解构资产阶级财产权,将社会问题升级为政治问题,用穷人的权利取代普遍权利去规定现代人自由的最高意义,以此将道德政治议程推向了顶点。  相似文献   

3.
哈耶克自由保守主义与近代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实质一致,为建构适应现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需要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他对近代西方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进行主观取舍与重构。他继承所谓"真正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传统,批判唯理主义的个人主义即"伪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传统,同时错误批判以马克思政治哲学为基础的科学社会主义。哈耶克从批判理性建构主义出发,反而走向对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重新建构,也属于"理性的滥用""致命的自负",正是卢梭、康德等近代政治哲学理性规划的现代版,也正是马克思在19世纪以自由人联合体理论已经批判并超越的近代启蒙政治解放理论的现代翻版。  相似文献   

4.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孟德斯鸠政治哲学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和洛克的自然权利与契约理论,使得契约理论成为一个具有从属性、更加激进和革命的理论。同时,他将英国哲学家、经验主义的创始人洛克的政治哲学主题——自由,继续向前推进,并转换为法国政治哲学的主题——平等。另外,他还吸收了英国政治理论家弥尔顿的人民主权理论。  相似文献   

5.
卢梭政治哲学的突出特点是从道德的角度探讨政治哲学的主题,从而将政治和伦理融为一体。卢梭的政治哲学建立在他关于人的肉体本性和灵魂本性的双重设定上,认为人区别于生物的特点正在于人的灵魂本性使之趋向崇高,卢梭由此将设置政府的目的看作是成就好人,并建立符合人性的社会生活。卢梭政治哲学具内在矛盾,面临着实践难题,由此,必须关注其政治与伦理、政治哲学与政治学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法哲学>除了我们熟悉的公开出版文本之外,还有多种未公开出版的秘传文本.借助于西方学者披露的<法哲学>秘传文本的内容,我们得以重新理解黑格尔政治哲学以及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关系.财产权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在<法哲学>秘传文本中,黑格尔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西方主流政治信条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提出了"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有绝对的权利侵犯另一个人的所有权"的命题.黑格尔对资产阶级财产权的激烈批判,显示了与马克思政治观点的高度一致性,也使近现代政治哲学中以财产权批判为标志的"异端"传统形成了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完整谱系.  相似文献   

7.
卢梭针对基督教的世俗化倾向,提出具有意识形态效用的“公民宗教”范例,旨在通过重塑宗教精神来实现现代政治秩序的重建。但是马克思面对卢梭的政治方案并没有接受。马克思认为,宗教批判应自觉地提升至意识形态批判的思想高度,由此展现为“神圣形象”批判和“非神圣形象”批判的两种批判进路,并将这两种批判贯彻在政治经济学的深刻剖析当中。无产阶级作为革命的阶级,只有深入资本主义经济、政治运行方式内部,并自觉地理解和把握资本主义和无产阶级自身时,才有可能在现实的意义上为现代政治社会和未来文明探索出一条实现人类解放的历史进路。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很少关注卢梭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对卢梭平等观与马克思平等观的分析比较,阐明卢梭与马克思政治哲学之间的联系。一方面,卢梭的平等观给了马克思很大的启发,是马克思平等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另一方面,马克思从根本上改造与超越了卢梭的平等观,实现了从抽象的资产阶级权利平等到全体人民普遍平等这一最高社会理想与目标。  相似文献   

9.
列奥·施特劳斯把现代政治哲学对于古典政治理性主义的价值反叛归结为"现代性的三次浪潮"。其中,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开启了现代现实主义政治哲学的大门;而卢梭则通过对人性发展的历史性倾向的肯认而催生了现代历史主义的产生;现代性的第三次浪潮的代表人物尼采和海德格尔则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不仅质疑了探求永恒真理的可能与必要,也质疑了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在对卢梭思想的既有诠释中尚缺乏一种哲学式理解。卢梭社会思想的哲学诠释将政治-社会及心灵机制(德性问题)当作卢梭思想的核心问题。卢梭的人类历史图景与自我教化的社会思想在共同体机制与心灵本真性之间形成内在的结合。完善的政治-社会机制为私意与公意的沟通提供了存在空间。  相似文献   

11.
卢梭的政治哲学内含着三个理论悖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悖论,个体自由与群体自由之间的悖论,平民主义与精英主义之间的悖论。卢梭对它们的解决,不仅塑造了其政治哲学的方向和基本特征,也体现出了政治现代性本身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2.
赵敦华 《江淮论坛》2010,(2):5-13,F0002
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动力。马克思把宗教批判归结为对尘世、法和政治的批判。在政治批判中,把国家归结为民主制,政治是现实的人的政治,要实现人的自由。彻底的批判精神以哲学为武器,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未来哲学是世界的哲学,世界也是哲学的世界。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最终要实现对劳动异化的消除。马克思的批判哲学在当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曾誉铭 《江海学刊》2012,(1):68-76,238
不同的书写方式与诠释方式产生了思想的不同面向。应当根据具体文脉而非外在要素来检审卢梭思想的诠释方式,实现诠释与卢梭思想自我理解的同一。卢梭思想揭示了人类的政治与哲学的生存处境,并对这种生存处境提供了回应方案,形成了一个思想整体。政治哲人卢梭的隐微与显白书写彰显了卢梭思想的内在张力。对卢梭书写方式的阐发将有助于为卢梭思想的诠释提供恰当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与卢梭同样发现了文明与自然的直接对抗性,并对人的自然本性及人类的生存走向表示了特别的关注;同样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类应从人为存在回到自然存在;同样试图通过向人类早期生存状态回溯的方式,发掘对抗各自所处异化状况的有效途径.但二人的自然观在哲学基础、社会理想和审美态度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不同,此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致.从现代性的理论视域来比较庄子与卢梭的自然观,对于批判地吸收他们的思想精髓,揭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二律背反问题,以及更好地建构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阿尔都塞在揭示了卢梭《社会契约论》的现实主题、理论参照及其内部四重“错位”关系之后,批评卢梭所构造的理论秩序缺乏实践的可操作性。其实,阿尔都塞忽视了卢梭超越霍布斯与洛克对政治合法性论证路径的理论努力,没有看到卢梭通过构造“公意”以突破普遍主义与自愿主义、个人与集体之间对立的可能意义。通过对阿尔都塞解读卢梭视角的再考察,不仅可以清理关于卢梭在政治思想史中的形象的纷争,而且还可以揭示“社会契约论”在现代政治正当性重建中的致思路径与内在困难,进而可能获得一个检视西方政治哲学问题结构的宏观视角。  相似文献   

16.
康德批判哲学的真正出发点是对自由问题的思考。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对自由构成的潜在威胁 ,是引发康德批判哲学及其自由理论产生的契机。休谟和卢梭的学说对康德在重新理解理性的基础上重构理性自由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炜 《天府新论》2017,(6):53-61
罗尔斯政治建构主义的正义理论受到以布鲁姆为代表的施特劳斯古典学派的强烈批判。这一批判是建立在对罗尔斯政治哲学的误解与敌意的基础之上的。对布鲁姆的重新审视有助于廓清施特劳斯学派政治哲学的特质。而汉语学界的施特劳斯学派则进一步歪曲了施派的基本立场,抛弃了施派政治哲学仅有的合理内核,并将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推向极致。因此,施派以及中国施派的政治哲学主张在政治实践上是荒谬和危险的。  相似文献   

18.
承认理论是霍耐特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的核心。阐发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的必要性,是霍耐特创立承认理论的前提;而对社会哲学进行反思与重构,则是阐发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的必要性的前提。在考察社会哲学的传统与现状的基础上,霍耐特在现代性悖谬批判的意义上,将社会哲学界定为社会病理学;并认为只有在这一意义上,才能说卢梭是社会哲学的奠基人。作为社会病理学的社会哲学,在19世纪,经由黑格尔、马克思到尼采才得以真正形成。20世纪社会哲学发展,从卢卡奇到阿多尔诺、从普莱斯纳到阿伦特,是历史哲学路径与人类学路径此消彼长的过程。其中,内含着人类学路径向历史哲学路径的挑战。然而,社会哲学的未来发展,并非像霍耐特所说的那样,完全依赖于形式伦理构想。  相似文献   

19.
林壮青 《兰州学刊》2007,9(12):19-22
文章试图通过自爱与自尊这一人性形成悖论的阐释,从在政治共同体中如何避免性情与义务冲突的视角,对卢梭的公意做出一个尝试性的定义,并指出这一定义在卢梭的政治哲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阿伦特的"公共世界"概念是基于对现代性批判与超越的思考中提出的。在"复归政治生活"的理念下,立足于对西方传统政治的阐释与解读,阿伦特想藉以前柏拉图时代的古希腊城邦制文明为样本,提出公共世界才是远离极权主义的"本真的政治",公共世界的蜕变是一个由哲学与政治的分离走向哲学与政治的复归的过程。阿伦特的复归公共世界的政治变革道路对于启迪人们的批判意识、唤醒人们反思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终究无法形成马克思唯物史观视域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维度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