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要讨论的是六朝时期两湖地区即今湖北省、湖南省出现的地方志.在转入正题之前,有几个问题需要交待清楚.第一,两湖方志主要集中出现在南朝梁以前,南朝陈并未产生方志著作,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才冠以六朝称谓;第二,两湖地区在六朝行政区划变动频以,地方行政机构所辖范围往往包括了邻近地区,因此探讨两湖方志有时也涉及到两湖地区繁外;第三,历来学者对方志的分类基本上可归纳为二种:一种是广义上的分类,即方志不  相似文献   

2.
清代江南与两湖地区的经济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江南与两湖等地大规模的粮食、丝棉纺织品及木材等跨区域的经济交流,反映了同时期全国性商品市场网络体系的发展与成熟,其对两地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就江南地区而言,大量商品粮的输入,保证了江南丝棉经济作物种植区农民的日常生活及粮食的各类生产资料性消费,促进了江南丝棉纺织业和其它手工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对两湖地区来说,大量商品粮的输出,刺激了该地区粮食种植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清代全国最大的稻米产区。清代两湖地区棉纺业的兴起,虽对江南棉布市场有所冲击,使得江南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机遇,它预示着江南与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展开。  相似文献   

3.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出现了传播马列主义、讨论社会主义的热潮。两湖是辛亥革命中心地带,也是中国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策源之一。在这一热潮中,两湖地区人才辈出,精英闪烁。党的“一大”十二名代表中,武汉和长沙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或生长在两湖地区的人士就有毛泽东、何叔衡、李达、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刘仁  相似文献   

4.
较之人文萃集的京师地区和学术昌明的江浙一带,深处内陆堂奥的两湖在清代前期,其认知水准和学术风尚,都是难为天下先的.自明清之际的王船山这座高峰过去之后,两湖没有特别突出的学人,也鲜见丰碑式的学术作品.这种状况到鸦片战争前后才出现了转折.以魏源复兴今文经学,打破覆盖两湖思想界的汉学的僵硬板块为先声,接着是曾国藩"湘乡派"士风,张之洞中体西用论的兴起,然后是谭嗣同、唐才常充当着激进维新派的弄潮儿,到黄兴、陈天华、宋教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集团的形成.两湖士林在嬗进中,峰峦迭  相似文献   

5.
明代两湖地区的宗藩与地方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民 《江汉论坛》2002,(10):76-81
宗藩是影响明代两湖地方的重要因素之一。两湖地区不仅建藩数量多,且分布广,存在时间长,其影响除了以往关注较多的田地占有以外,还有宗藩之供应与役使、宗藩与地方统治秩序、宗藩与地方社会生活等方面。具体表现如:加重民众赋役负担、干涉地方官府行政、挠乱地方社会秩序、恶化基层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6.
刘芳 《船山学刊》2010,(4):170-172
位于长江中游地区的两湖地区,以其优越的交通条件,较为发达的社会及经济发展状况,很早就成为西方传教士重要的传教据点。而在清朝禁教这段特殊的时期,湖广天主教又具有其独特的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一是背景复杂、内容丰富;二是成为各教区物资、人员往来的重要周转站;三是开拓了乡村教会。  相似文献   

7.
两湖平原和华北农村的外来混混对村庄社会秩序的影响有所不同.在华北村庄,外来混混可以轻松进村扰乱秩序,并对村民产生强烈的心理强制;而在两湖平原村庄,外来混混进村危害需要与本土混混结成联盟,否则会遇到强烈抵制,村民并不惧怕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华北村庄内缺乏狠人,而两湖平原村庄内存在狠人,他们主要是本土混混.狠人抵制外来混混是基于"势力范围"的逻辑,其动机是维护既得利益.两湖平原和华北村庄的这种区域差异,有其社会基础,可以从村庄社会性质中获得理解.  相似文献   

8.
通常的看法认为,战国以后的两湖平原——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在中国社会经济天平上无足轻重,唐人即有“扬一益二”之说。这种陈陈相因的观念,导致后人湖区平原社会经济研究的误区:偏重于长江下游太湖平原和长江上游成都平原。而对长江中游两湖平原则相对冷落。江西教育出版社郑重推出梅莉、张国雄、晏昌贵的力作——(两湖平原开发探源》(以下简称《探源》),弥补了人们对这一地区经济开发状况不甚了然的缺憾。展读之余,发现此书具有如下显著特色。立意高远。所谓立意高远,即指作者的选题和所着力探讨的问题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  相似文献   

9.
李勤 《江汉论坛》2007,4(3):101-103
1931年、1935年两湖地区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水灾不仅招致两湖地区的工商、贸易、金融、农业等方面的衰退,也对灾区灾民的社会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水灾使灾民对灾害产生恐惧心理,一些人以自杀作为逃脱灾害及饥荒折磨的办法,一些人常常在无奈中显露其野蛮、残暴和为求生存不择手段的一面,一些人在灾害面前往往产生"在劫难逃"之感,不得不把自己的这种企盼和追求寄托于上天神灵,每逢灾害发生时,两湖地区农村中的民间迷信活动就会急剧增加.与灾后困境格格不入的奢侈之风在灾区也随处可见.消除灾害的消极影响,树立良好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防灾体系的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对桐油采取了统制政策,但是在战时特殊环境下统购统销政策的出台和修订远远适应不了时局的变化。两湖地区作为国内桐油重要的产销地区,实际实施情况虽未收到预期效果,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支持抗战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内区际间的人口大迁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人口地理变化的重要特点之一,流传至今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等民谚生动地揭示了两湖地区在这场移民运动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但由于受到资料的局限,对于明清时期移民运动缺乏全面的研究,尤其在湖北移民方面,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有鉴于此,张国雄博士历时十余年,撰成《明清时期的两湖移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一书。全书分为9章,第1章,叙述研究的缘起。对象及方法;2~5章,分析了两湖移民的过程、路线、动因、类型地理特征,讨论了信息传播在移民过程…  相似文献   

12.
荆江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从枝城市东侧的枝城镇长江大桥到湖南省岳阳市北扼洞庭湖水系入口的城陵矶段,江流流经古荆州地区,习称荆江。荆江在两湖平原中部迂回东流,北为江汉平原,南为洞庭湖平原,  相似文献   

13.
杜七红 《江汉论坛》2006,1(4):107-110
清代两湖地区的茶叶生产占有重要的地位,前此学者已有许多研究成果。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述评:一是茶叶的种植、制作、产量和区域分布,二是茶叶流通的市场体系,并据此对茶业研究的发展趋向略作展望。  相似文献   

14.
杨国安 《江汉论坛》2012,(9):111-119
咸丰初年,太平军北上进入湖南、湖北,当地民众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抉择:或是站在"异端"的反叛者一边,积极响应并投身到起义的洪流中去,成为太平军阵营中的"新兄弟";或是站在"正统"的官府一边,加入团练或湘军,成为维护旧有秩序的"中流砥柱"。本文通过爬梳清军俘虏的两湖地区太平军士兵的口供材料,以及其他相关地方文献,详细揭示了两湖民众"从贼"与"反贼"背后的动机、加入的方式、对战争进程的影响等等。研究表明,太平军和团练、湘军之间的斗争,可以认为是带有西方宗教色彩的意识形态与传统儒家思想之间的文化冲突。但就两湖地方社会言之,则更多的掺杂有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利益冲突。而在双方争夺乡村资源的过程中,固有的社会关系网络是构成集体行动和社会动员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下,清代长沙的商业显著发展。诞生了一批享有盛誉的特色商品。同时,在晚清社会经济转型期,长沙的商业也出现了近代化的发展,成为两湖地区、长江中游一个重要的商业区域。为湖南在中国近现代时期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晚清的教育改革以及将新知识运用于社会生活所促成的对制度变革和观念更新的反思,是中国近代化因素成长的动因之一。湖北和湖南两省在清朝的最后20年间,因为有一批思想趋新的官员自上而下进行引导,使得该地区新式教育成绩斐然,湖北是新式学堂最多的省份,湖南则是新学最为活跃的地区,这正是两湖实业大兴、革命因素成长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两湖"平原(湖北省江汉平原和湖南省洞庭湖平原)经济区增长极理论研究和必要性分析,并作基本评价,提出了建立"两湖"平原经济区增长极发展原则、思路、目标和战略等总体构想,以及在区域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早在唐宋时期,九江茶就已闻名遐迩。到了近代,九江成为与汉口、福州齐名的中国三大茶市之一。在中外,特别是在中俄茶叶贸易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十八世纪下半叶起,茶叶就开始在中俄恰克图贸易中起重要作用。1762—1785年间,恰克图每年输往俄国的茶叶近3万普特(1普特为16.38公斤),1820年增至10万普特,约占中国全部对俄国出口商品的88%。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后,再增至30万普特以上,占对俄出口商品的95%以上。恰克图的华商为保证茶叶的来源,并获取更大利润,常年派人驻守两湖、江西、福建茶区,收购贩运茶叶,集中到汉口,经湖北樊城和河南赊旗镇、山西太原运到张家口,再转往恰克图。毫无疑问,十九世纪中叶前,九江地区输往俄国的茶叶数量仅次于两湖地区,在对俄茶叶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两湖地区社仓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意把社仓制度和保甲制度相结合 ,体现出经济手段和政治手段并重的基层控制理念。社仓与常平仓在管理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找到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的制度根源。这种仓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整合社会意识形态、稳定基层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内功能与外功能--清代两湖地区常平仓仓谷的采买与输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两湖地区的常平仓作为社会救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内、外的社会稳定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从文献来看,其区域外功能被明显赋予了重要地位。这种外功能的优势地位,从常平仓的设立、仓谷的采买、仓储量大小及地域分布、仓谷输出等方面的分析都可以明显看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