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十五年前,哲学界曾经进行过一场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激烈争论。由于当时有人引用方以智《东西均》中的“合二而一”一语,以为这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这就牵连到对于方以智宇宙观的评价问题。那些认为只有“一分为二”才是对立统一的辩证规律的人,把“合二而一”看作是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的命题,于是方以智就成了所谓“合二而一论”的形而上学者,而遭到无情的批判和全盘的否定。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公正的。因此,对于方以智的宇宙观的性质问题必须重新给予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哲学当然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以及与时俱进的途径和要求三个方面简要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固有的     内在的品格  唯物辩证法的批判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内在的根据之一。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可分割内容 ,它既区别于形而上学旧唯物主义又超越于唯心辩证法。区别于形而上学旧唯物主义的根据在于它具有唯物辩证法精神 ,超越唯心辩证法则在于它立足于唯物主…  相似文献   

3.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在哲学上有独到的见解。他在早年提出了自已的唯物主义思想,晚年则转向唯心主义。在他的哲学中,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和晦幽的形而上学观点错综交织,这便造成了方以智哲学的复杂面貌。我们应当对方以智的哲学给以辩证的解析。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吉林大学哲学系,召开了关于杜林哲学性质和恩格斯批判杜林哲学实质的讨论会。分歧意见如下: 一、关于杜林哲学性质 一种观点认为,杜林哲学是折中主义的大杂烩,其主要倾向是唯心主义,或者说唯心主  相似文献   

5.
<正> 一、哲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形而上学哲学探讨人和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性质和规律,这就是形而上学,它与研究人或事物的某些具体性质和规律的实证科学相对.哲学的这种形而上学包括三个方面,即经验的、先验的和超验的三个方面.与经验的实证科学比较,哲学只探讨经验界的形而上学性质,这是它的独特处;此外,哲学还要探讨先验界和超验界的形而上学性质,这是它更为独特的地方.实证科学一般不探  相似文献   

6.
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对“合二而一”论的批判,把杨献珍同志连同历史上最早提出过“合二而一”的哲学家方以智一棒打死,把“合二而一”说成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糟粕”。为了实事求是地评价“合二而一”论,搞清楚杨献珍同志阐释“合二而一”的意义及实质,有必要重新对方以智的哲学思想体系,进行认真研究,全面分析,做出公正的结论。一、方以智在哲学根本问题上表现了唯物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7.
探讨哲学的性质就是对“哲学是什么”这一命题的追问,西方哲学家的观点林林总总、莫衷一是。.文章主要是在解读和梳理处于西方哲学史“思想顶峰”的两个哲学家即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黑格尔的《小逻辑》的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认为以“第一原因”和“绝对理念”为最高旨趣的两套哲学话语,同出西方形而上学的哲学传统,同时认为对哲学的性质即“哲学是什么”的追问具有“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8.
拒斥形而上学是现代分析哲学的根本目的所在。维特根斯坦从"语言图像"论出发,得出了形而上学命题是无意义的结论;维也纳学派则从经验主义的可证实性原则出发,强调形而上学命题的不可证实性;分析哲学的后期代表蒯因虽然承认形而上学的一定合理性,但其"本体论承诺"理论仍坚持认为哲学不具有陈述存在的意义。总的看来,分析哲学揭示了形而上学话语的某些基本特征和性质,但它对形而上学的拒斥在根本上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语义学批判     
(一) 我国思想界目前正在蓬勃地、全面地开展对於胡适思想的批判,批判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胡适由美国贩来的反动的实用主义哲学。但在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反动哲学中,除了实用主义之外,还有许多形形色色、名称不同(如逻辑分析哲学、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学等)、“体系”不同,但实质上和实用主义一样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这些哲学都以早被列宁在“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中就粉碎掉的马赫主义为其思想根源;在反对形而上学,尊重科学的漂亮口号下,它们都躲避讨论哲学上的根本问题,认为唯心、唯物的争论是超出经验范围之外的,是形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朱熹的哲学思想,从其主导方面来看,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但是在他庞大的思想体系中也存在着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互相矛盾的二重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阴阳之气”形成宇宙的自然科学思想与“理本气具”的唯心体系的矛盾;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存在的封建道德伦理之“理”与从客观亨物中抽绎总结出来的“格物致知”之“理”的矛盾;“理无聚散”的形而上学思想与“一个包两个”的辩证法思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论《孙文学说》人文精神的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不拘泥于唯物与唯心、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框架,从推动孙中山哲学思考的先行著作入手,重新探讨了《孙文学说》。认为《孙文学说》除人们所熟悉的知行关系等认识论外,还有更丰富的哲学内容,尤其是给人文精神提供了一个新的构建。它力图摒弃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人为对立,注意吸取西方人文主义哲学的成果,并努力把人文精神的追求置于科学的基础上,使二者互相为用,相得益彰,试图以此为革命实践提供一种更加恢弘积极的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我国西方哲学史界围绕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展开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巴门尼德是古希腊的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埃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关于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在国外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我国,过去一直认为它是唯心主义的,似乎已成定论。但是,1980年张尚仁同志在《吉林大学》学报上发表了题为:《试论古希腊埃利亚学派哲学的性质》一文,明确指出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不是唯心主义的,而是唯物主义的。由此,引起了关于巴门尼德哲学究竟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大讨论。陆续在《吉林大学》学报、《学  相似文献   

13.
曾婷 《理论界》2009,(7):99-100
Engels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所表达的思想,在我看来不仅是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而是对整个哲学的终结.表达了一种更深的冲动,而第四节是一个关键的论证.本文试图极为简单梳理Aristode的形而上学到Hegel的唯心认识论到Marx的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合乎逻辑的发展过程,以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方以智的哲学思想,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学者著文或著书论证,陆续增多,甚至日本、美国的学者也有加入这个行列的。但除日本关西大学教授坂出祥伸所著《方以智的思想》依据《物理小识》里“心之所至,即理之所至”这种说法,论证方以智思想是唯心主义外,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方以智的哲学是唯物的和辩证的。有的认为它是唯物主义火的一元论;有的认为它是唯物主义气的一元论。极少数认为方以智的思想早期是唯物  相似文献   

15.
黄亚清 《天府新论》1994,(5):40-43,50
再论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黄亚清(一)黑格尔认为,要确定《逻辑学》的开端是一桩十分困难的事。对于形而上学者来说,“开端似乎具有不可思议的性质”,如何确定科学的开端,曾引起近代哲学(形而上学哲学)的惊惶失措。一般来说,作为《逻辑学)体系的开端不外乎来自...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25-29
价值哲学之父洛采是19世纪哲学发展的关键人物,他将价值置于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的顶端,断言形而上学肇始于伦理学,价值领域属于哲学探究的领域。洛采反对思维至上的思想,认为思维不能直接与价值发生联系,他从思维的性质、特点、功能等方面阐明了思维的限度,同时说明了思维真实的地位和我们对思维应有的态度。在洛采看来,思维只是精神的诸多功能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2010,(6)
一个基本的动机发动了康德的哲学革命,贯穿了康德的三大批判,渗透于他的体系的方方面面,这个基本动机,就是形而上学的动机。离开这个动机,就无法全面正确地理解康德的批判哲学。虽然康德很早就对传统形而上学不满,但他并不反对形而上学本身。相反,他始终高度评价形而上学在哲学中和对于人类的根本作用。在康德看来,形而上学本身必须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即从独断的形而上学经过怀疑的形而上学最后达到科学的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的主题是"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①,也就是说,它关心的不是形而上学的内容,而是形而上学的基础。《纯粹理性批判》整体来说强调的是一种实践哲学,它所要追求的形而上学,其根本性质也是实践哲学的。从康德把"确立人的权利"作为他的哲学的根本目的后,他就是把他的哲学作为广义的实践哲学或实践形而上学来追求的。我们可以说,形而上学的动机,确切地说,实践形而上学的动机,贯穿了整个批判哲学。  相似文献   

18.
超越近代哲学的视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分析西方近代哲学的局限性和矛盾来说明为什么要超越这种哲学的视野。首先指出超越只是指超出某种界限 ,并无全盘否定之意 ;对近代哲学视野的超越就是对笛卡尔以来的哲学思维方式采取一种批判态度。接着对唯物唯心对立在西方近代哲学发展中的作用作了分析 ,但认为不能局限于看到对立 ,而应更为全面地研究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倾向及其内在矛盾、特别是与之相关的认识论的转向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文中着重分析了将理性绝对化所导致的思辨形而上学、二元论、怀疑论和独断论以及人的存在的异化和人文精神的失落等结局。最后分析了这些结局所引起的近代西方哲学的危机以及超越近代哲学视野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全部形而上学的终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欲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必先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性质 ;而这一性质首先通过与理性形而上学的关系呈现出来。其要义在于从理论上批判地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这一革命是由存在论基础上发动的。先前对马克思哲学的领会往往忽略或者回避了这一点 ,从而导致某种退化的理解。本文力图通过与当代哲学的对话 ,特别是通过阐释尼采、基尔凯郭尔及海德格尔对超感性世界及柏拉图主义的抨击 ,指证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如何先期终结了全部形而上学并洞穿了它的秘密。在这个意义上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不是对形而上学之一种的批判 ,而是对形而上学之一切的批判。也是在这个意义上 ,当代哲学的进展使得马克思哲学的这一划时代功绩———它曾被历史地遮蔽———被历史地再度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20.
“是不是一切唯心主义都起反动作用?”这是张春波同志在其《论董仲舒哲学的历史作用》一文中,就董仲舒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总结提出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进一步讨论,分析清楚。本文准备就此提出一点粗浅看法,就正于张春波同志。我认为,唯心主义,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没有、也不可能起进步作用。这原因是明摆着的:唯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