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中国大乘佛教中,禅宗最具有中国特色,它不像其他中国大乘佛教宗派那样有直接明确崇奉的印度佛教流派或经典,如三论宗对中观派,唯识宗对瑜伽行派,天台宗对《法华经》,华严宗对《华严经》等,而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以民族的自信自觉为基础。又由于自唐代会昌法难之后,直至明清,中国大江南北的佛教寺院多归属禅门,禅宗在佛教界占据了主要地位,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最久、最广,影响最深、最大的宗派,以至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和代表。因此,探讨中国禅宗缘起与嬗变的方式和特点,对于佛教如何中国化以及佛教如何最终成为中…  相似文献   

2.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一个宗派,是佛教中国化的最早模式。早期中国佛学受印度宗教思想渗透很深,自天台宗问世后,在融合儒道两派思想和印度佛学基础上,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形成具有明显中国特点的佛宗思想体系;标志着儒、佛、道三大哲学流派的融汇贯通,是中国思想界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此,佛学作为一种专门学问和佛教作为一种重要宗派的地位,在我国日益巩固和确立。天台宗堪称中华佛教第一宗。五世法统共创台宗天台宗形成和完善过程,是经过五代高僧共同努力的结果。天台宗佛学思想渊源于龙树,初创于慧文,理顺手慧…  相似文献   

3.
中国佛教从魏晋时期的大乘般若学发展到南北朝的涅槃与般若相融合以后,其哲学的中心就转到了心性论方面,由慧远、道生开其端,中国佛教对心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至隋唐天台宗、华严宗,特别是禅宗,都把心性哲学作为其宗立论的根据,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命题。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佛教哲学乃至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这是中国佛教哲学有别于印度佛教的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佛教宗派对朝鲜半岛、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和产生了八大宗派,其发展达到巅峰时期.中国佛教宗派在朝鲜半岛和日本迅速地传播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佛教宗派的传播和影响不仅仅限于宗教领域,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社会中的其他社会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禅与诗——温庭筠艺术风格成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庭筠的生命历程中曾与佛教禅宗发生极为密切的关系,佛教禅宗思想对温庭筠的诗歌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有唐一代,虽然是儒、释、道三教鼎立,但事实上佛教的发展最为兴盛,各种佛教宗派相继发展成熟。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而禅宗对封建上大夫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尤其普遍而重要。许多著名诗人皆曾学佛参禅,如王维、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皆与佛教关系密切,在他们的诗歌中  相似文献   

6.
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后,又经数百年之传播,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其第一个宗派,即是中国佛教天台宗。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顗建立了庞大的理论体系——止观学说。止观学说融实践、理论于一体而盛行于世。事实上,止观不仅是佛教徒修身养性、求禅得证的不二法门,也是普通人培养心性、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佛学自从东汉传入我国,经过魏晋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己成为思想界的一股主要思潮。由于统治者的提倡,特别是武则天下令“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佛教势力大大增强。这时期的佛教有两大特点:一是形成了许多佛教宗派。主要有华严宗、天台宗、法相宗和禅宗;二是佛学已经完全中国化了。除法相宗主要从事翻译、基本保持印度佛学特点外,其它三大宗派都融合儒、道,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佛学理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佛教理论受了  相似文献   

8.
《佛祖统纪》成书于中国佛教宗派业已形成之后,其中对佛陀形象的刻画主体上仍沿袭了汉译佛传的思路,但是其塑造方式更具中国特色,并且使得大乘佛教刻画佛陀的思路最终形成体系。对此进行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丰富佛陀形象研究的系列成果,另一方面可以借此考察佛教在中国宗派时期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隋唐时期,佛学盛行,从印度传到中国的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等各个佛教宗派纷争流传。但是,唐中叶以后,惟独禅宗力挫众学,成为中国最流行的佛学。原因何在?从文化发生学和文化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外来文化要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适应中国的社会需要;其次,改变其原生型态,即进行变异;第三,与中国的传统相结合,取得中国化的形式。禅学的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满足了上述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10.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中开创较早的一个宗派。陈隋之际,实际创始人智顗曾于浙江天台县城北二公里处天台山建舍说法、研究教义、践行定会,其所立宗派因称天台宗。《法华经》为该宗所依根本经典,因而亦称法华宗.本宗传法世系有“东土九祖”之说,即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慧威、玄朗、湛然。龙树本是印度人,未曾来过东土,以其所撰《大智度论》及《中论》等书,为天台宗人阐发教义所据,因而将其奉为初祖。二祖北齐慧文,在江淮间力弘禅观,无著述行世。相传他因读《中论·四谛品》而悟空观、假观、  相似文献   

11.
佛教的"世间"观念在释迦牟尼创教时期就提出了。在后来的发展中,佛教的不同流派或思想家对此观念又有多种诠释。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各宗派对其也持不同态度。禅宗是中国佛教中对此观念最为重视的宗派。禅宗提出了"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主张,实际是强调要努力接触民众,融入社会。中国近现代的佛教各宗也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了佛教离开"世间"是不能存在的。但比较而言,禅宗在这方面还是最为突出的。禅宗在中国之所以发展极为迅速和影响巨大,与其能很好地平衡树立宗教目标与深入世间生活二者的关系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2.
单正齐 《青海社会科学》2004,45(1):124-128,131
涅 般木 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目的 ,是佛教哲学的基本观念。从根本佛教时期直到中国的禅宗 ,涅 般木 始终都是佛教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 ,不同时期的佛教及佛教中不同的宗派 ,对这一问题持不同的看法。许多重要的佛学理论问题 ,也围绕着涅 般木 问题而展开。本文旨在对佛教涅 般木 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线索进行初步的探讨 ,主要论述小乘佛教内部对涅般木 思想的分歧 ,印度大乘佛教对涅般木 思想的变革 ,以及中国佛教对涅 般木 理论的消化及创造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宗派。禅宗在哲学上主要不是论证宇宙本体“非有非无”的性空,而是以心性论作为其哲学核心。禅宗的哲学代表了唐代哲学的最高水平,也极大地影响了新儒家心学这一学派,成为其直接的源头活水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以后,两千年来绵延不绝。它和中国传统哲学相互挑战、斗争,又相互影响、吸收、彼此错综,交参互函。在彼此相互激荡中,一方面使佛教日益民族化、中国化,一方面又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哲学的发展轨迹和进程。本文拟从两种思想、两种哲学的接触、关系的角度,揭示外来宗教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王声忆 《理论界》2011,(5):94-100
唯识学是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共同关注的大乘学说,研究唯识学不代表我们赞成其唯心主义主张,而是从哲学研究的视角来探讨其理论形态,进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中国佛教的唯识学在传统上主要研究"八识"的分识说,然而在这个传统之主流下,还有一个潜流,那就是唯识学的"总识"理论,该理论没有形成学派和宗派,但透过历代翻译家的传译,我们可以看出"总识"思想一直被传播着,只是"总识"思想被轻忽了。"总识"思想是以佛经为载体被历代翻译家一遍又一遍地传诵着,其代表经典就是后玄奘时代的《大乘显识经》。该经阐述了"总识"是清净、无染、遍在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胡遂 《船山学刊》2003,(4):109-113
中国佛学虽然宗派众多,但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还是禅宗与净土宗,其次是天台宗与华严宗。这些宗派虽然都创立于隋唐时代,但其思想学术源流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追本溯源,它们的思想渊源与当时都曾盛极一时的般若、涅槃、净土这几家理论关系最大。因此,本文拟通过对般若、涅槃、净土三家理论的评述,对其与后来所形成的禅、净、天台、华严数宗理论之间来龙去脉的关系作一简略探索,以此就教于学界方家。最早于东汉桓灵之世来华传教兼译经的名僧安世高与支娄迦谶曾分别译出一批小乘经典与大乘经典,安世高所译之小乘经典主要介绍了原始佛教基本教义…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在中国佛教文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京是一座以宗教文化影响中国的重要城市.南京是当之无愧的古代中国江南地区最早传播佛教文化的圣地,也是近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研究中心.特别是萧梁一朝(502-557),佛教成为"国教",兴盛空前.仅京都建康地区,佛寺已达七百所之多.中国佛教史上许多宗派的创立均与南京有关,三论宗、牛头宗、法眼宗均创建于南京;智觊大师天台宗思想形成于南京;明末古心南山律宗古林派、寂光律宗千华派也创建于南京.1942年玄奘大师顶骨舍利和2008年七宝阿育王塔这两大"国宝"的现身,再一次向世人表明:有着丰富地下文化宝藏的南京不仅是世界驰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座影响中国佛教文化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8.
佛教"真实二分"的哲学思维模式比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模式更能凸现本体的超越性,对中国哲学本体论思想发展形成很大的影响.佛教的超越本体论在中国被纳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维模式,逐步中国化,沿着本根性和内在性两个方向发展.中国佛教的本体论思想为宋明理学的产生作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9.
<正> 佛教于两汉之际从印度逐渐传入中国内地,经过五个多世纪的传播与发展,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法相唯识、华严、律、天台、密、禅、净土相继传入日本。在日本经过六、七个世纪的传播与发展,大约在13世纪以后,佛教与日本的民族信仰和习惯相结合,形成了一些民族化的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日莲宗。历史上,日本曾向中国派遣了大量的“学问僧”,也有不少中国名僧去日本。在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史上,佛教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曾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佛教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的历史,对于研究日本思想史与中日文化交流史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藏传佛教噶举派与天台宗从佛教义理,思想渊源,思维倾向,修持方法等方面作了初步比较。论述了它们相同的中观性空理论及佛性论和止观双修学说,同时也说明了二者的不同特色。本文认为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是一种消解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