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异形字的文化考古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伟 《中州学刊》2006,(6):237-239
异形字具有丰厚的文化考古价值。异形字是历史的概念,可以考见不同时代的文化信息;异形字是地域的概念,可以考见不同地域人们对事物的不同认知的文化信息;异形字是汉字自身发展的见证,可以考见汉字构形方法演进的轨迹;异形字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可以考见政治、文化、社会习俗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日语的文本处理日渐多起来。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文化联系,日语文字中采用了大量的汉字,虽然大部分日语汉字的字形和中文汉字是一样的,然而也有许多汉字是不同的。自从中国实施汉字简化后,日语汉字和中文汉字字形不同的数量就  相似文献   

3.
在汉字文化圈内的中日两国,以汉字为媒介,近两千年间展开了颇有广度和深度的文化交流。这种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但又有其基本走势,即从文化高势位地区流向文化低势位地区,文化高势位地区扮演老师角色。中日两国因在历史进程中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时期“师生关系”有所置换。概言之,中日之间汉字及汉字文化的交流,古代主要是从先进的中国流向日本,中国创制的汉字及汉字文化长期、大规模传播东瀛,中国是老师,日本是虚心受教的学生;时至近代,日本成为非欧美国家中率先走出中世纪的先进国,中国在追踪日本近代化经验时,大量接受明治维新后日本创制的反映西学内容的汉字新语汇,中日之间文字交流的基本流向发生了逆转。  相似文献   

4.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主要工具,是世界上唯一传承至今的自源文字;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历程中记载着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其自身发展变化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汉字文化课程包括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构造、汉字形体的演变和表意、汉字的改革、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汉字与文化、汉字的信息化处理等内容。基于对这些内容的细致分析,挖掘、梳理和列举其间蕴含诸多的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汉字文化课程的构建打下必要前提和基础,推进该课程思政建设,使其育人价值得以充分展现,进而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和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5.
刘庆委 《学术论坛》2006,(10):159-162
汉字从传入日本到现在,受到日本语言、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融会为日本文化的重要部分。文章通过对中日简体字的字形比较,揭示了日本为了使汉字能够很好地表现日本文化,在汉字字形整理中不仅兼顾“初形本义”,即所谓“传统字理”,而且更是以民族文化为本位的思想意识,反映了既吸收和借用了中国的汉字文化,又脱离中国文化束缚的、与中国汉字文化相呼应的日本汉字文化的特点和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汉字产生于中国,传入日本作为一种表记方法,记录了日本的历史,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两国都使用汉字,但是汉字所产生的联想意义,两国的爱用语以及常见的四字成语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中的现实意义李守礼现代企业文化起源于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它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代表的汉字传统文化圈,却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因此,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中的现实价值,应成为中国企业现代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汉代金文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宝贵遗产,这些遗产的文化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研究汉代金文中的用字现象,可以更全面地把握汉代文字的特点,为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从字谜看汉字的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英汉字谜进行比较,通过两者的不同揭示汉字自身的魅力,并指出英汉不同的字谜文化是因为英文单字和汉字的形体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古代语讳作为一种在中国历史上存现了两千多年之久的社会文化现象 ,始终和汉字密切相关。一方面 ,汉字所包含的大量信息被用来发展为语讳 ;另一方面 ,语讳的发展又反过来对汉字的使用造成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克里斯蒂娃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汉字的兴趣,源于她受到"革命中国"的感召产生的对"文化中国"的好奇。她对汉字的思考,并非出于"研其所是"的学术态度,而是一种"经由中国"的文化态度。后结构主义语境下具有先锋意味的"互文性"理论中的汉字因素主要表现在:克里斯蒂娃对汉字的自主性与构字的自由组合特征的思考,与"互文性"理论的推演相呼应;她用"现象文本"和"生成文本"的相互关系映射了索莱尔斯小说《数》文本实践中对汉字书写和数字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汉字文化与朝鲜汉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形成“汉字文化圈”的主要文化载体。朝鲜汉字(朝鲜国字)因其历史渊源、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在具备各种“朝鲜化”固有特征的同时,呈现出根深蒂固的中国汉字文化的印迹。可以说,朝鲜汉字是汉字文化“朝鲜化”的直接而必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姚德怀先生最近著文称:有人说二十一世纪会是汉字世纪,说Pinyin与中国文化格格不入;也有人持相反意见,双方为此争论不休。我觉得这些争论纯属内耗。大多数中国人希望有一天汉字在世  相似文献   

14.
“东亚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是有过程的。作为东方文化特征之一的“汉字” ,在东亚大文化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汉字的传入和使用 ,改变了东亚各国无文字的历史 ,使深层次文化交流得以进行 ,并逐渐形成以中国儒学思想为核心、汉字为重要特征之一的“东亚汉字文化圈”。  相似文献   

15.
中日汉字文化的互动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文化圈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存在共同的文化传播工具——汉字,因而又称为“汉字文化圈”,中国是汉字文化圈的“直属圈”,日本是汉字文化圈的“自治圈”。在古代,源自中国的汉字广为影响日本,日本也逐步实现文字的“和风化”。近代日本在译介西洋语汇时,大量创制汉字词,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择取中国古典词翻译西洋术语;(二)利用汉语词素和汉语造词法,创制汉字新词,以翻译为洋术语。这些日制新词在清末民初大量输往中国。故中日汉字文化呈现历时性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汉字排序,是一个困扰中国人数千年的老大难问题。时至今日,电脑出现,汉字排序已成为一个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优化汉字排序的研究和实施,是维持汉字文化特性和关系国家科技发达的一项文化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7.
人类文化主要靠文字得到贮存和传播.汉字在贮存文化信息方面有双倍的能力.一方面,它同拼音文字一样,有写成文献的功能,可给人们展示古今中外绚丽多彩的文化现象;另一方面,它又有自身的特殊形体优势,可表现其主人华夏民族在历史舞台上的种种生活面貌和心态,而这一点正是任何纯表音文字所做不到的.这是汉字的一大特点,也是汉字的一大功劳.有些精通汉学的西方学者早就指出,汉字废除之日就是中国文化消亡之时.这正是充分认识到汉字的这一特点之后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刘进才 《中州学刊》2007,(4):212-216
1907年,留法学生吴稚晖、李石曾、褚民谊等在巴黎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新世纪》中文周刊,该刊物以近代以来流行的进化论作为自己的理论资源,并诉诸革命、公理等现代性的价值理念,发出了"废除汉字"、"径用万国新语"的语言变革主张,开启了打碎汉字传统、除旧布新的语言变革潮流.围绕"废除汉字"和实行万国新语的论争,足见当时不同的文化观念及思想背景在这一领域的呈现和碰撞.不管是国粹派基于民族文化留存所表现出的炽热的语言民族主义情绪,还是新世纪派以进化论相标榜、废除汉字以改造种性、世界大同的美好想象,都寄托了他们对于民族文化和未来社会的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9.
汉字传入朝鲜半岛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悠久的历史中,汉字在朝鲜半岛生根发芽,形成了以汉字为核心,涵盖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化的汉字资源.汉字资源与朝鲜半岛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系统地梳理朝鲜汉字资源文献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正确把握汉字对朝鲜半岛的影响,进一步把握汉字、汉文的价值,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汉字书写文化模型 文字的模型指文字的基本结构式,它有书写文化模型和电脑文化模型的区别。在字母、文字中,这两种模型是一致的。在汉字中,这两种模型是不同的。 汉字书写文化模型确定于形、音、义三者相互对应的方式。汉字字形的“以实体所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