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哲学界对自然决定性与目的性这对古老范畴的研究,近几年又有新的进展(突出的代表是夏甄陶同志的专著《关于目的的哲学》).目前,人们对自然决定性与目的性之间的关系所持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的发展是不依任何形式的意志的安排而按其固有的因果联系、必然性和规律性(即自然决定性)进行的,目的性活动只是在人类形成以后才出现的,人的活动的目的性要以自然决定性为其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佘正荣 《江汉论坛》2007,(10):64-70
内在价值论不能证明人类对自然负有道德义务,而只能说明非人类生命是具有生物程序性的内在目的的生物主体.生物主体的目的性因缺乏主观性和社会评价系统,不能成为生态伦理中的道德主体,但生物主体具有成为道德主体关心的道德对象的可能性前提.人类对自然的义务根源于生命共同体中人类生命与非人类生命利益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对这种利益关系的价值评价.人类对自然的义务包括对所有非人类生命的直接义务,也包括对它们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间接义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论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系统时代”,这自然要求经济活动从“规模经济”走向“系统经济”,进而详细论述系统经济的内容与特点,以及发展系统经济的基本步骤。作为案例分析,本文最后论述了深港经济衔接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具有时代性。社会结构中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主流价值观的转变 ,相反 ,价值观的转变也会对人们的政治行为、经济活动及社会关系产生影响 ,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作为价值观发展的新阶段 ,全球价值观扩展了人类价值观的视野 ,把人类、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纳入价值变趋的方向范围 ,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调节的主要内容 ,以谋求“人—社会—自然”这一有机系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进步观念的建构郝永平一人类在追求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也不断树立起关于进步的信念,历史地建构出社会进步的相应观念。如果说追求进步是基于人类活动的超越性与创造性的话,那么建构进步观念则是立足于人类活动的目的性与自觉性的基础上。人类活动总是依据一定的主...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运动是具有两重性历史过程.一方面,它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完成的.它只服从必然性的规律,而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因而它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自在的运动.这个过程确定地显示了社会运动的合规律性与必然性.可是,社会运动的自然历史过程,与自然物质的自然历史过程截然不同,它的客观性是建立在主体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这种实践活动又是由包括目的要素在内的主观意志的驱使而产生的;主体是社会运动的载体,因此,另一方面,社会运动又是主体的运动过程,它具有主体性,并从而具有合目的性与合理性.社会规律正是通过人的合目的性活动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兼论生态经济伦理学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经济伦理学是试图揭示社会经济与生态自然共同、和谐、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从而建立人类生态经济实践价值理念的实践哲学.经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经济发展必须服从于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生态经济行为是一种基本的生态行为,所以,生态伦理学之所以成立的哲学基础同时也是生态经济伦理学成立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论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豪尔(J.W.HALL)认为,现代化是有系统地、持续不断地、有目标地运用人类的各种能力控制人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以达到人类的各种目的。①该理论强调了现代化进程中人类控制能力的系统性、持续性、目的性特点。社会管理是指为实现社会关系和谐以及整个社会良性运行而进行的调控活动,是人类控制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构成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社会管理作为人类控制能力的具体体现,贯穿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各个分工协作阶段和领域,包括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同一…  相似文献   

9.
在哲学史上,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神”到“自然”到“理性”再到“现实的人”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前三个阶段虽然形式各异,但实质上都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一个拟人的主体(上帝、自然、理性)凭着自己的意志(天意、目标、狡计)主宰历史的必然进程,社会历史过程对这个拟人的主体而言,表现为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统一。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从现实的人出发,认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是人的活动区别于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活动是现实的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与自觉的活动--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它使真正意义人的活动出现并区别于动物的活动,使真正意义的意识、精神、思维、语言、社会性产生,并在自然限制退却中逐渐远离动物.人在生物学上的非特定化,是人类活动的自由的特征在自然维度上的最初表现,自由以人的创造性活动为其开路,以多元取向为其特征,使人类社会、人类的活动、人的文化等呈现出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自觉,既是指人类对自由的自我限制,同时又是自由得以实现的方式.正是人的自觉的活动,即通过选择、交往、约定、规制等方式,通过人的目的性的改造活动,使人的活动具有了对象化、普遍化和社会化的意义,从而确定了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发展伦理学:审视经济发展的伦理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舜 《江汉论坛》2001,1(3):72-76
经济发展不只是一种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研究的经济现象,也是一种需要从伦理学的角度加以审视的多因素、多层面的社会现象。经济发展作为人类有目的性的活动总是体现着这样或那样的价值取向 ,不管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多么复杂,规范伦理学对经济发展的审视必定要求它的总目标和最终是否合理的标准应是人类整体(个人的各个方面和人类社会中的不同群体)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如何看待价值与代价的关系,代价是否可以避免等重要理论认识问题都同人类实践的效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本文从人类实践的双重效应性谈起,说明价值与代价的关系,并做相应的对策研究。一实践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它的本质特征是其创造性。这种创造性活动所体现的是主体对客体的破与立的辩证统一。在这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人类不断地凭借信息反馈并以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为价值尺度去评估和判断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价值与代价问题的提出,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理论反映。在这里,所谓价值,是指那些能够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实践结果。这种结果对于人类实践的目的性来说,是实践的正面效应。所谓代价,是指那些为创造价值而导致的必要的或不必要的、合目的性的或非目的性的付出与牺牲。这种付出与牺牲表征着人类实践活动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社会的认识本质上是人类社会总体自我认识的实现形式。人类社会作为有机体之所以具有特殊的自组织功能,正在于它具有特殊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机制。社会的自觉性和目的性运动是通过社会成员的自觉努力而实现的,社会认识活动和社会历史运动的内在交织是社会认识的“怪圈”之一,对社会认识进化与社会进步关系的研究有助于帮助我们在“自然历史过程”、“自主创造过程”和“自我意识过程”这三者的统一中理解人类社会历史过程的演化,深化唯物史观的研究。一、社会进步对社会认识进化的促进作用社会进步对社会认识进化的作用表现在三…  相似文献   

14.
<正> 人的存在是自然生命存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人的生命活动与其它生命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人的生命存在是一种自觉性的存在,人类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不断地调整、控制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按着人的愿望、意志与目的改造和加工着人所生存的外部世界.劳动实践活动,一方面使自然界成为人化的自然,另一方面,人也在改造自然界的同时,逐渐建构起主体的心理结构,建构起自己独特的生命存在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整个历史也就是“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自然界的生命形态进化到人这一族类,才真正充分地体现了生命系统不断进行优化选择,不断向最有序目标迈进的宇宙合规律性和宇宙合目的性.  相似文献   

15.
相对于自在的植物之性、动物之性而言,人类之性是自为的性。人类之性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还有社会属性。人类之性的自然方面隶属于社会方面,并且为社会方面所规定、影响和制约。经济关系对人类两性结合方式的制约,典型地表现出人类之性的社会特质。人类性活动不只是受到社会的制约,它还反过来给予社会以深刻影响。为了减少或消除性活动对于社会的有害影响,就必须有一把用以衡量性活动正确与否的尺子。这样,就产生了对于性道德的客观需要。性道德的设定和实施需以人的心理条件、主观能力为基础。理性、意志、情感是使性道德在主观上成为可能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认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探究自然和拷问精神的过程。利用和改造自然活动是一种具有实践理性的活动。这一理性的突出标志就是目的性。在主客二分的世界中,人从观察自然的变化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自然作为创造主体关照的对象,为精神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感知通过经验为精神超越直觉、发现存在、提出理想铺平了道路。经验是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阶梯,有了这一阶梯,思维才有可能为精神活动和追求展示更广阔的空间。人类追问自然和拷问精神是在获取知识的背景下取得的。知识存在于有目的的追究自然的活动之中。通过经验关怀知识,不断积累的知识为人类探究自然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使人类的认知能力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阶段。尽管知识的虚假性影响了知识的获取,但它一直潜存在人类的知识结构中。  相似文献   

17.
效率,在物理学中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在经济学领域中,则一般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的大小,或某种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比率。通常人们对诸如公平与效率等问题的探讨和争论,都是在后一概念意义上进行的。然而,在社会哲学及社会发展理论问题的研究中,“效率”不应仅仅停留于物理及经济的范畴,它本身还蕴藏着更深层的哲学含义。 马克思说过,“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第119页)。考察包括社会发展问题在内的任何对象,都不能脱离人类活动这一根本。我们知道,人的活动与其他动物的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具有目的性和预知性。正是由于人的目的性和预知性活动本质,决定了人类作为活动的主体,必然要关心活动投入与活动产生、活动效用与活动效果的比率,并总是力求在已有活动水平上  相似文献   

18.
<正> 社会经济系统是多种原素协合起来的极其复杂的巨系统。要使这个巨系统实现科学组织和运行,必须借助于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的研究。社会经济系统工程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它的理论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进一步深化。笔者试用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来对社会经济系统和经济结构研究的基础、社会经济系统合理组织的前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系统达到稳定控制和自觉调节的途径等问题,作一点尝试性的探讨。一系统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目的的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目的性在于通过系统内部各个原素协同活动的效果来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要达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以实现系统的目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使经济系统内部各个原素具有科学与合理的结构,配合紧密,协调默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生产力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根据现行观点,还可以表述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简言之,生产力本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人类通过劳动付出自身的体力与智力,并且借助生产工具改变、调整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尽管社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是相互依存、不可孤立存在的,但是各个要素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平分秋色”,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  相似文献   

20.
价值与历史发展的辩证过程王玉樑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与目的性,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的关系问题,在哲学界一直争议纷纭,莫衷一是。但是,如果我们从人类的历史活动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是历史主体的价值活动来看,这些争议就不难解决。历史活动与价值价值是主客体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