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是根植于中国土壤、彰显中国劳动者思维、契合历史和现实发展诉求的精神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系统阐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主体属性、科学内涵、内在逻辑和弘扬路径,继承并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深化并发展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中国属性、时代品格和实践导向,为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工匠精神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是根植于中国土壤、反映中国劳动者愿景、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精神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工匠精神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科学阐明工匠精神的理论基础、内涵要义、对象场域、价值意义、目标任务和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匠精神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理论和劳动学说的赓续发展,是巩固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跃升、营造精益求精敬业风气的根本遵循,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为在新时代弘扬和践行工匠精神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工匠精神是作为生产劳动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凝结和彰显的精神品格,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时代特色。阐释工匠精神的价值维度可从个体、群体以及人类整体三方面展开:从个体层面看,起源于手工时代的工匠精神彰显了个体工匠在制作过程中求新、求精、求道的价值追求;从群体层面看,工匠精神作为工匠共同体的智慧结晶以职业伦理的形式得以延续,塑造了工匠群体的价值规范;从人类整体层面看,当机器取代人类成为制造活动的主体时,由于标准化量产的背后暗含着同质化危机,重塑工匠精神必须捍卫人类主体价值。弘扬工匠精神的价值维度,一要促进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自我完善;二要以技术的生活本质为基点,促使人在面对技术的包围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性,避免被技术同质化;三要在未来智能制造的过程中体现人类共同体的价值观念与精神气质,恢复和突出人的主体性地位,进而实现人与技术的共在共生。  相似文献   

4.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支撑。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反映了新时代对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回归的迫切需要,也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要求。现阶段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需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文化传承与人才创新培养;充分利用新媒体,大力宣传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企业层面的回归;完善制度设计,护航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与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将三个精神作为一个整体提出.通过探讨三个精神科学内涵,得出了三个精神的内在关联性,即劳动精神是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的产生前提、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的具体化和特殊化表现、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较工匠精神更具意识形态特点;一体弘扬三个精神是符合马克思劳动观的科学要求的、能够兼顾受众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符合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三个精神以劳动精神为总,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为分,能够激励广大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凝心聚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而接续奋斗.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萍 《社会科学家》2007,1(6):185-188
与西方哲学中的主体性理论比较,马克思主体性理论的创新之处是研究视角的变革。其特点是,在世界观上确立了实践本体论,在历史观上确立了主体实践本质论和社会实践主体论,在价值观上确立了主体实践的价值本性论。"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是正确认识和充分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作为实践主体、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目的和意义;具体要求是在主客体的关系中,围绕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相互关系。"以人为本"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体性理论基础上,主体性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主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农民不仅是实践主体,也是价值主体,是实践主体与价值主体的有机统一体。实现农民的主体地位,需要强化制度创新,确保农民的民主政治权利;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主体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价值世界的过程中,作为"类活动"的实践使人以自为的生存方式成为主体。自由是自愿与自觉的统一,实践在本质上体现着对于自由的追求。人文精神是以"地道的中文词"体现出来的"世界精神",是人类实践在意识中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通过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体现,使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人文精神通过意志的中介体现为作为载体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使主体在构建价值世界的活动中发挥能动性。因此既不能抬高价值理性而贬低工具理性;也不能把人文精神与价值理性等同或与科学精神并列。人类通过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把握,体现了人文精神对构建价值世界活动的"实践阐释"。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有可能陷入异化,但价值理性的异化更为根本。用人文精神的"原则"对实践中由自发性而引发的盲目性的批判,转化为对价值理性异化和工具理性异化的批判,是人民创造历史能动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走进了新时代,国内国际形势呈现出一系列的新变化,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意。本文通过澄清"工匠精神"与价值观概念,梳理弘扬"工匠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认为新形势下"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大学期间的理论引导、环境熏陶、实践成长,为未来的"大国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确阐述和发挥主体的能动性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认为,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下列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之中。主体在意识中反映客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即承认客体决定主体,承认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我们又是唯物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