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教育改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阐述了服刑罪犯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当前罪犯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提出了对罪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监外执行罪犯的防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通过分析当前司法实践中罪犯监外执行存在的交付执行脱节、列管地标准不一、缓刑执行监督不力以及监外执行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告知制度、统一列管地标准、增设缓刑考察期满检察审查、确立缓刑犯保证人(金)制度等立法构想,并从加强监外罪犯交付环节工作、健全法律文书送达、建立对基层派出所考察缓刑罪犯工作的督察机制、构建监外执行信息平台等方面,提出监外执行罪犯联控机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被判刑投入监狱服刑改造,因其自身的心理弱点,面对监狱严格的管理制度,与外界隔离的环境以及新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为青少年罪犯在服刑期间,由于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容易产生以下几种不利监管改造的心理现象:1.脱逃心理。根据对近年来青少年罪犯脱逃案例分析,青少年罪犯脱逃一般有三个阶段的心理活动过程。第一阶段是脱逃心理动机的产生。罪犯脱逃的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分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罪犯旧习惯的延续,对严格监管的抵触,与教育改造相排斥的抗改心理;对前途…  相似文献   

4.
罪犯因为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公权力机关的制裁,被依法剥夺了某些权利,但无可否认他们作为人的身份和价值,因为即使是奴隶也必须被当做目的而非手段加以对待,更何况罪犯只是被刑事处罚的公民,其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保障。由于罪犯身份的特殊性,其人格权的保护必须在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做出一定限制,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同时,刑事处罚的目的就是惩戒,以此来威慑罪犯,达到减少犯罪的最终结果,所以在保护罪犯人格权时必须坚持惩罚性原则为先;尽管罪犯在监管场所中应该积极主张个人的人格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必须以监管场所的正常秩序为基础,不得滥用权利,侵害其他主体的人格权,也不得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造成监管场所的混乱。在对罪犯人格权进行具体保护时,法律应当协调现行立法,加强对罪犯的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以及隐私权等人格权利的规定,对监管人员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现象加强监督,进一步完善检察监督制度,规范监管人员的执法行为。当罪犯人格权受到侵害时,法律应当为其提供明确的、完善的救济措施,既要保证罪犯申诉、控告权的有效实现,也要保证罪犯诉权的有效实现:拓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将罪犯人格权受到监管机关侵害的案件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内;建立巡回审理制度,便于罪犯以民事侵权诉讼的方式维护其人格权。  相似文献   

5.
镇压与宽大相结合是新民主主义法制建设一项基本的刑事政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对刑罚功能、司法规律和社会治理进行探索的智慧和理性认知。在边区的司法实践中,镇压和宽大适用的情形主要包括犯罪性质、罪犯主观悔罪态度、主从犯身份以及特殊的社会背景等。镇压与宽大相结合作为当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源头,不仅在陕甘宁边区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更为新时代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发展创新提供了知识上的本土资源,其不乏借鉴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区可持续和谐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安全和稳定的社区环境为前提。随着行刑社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把轻刑罪犯放到社区内服刑的新型罪犯处罚模式开始在我国新兴起来,但同时给社区环境的安全与稳定也带来了一定压力。本文拟从社区矫正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缓刑着手分析,阐述如何完善缓刑执行,提高城市社区环境,促进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罪犯也是公民”的第一腔到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我国刑事司法人权保障历经三十年的路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无罪推定原则、罪行法定原则的确定,死刑适用上的限制等措施都彰显了我国在刑事司法人权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但同时我国的刑事司法人权保障还存在众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了解我国的实际,另一方面要理清思路,提出的措施做到既合乎逻辑又切合实际。从理清思路的角度,就是要树立人权观念与程序正义观念,认清犯罪控制与人权保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罪犯诉冤制度包括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实体方面的内容主要指罪犯诉冤程序启动的实体条件以及罪犯诉冤的补救措施。罪犯诉冤制度的程序是指罪犯诉冤的启动、接受、审查、决定和救济的一系列程序运作过程,可分为内部程序和外部程序两部分。我国罪犯诉冤制度需要在实体规则和一系列内部、外部程序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措施上进行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9.
一、累惯犯服刑前的心理对社会强烈的报复心理是累惯犯的心理本质特点之一。累惯犯在初次作案时,这种心理不很明显,但他们服刑后再次作案时则表现的得比较强烈。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就可能导致他们以猖狂犯罪的方式向社会报复。累惯犯产生这种心理的因素是:卜一)初次服刑过程中心理严重受挫。这一般是由于预审员或者管教干部的体罚而产生的。有的罪犯被预审员或者管教干部体罚以后,心中一时难以平衡这种不满心理,到了社会上以后就可能以此为诱因而再次产生犯罪行为,特别当他们回归社会以后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时则可能激化心中的仇恨心…  相似文献   

10.
在监狱工作中,罪犯改造既具有科学性,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化丑为美的艺术活动,是监狱干警在罪犯改造过程中遵循罪犯改造和艺术的规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改造手段所体现出来的具有改造意义和审美价值的罪犯改造活动.从美与丑的关系着眼,可以看出罪犯改造作为一门化丑为美的艺术的必然性.罪犯改造作为一门化丑为美的艺术提出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是增添社会美和减少社会丑的需要,是提升罪犯改造质量的需要,是提升干警自身的美的素质的需要,是美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罪犯改造作为一门化丑为美的艺术主要表现在罪犯改造理念、罪犯改造手段、罪犯改造环境、罪犯改造成果以及监狱干警的自身等诸多方面.其主要实现目标,关键是造就罪犯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5.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2015,(11)
"周公梦"和"蝴蝶梦"既是孔子和庄子曾经实际做过的梦,也是他们梦想的体现。前者渴望某种成就,后者渴望某种自由。借助精神分析的释梦理论可以挖掘出两者深层次的共通之处,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命运的抉择。深受其影响的后世学者也常常借助梦境展现自己的梦想。他们既要为国为民奉献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又追求充分的自由,张扬个人的特性。这种融"周公梦"和"蝴蝶梦"为一体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梦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深化,并已渗入到中国人的文化无意识层面,成为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