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国俊 《兰州学刊》2006,3(11):149-152
改革开放愈进入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公共管理改革在整个改革开放事业中地位和作用也愈加凸显。理解和把握正在深入进行的中国公共管理改革,有必要立足于中国改革独特的历史进程和全球公共管理改革的比较背景,从中国与世界的内外互动、行政组织与组织环境的内外互动、经济-政治-行政的三元互动、改革理念和改革实践的双向互动以及推动改革的作用强度和持久影响等多维视角对改革的动力因素和相关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3.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剧烈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行政改革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和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各国行政改革的动力、方式、方法与模式也不尽相同。行政改革的历史告诫我们,改革必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探讨行政改革的动力与模式,挖掘其一般性、普适性的内在理论发展逻辑是极其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姜国俊 《东南学术》2007,3(6):29-38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公共管理改革存在若干共同的动力因素,如全球经济竞争、民主化、信息革命和绩效赤字,并已得到学术界的较多关注;同时,很有必要从公共管理改革的理念、国家的经济-政治-行政结构以及改革的象征性与合法性利益等三个方面对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力进行补充考察,尤其是要对"新公共管理"改革理念的普遍性和统一性认知进行反思;应当在国际比较的视野和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独特的历史进程中去把握当代中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力因素,具体说来,可以从中国与世界的内外互动、行政组织与组织环境的内外互动、经济-政治-行政的三元互动、改革理念和改革实践的双向互动以及推动改革的作用强度和影响时效等角度去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末的社会主义运动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景观:实力强大的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纷纷垮台,而原先那些实力并不很强的国家却扛起了社会主义之鼎。历史是如此的复杂,却又如此的深刻:它以社会剧变的方式向人们揭示出社会主义改革的哲理。 世纪之交,我们需要反思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之成败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中国进行改革的同时甚至以前,原苏东国家也曾掀起过一波又一波的改革,可是,中国的改革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而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却发生了剧变乃至解体。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为何会出现两种截…  相似文献   

6.
论民办教育的改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增加了教育的供给 ,提供了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缓解了教育供求的矛盾 ,同时 ,作为教育增量 ,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是一种重要的推动 ,这突出表现在民办教育发展对公办教育所带来的竞争效应、示范效应和稳定效应上。因此 ,对民办教育的发展应创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改革能够兼顾体制转型与经济增长,首先与恰当的转型顺序有关,也与每一轮改革所形成红利被合理有效地利用有关。中国农村改革具有自发性质,得益于历史经验,由此形成的改革红利被用于支付部分价格改革成本是正确和幸运的。乡镇企业在价格改革具有优先性的引导下,利用短缺经济获得大发展所形成的改革红利,又被用于支付国企产权改革的成本。本文认为,假如改革停滞,任何改革红利都会被新制度建设所遗留的“赤字”逐步耗散掉。  相似文献   

8.
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2002年以前)改革的总体特征是摸着石头过河,第三阶段(2003年以来)的改革则具有明显的理性推进色彩.本文着重从政府与市场间、存量改革与增量改革间、供给与需求间的关系分析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并就未来农村金融改革走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赛晓序 《齐鲁学刊》2003,(4):137-140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有两条改革路径可供选择 :一是激进改革 ,二是渐进改革。对于不同改革路径之间的差异 ,人们往往只是从改革速度快慢的角度去理解。事实上 ,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的差别不仅是广泛的 ,而且是深刻的 ,从改革的方式、方法 ,到改革的性质、目标 ,都各不相同。全方位地透视和对比激进改革与渐进改革 ,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改革的具体内容和步骤问题、改革的“速率”问题、改革的局部和整体问题、改革中的“破”与“立”问题、改革的过渡性制度安排问题、改革中的双轨制问题、改革中的试验与设计问题、改革中的收益分配问题、改革的性质和目标问题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试图从我国当前国企改革中产权改革的含义及其局限性,产权改革与非产权改革的关系等角度入手,提出加强和推进非产权改革,以使国企改革步入协调、配套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后税费时代的乡镇机构改革: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税费改革背景下,当前乡镇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构庞大,人员臃肿;二是职能没有正确定位。乡镇机构改革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基础环节,搞好乡镇机构改革既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配套措施,也是完善农村管理体制的迫切需要,为此,乡镇机构需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撤乡并镇,精简机构,进行人员分流。  相似文献   

13.
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范畴,它在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特别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在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创立社会主义新的实现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更加走向时代等方面,发挥着多层面的杠杆作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生产资料与劳动人民的真正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发挥着全方位的动力作用。在跨世纪伟大征途上,要切实发挥改革的历史作用,必须坚持改革的全面性原则,坚持以经济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改革与以政治民主化为方向的政治改革相互协调,整体推进。这是走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改革所深蕴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4.
适逢变革的年代,源于历史的常识极可能绊住前行的脚步。改革和发展的良性互动造就了今日中国,但又不时地发出推进改革的强烈诉求。由改革和发展的绑定框架可以对这一悖论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改革和发展的绑定框架表现为:因发展启动改革、为发展推动改革、以发展检验改革。这一框架衍生出改革的变异——改革的功利性、改革的被动性和改革的不稳定性,并因此产生了改革的适应性问题和改革的科学性问题。为了使改革与其所承担的新的使命相适应,有必要对改革和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制度重构,其框架是:改革服务于发展、改革独立于发展、改革超前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司法改革的唯物史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法与经济基础相互关系的唯物史观,对我国司法改革问题作了深入分析,认为司法改革的物质动因是我国经济基础的重大变革,司法应当根据经济基础的变革进行相应的改革,为巩固和发展经济基础服务;应当树立科学的司法改革理念,包括司法改革应当立足于中国现阶段经济基础及其它社会现实等国情,借鉴但不完全照搬国外司法制度;制约司法改革的其它体制因素也应当改革;司法改革应当以公正与效率为终极目标,但公正始终应当居于优先地位,等等。  相似文献   

16.
论事业单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业单位是我国四大法人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力量。中央确定的政事分开、社会化的改革方向涉及事业单位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事业单位改革的行动纲领。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是所有事业单位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则在系统改革方面体现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方向、目的和分类改革的原则。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也势在必行,其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和符合事业单位各自特点的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督、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人事管理体制。总之,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7.
经济体制改革为深化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物质基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同时,经济体制改革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深刻了解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历程并总结其经验,为当前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先后完成了五次较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但效果差强人意,还存在一些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问题。应关照本土行政实践,合理吸收西方行政理论,指导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应由国家权力为行政改革提供合法性保证,从单边改革向综合改革转变,以寻求改革路径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模式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展开,没有按照"华盛顿共识"所建议的"休克疗法"进行,而是选择了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在先易后难的基础上,选择的是体制外先行的路径.这种改革模式的最大好处是减轻了改革过程中的摩擦和震荡,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保证了改革的平稳推进.当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也会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深化改革,解决改革中出现问题.中国30年的改革,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改革别无选择、改革没有坦途、改革充满着希望.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联邦运输检察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苏联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其中,包括铁路运输检察制度.而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俄罗斯联邦(苏联)一直都在进行"摸着石头过河"式的运输检察制度改革.研究俄罗斯联邦运输检察制度的历史发展,或者说研究俄罗斯联邦运输检察制度改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我国铁路运输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