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界》2017,(9)
齐家之道,主要指管理家庭、治理家族的条理、方法,目的是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传统思想中齐家的内容,大致为"孝父母"、"友兄弟"、"别夫妇"、"睦亲族"等,以去私行公、重义轻利为主要价值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家的形式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家依然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空间,是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齐家之道所传递的互敬互爱的交往友爱,回报恩德的正义取向,努力践行的向上态度以及积极出世的责任精神依然充满着生命力。齐家之道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大价值:齐家之道有助于实现家庭和谐稳定;廉洁齐家促进廉洁为政;时代精神呼吁时代家风,而时代家风构建时代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以儒家思想为宗,在价值观的建构过程中,以蒙书、家训、女训等启蒙教材为载体,把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化为童蒙易知的揖让言辞和生活规范,借由"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启蒙教育实现了儒学世俗化,为民众日常生活提供了价值规范.这种价值观建构体现了德性主义的价值取向,呈现以"蒙以养正"为教育宗旨、以"圣贤人格"为建构目标、以"道德教化"为路径选择的特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途径,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教化融入了民间生活,表现为源于经典、自上而下但又不脱离民间生活、切于日用的日常教化.  相似文献   

3.
于家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是明代政治家、民族英雄于谦直系后裔的聚居地。于氏后人始终将先祖于谦的高尚品德与修养作为行动的准绳,并世代相传,形成了于家村优良家风。于家村优良家风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于家村为研究范本,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崇祖敬宗的宗族观念三个方面重温于家村家风的历史形成,阐述于家村优良家风中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勤俭节约的治家之道、睦亲和邻的处世之道、清正廉洁的为官之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容,深入挖掘于家村优良家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期在新时代更广范围内发挥优良家风的效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孝友"为德教之首;修身以达"天德";首倡虚心的治学之道;包含老庄哲学的养生之道.曾氏家教思想启示当代教育应以培养良好向善的人性为首要目标;曾氏家教思想昭示家庭教育是社会文明进程中需要编译的"源程序";曾氏家教思想启迪当代教育实现其育人功能的"培养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史上,杜甫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他不但继承了儒、道、佛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且又有所发展.儒、道、佛三家的思想都对杜甫的思想起过影响,但他的核心思想是儒家思想.他不仅仅实践了儒家的一些道德伦理观念,他还用自己的实践、行为丰富、充实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变得更加切实可行.这也是杜甫对儒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大贡献.他将佛家的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与儒家的仁者之心打通,而且把佛、道的清净心与对淳朴自然、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贯通了起来.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唐建兵 《江淮论坛》2023,(3):124-129
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结,浓缩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在时代变迁中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新内涵,能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服务社会实践。新时代要始终以习近平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导,结合时代语境和现实需求,深入挖掘阐释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同时借助文化创意活动对优秀传统家风文化进行时尚化重构和生活化传承,并应用现代新兴科技为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塑形赋能,不断推陈出新;在百姓生活实践层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用生动鲜活、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现我国优秀传统家风文化的魅力,提高其现代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彰显其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先秦时已称为显学.从汉唐到宋明,儒家思想的传播虽经历过一些曲折,但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是居于统治地位.儒家思想的特点,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称“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即通过纲常伦理关系以维护社会的等级秩序,正是儒家思想在封建时代所体现出的社会功能,其目的有如司马谈所指出,是“务为治者也”,即为治理好国家而工作.  相似文献   

8.
魏强 《兰州学刊》2014,(1):14-17
儒家思想的典型传承人物颜回,是最受孔子喜爱的弟子,被列为孔门德行科榜首。作为"颜氏之儒"的师宗,他被后人尊称为"复圣"并视为"立德"楷模,颜回道德人格和德性智慧无疑是剖析儒家思想的重要锁匙。从记载颜回思想最为丰富的《论语》出发,探析颜回道德人格及其德性智慧的多重内蕴———勤学聪慧、以学为乐;修德行仁、安贫乐道;仁德治邦、和谐家国,发掘中华优秀文化中丰富的伦理道德资源,对正解儒家德育思想和改进现代德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在唐宋学者重振儒家独尊地位、复兴儒学运动的过程中,《史通》批判是当时学术界振兴儒学、维护儒家思想权威的又一条路径,柳璨、赞宁、孙何、张唐英等人猛烈批判《史通》"妄诬圣哲"的行为,力图重新确立儒家思想毋庸置疑的独尊地位。《史通》批判是以对史学理论著作展开批判的形式,以儒学内部矛盾斗争的方式,配合了儒家思想在外部对佛道两家斗争的主战场,对当时儒学振兴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2017,(10)
优良的传统"家文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现代"家文化"、带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着重要意义。辽宁"家文化"植根于中华"家文化"沃土,融合各地、诸家思想,并不断吸纳和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点。在当今社会变革、社会转型期,我们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根据时代变化,"返本开新"、"守正出新",在传承中弘扬、在弘扬中创新,建设现代"家文化",通过家庭"小细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生根",从而形成社会大家庭的良好"家风",以良好的家风汇聚成社会清风。  相似文献   

11.
校风家风同向同行,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优良的家风促进良好校风形成,良好校风反过来推动优良家风的传递.面对学生教育,教育工作者要将校风家风融入学生的成长规律、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家风携手校风,在学生教育过程中,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为底蕴,用心撒播优良品质的种子,发挥优良家风校风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使教育结出成功的果实.  相似文献   

12.
“忍”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在中国人心理结构中的具体成果,是本土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变量,共存于儒、道、佛三家思想体系中.儒家思想的“忍”体现在以“仁”为中心,透过“义”“礼”的制约来完成个体的成圣成贤.道家思想为“忍”找到了理据.佛家认为,忍是一种智慧,相信因果报应的认知方式也提高了人们的忍辱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迪"字是《尚书》(据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中的常用字,今本《尚书》中凡45见,其用法颇为复杂.由于字书对"迪"字释义比较含混(如《说文》"迪,道也"之训),故占人往往随文训释,如孔传释"迪",或释为天道的"道",或增字释为"蹈道",甚或释为言道的"道",因此疑义甚多.清王引之经梳理后提出新说,认为"迪"字有可释为语词之"用"、发语词及句中语助者.[1]王氏见解有其独到处,但亦有疏失,本文即针对部分尚存疑义的"迪"字,结合出土文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晓玉 《船山学刊》2018,(4):97-102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了道德内涵丰富且影响深远的优良家风文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家教、严家风、爱家庭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属性的本质要求。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伦理核心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当前积极培育、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亡国以后,明遗民群体面临自我价值的重建,儒家思想传统中作为价值基础的"道"成为其审视世界与自我的立足点.在他们看来,明亡以后,异族对政权的掌握意味着道与现实政治的分离,天下从此陷入了混淆颠倒之中;而其人生选择中所体现的道,是世界恢复到正常秩序的唯一凭借.其内容为儒家文化传统,其核心是人伦秩序及其规范下的道德原则.明遗民的"存道",实质是通过保持本民族价值观,以保存重建独立民族国家可能性的精神性退守.  相似文献   

16.
老子書在第二十章里提出“食母”,在第四十二章里提出“教父”,“食母”指道說,“教父”指不道說,它是反复在談道与不道的道理。一无为是道,有为是不道。天与人的关系,有为与无为的关系,是儒、道两家思想体系的分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以有为为基础,来說明天人合一的关系,是儒家思想重点之所在。天道无为,人道为无为,以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家风文化源远流长,正确把握和传承发展中国传统家风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延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从而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国家安定。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第一次对中国传统家风的核心价值观作出了概括和凝练,为我们用传统优秀家风涵养当代家风提供了基本遵循。传承发展传统家风核心价值观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之义和重要抓手,传承发展传统家风核心价值观必须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并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家教思想的形成主要渊源于曾氏家风、儒家思想、阅历经验等;其家教思想的内容主要有恪守祖训、传授人生经验、注重家庭伦理、肩负子弟教育、重视妇女内训等方面;其家教思想的特点是教育者应注重以身作则和因材施教、受教育者要相互砥砺和注重自我修养等。  相似文献   

19.
儒家的"中庸"之道,认为"允执其中"、"时中"、"权",这是高明的统治者把权力运用得恰到好处的一个"政治秘诀","无过无不及"的主张充分显示了政治策略上的辩证法思想,而"致中和"则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总体思维.当然像"明哲保身"之类的训务,则反映了"中庸"之道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探讨传统家训文化对中国社会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影响,或许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的纵横层面,了解儒家思想文化何以对中国社会民众心态具有强大的渗透力和约束力是极为必要的。虽然早在距今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就有周公教诫儿子伯禽注重德行修养、礼贤下士等有文字资料记载的家训,然而,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居“家”之“训”的全面而系统的家训则是进入封建社会以后才出现的,而对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家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