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是一部唐宋律诗评选类著作 ,书中对诗歌的评点体现了作者的修辞思想。它涉及到词语修辞、句子修辞、篇章修辞等方面的内容。既有对前人的继承 ,更有自己的创新。《瀛奎律髓》应在我国诗歌修辞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诗歌选本是诗歌思潮的载体之一。《瀛奎律髓》等诗歌选本是宋元诗学发展过程中在诗歌选本领域所收获的重要成果。它们在宋、元宏阔的诗学背景下应运而生,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实践互相促进,生成独特的宋元之际诗坛风貌。《瀛奎律髓》等诗歌选本在宗宋、宗唐以至唐宋双宗的诗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在唐、宋诗接受历程中价值独具。  相似文献   

3.
唐宋诗歌的光辉成就,早在古代就得到了诗家重视。除了各种各样的唐诗选本和宋诗选本以外,还有许多唐宋诗合选本,较为著名的如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清代姚鼐的《五七言今体诗钞》、乾隆十五年御定的《唐宋诗醇》,近人又有高步瀛的《唐宋诗举要》等等。这些选本尽管在当时被誉为名本,风行海内,极受推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只为士林所重而人民群众却感到陌生了。然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3,(12):96-100
诗歌选本是诗歌思潮的载体之一。《唐诗鼓吹》、《瀛奎律髓》、《唐音》是宋金元诗学发展过程中在诗歌选本领域所收获的一系列丰硕成果。它们在宋金元宏阔的诗学背景下应运而生,与同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实践互相促进,生成独特的诗坛风貌。三大选本在宗宋、宗唐乃至唐宋双宗的诗学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是在唐、宋诗接受历程中价值独具。  相似文献   

5.
《瀛奎律髓》的声律批评具有重要诗学价值,其对唐宋声律传统的继承与改造值得关注。方回于唐宋别集、总集以及诗论著作中汲取声律理论资源,在接续唐人多元化调声传统的同时,有意拓宽声律标准,将唐人古体纳入律选。这种倾向既体现了宋人具有共性的声律观,亦有对当时声律理论的省思,并实现了吴体范畴的创造性再阐释。《瀛奎律髓》与《后村诗话》存在互文关系,以江湖视角透视晚唐声律,客观揭示体派内部的分流沿变。方回整合声律知识资源,意在以江西诗派的立场建构通贯唐宋、选注结合的新型声律发展史。方回的声律观及其所建立的声律体系对后世诗学的理论批评与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瀛奎律髓》与江西诗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瀛奎律髓》是宋元之际的诗论家方回编撰的律诗选集,其主旨是“排西昆而主江西”,阐发了黄庭坚等人的论诗主张。其体例新颖,倾向鲜明,在历代诗选中是颇具特色的。然而前辈学者对它的评价却是轩轾迥异的。誉之者如吴之振称为“斯固诗林之指南,而艺圃之侯鲭也”,毁之者如纪昀斥其“疑误后生,瞀乱诗学”。由于《瀛奎律髓》主要阐述了江西诗派论诗宗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江西诗派的是非功过作一番客观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张福勋  温斌 《阴山学刊》2008,21(2):14-20
方回是由宋入元的诗歌理论家、批评家。他所编注的《瀛奎律髓》(又名《唐宋诗三千首》)是他一生诗学思想的精髓。他以敏锐而高远的宋诗眼光,对宋诗发表了一系列精彩论断。这些观点主要有:宋诗学唐而过之;回护“江西”,倡“一祖三宗”说;虽不喜西昆,但也肯定其“变国初诗格”的功绩;认为‘‘四灵”、“江湖’’救“江西”之彝,却落在了晚唐之下;认为瘦硬与自然,是宋诗格之“两途”;肯定用事是宋诗的一种诗法,而且认为宋诗“善用事”;对于宋代的僧诗这种特有的现象,也给予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关于方回诗论的“一祖三宗”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回论诗标举“一祖三宗”,即以唐杜甫为祖,以宋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但这是仅就唐宋律诗说的。研究者把方回的律诗学理论当做他诗学理论的全部,如此理解方回是不全面的。方回的诗论著作也不仅仅是一部《瀛奎律髓》。方回之强调学杜,是将杜甫作为中国几千年诗史优良传统的优秀代表看待的,学杜包含了学习杜甫以前以后及同时一切优秀的诗人和流派。方回诗论是有发展的,后期的方回已经突破了“一祖三宗”说,而主张转益多师了。方回诗论中的这些方面,都是应该全面看待的。从诗学理论发展史的角度看,方回是从宋人论诗各守门户到元人论诗不立门户之间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张秋娥 《殷都学刊》2007,(1):123-125
吴体是我国宋元之际的著名诗人、诗评家方回的评点著作《瀛奎律髓》中的重要术语之一。清代纪昀等历代学者对其所指解释不一。本文认为方回《瀛奎律髓》中“吴体”指有拗联或全拗的七言诗,与拗体所指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王磊 《殷都学刊》2005,(4):43-46
周弼《三体唐诗》、范唏文《对床夜语》、方回《瀛奎律髓》是宋末元初三部重要的诗学理论著作。三者都是就近体诗或着重就近体诗而言的;三部书都以“情景论”为其重要理论基础。但在诗学旨趣、理论核心、宗法对象、排击对象上又有差异。周弼和范唏文在反江西诗派的取径上,以及范唏文和方回在都宗杜诗的前提下,对杜诗的取法上,差别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方回论诗宗尚“江西”,在《瀛奎律髓》中对黄庭坚诗歌进行了集中评说,主要表现在:对黄庭坚诗作思想内涵的抉发,对黄庭坚诗歌艺术技巧的揭示,对黄庭坚学杜经验的总结和对黄庭坚诗格的标举等方面,既承传了宋人的接受观念,又进一步从细部特征上深入探讨了黄庭坚诗歌的美学内涵、特征及其含蕴的法度、规律,成为黄庭坚诗歌接受史上的一大转折。  相似文献   

12.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七收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诗:“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里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此诗后,方回有一段评语,李庆甲集评校点的《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录为:“方回:浩然于佛法亦深有所得,此篇五、六语意明白无碍,张丞相《经玉泉》长韵云:‘闻钟鹿门近,照胆玉泉清。’尤佳。”按此,则可得出“闻钟鹿门近,照胆玉泉清”为张丞相(按:此处张丞相即张九龄)诗,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全唐诗》、《四部丛刊》本等均载此诗为孟浩然所作,诗全名为《陪张丞…  相似文献   

13.
<正> 在宋诗发展史上,张耒是结束北宋、影响南宋,在两宋诗坛转捩点上发挥作用的一位诗人。张耒诗有唐音。对这一特点,前人和今人虽都有明确说明,但却无一就其内涵及张耒在宋诗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进行探讨和评述。本文就此粗陈浅见如下。最早明确指出张耒诗有唐音者,当推元代诗评家方回。他在《送罗寿可诗序》中指出:“张文潜自然有唐风,别成一宗。”(《桐江续集》卷三十二)在《瀛奎律髓》中,方回选  相似文献   

14.
宋初诗坛推崇白居易,一般认为白居易的闲适诗或讽喻诗为宋初文士所重视,但从选本批评角度去考察白居易在宋初的被接受情况却并非如此。《文苑英华》录选白居易的诗歌数量为所录诗人之最,选录最多的是他的杂律诗。宋初崇白之风日炽,但诗风流于浅俗。馆阁文臣顺应诗潮,欲以范本形式加强创作引导,而白居易杂律诗的群体性参与、雅俗相融等特点符合范本条件,故而能为馆阁文臣所重。这显示出馆阁文臣对诗歌创作的规范意图,由此也看出馆阁文臣弱化诗之讽喻功能、题材倾向日常生活以及追求典雅秀丽诗风的诗学意识。《文苑英华》对白诗的选录可以说是白体诗派的一次诗学改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初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彝族古代诗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轨迹,如果我们以翻译整理者的考证为据,加上对彝族古代诗学论著的整体考察,那么彝族古代诗学殆发轫于魏晋,而盛于唐宋以后,发展于明清之际,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三个彝族诗歌理论繁荣时期.举奢哲的《彝族诗文论》、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布独布举的《纸笔与写作》、布塔厄筹的《论诗的写作》和举娄布佗的《诗歌写作谈》、大体产生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数百年间;实乍苦木的《彝诗九体论》、布麦阿钮的《论彝诗体例》、布阿洪的《彝诗例话》则出现于唐宋时期;佚名的《彝诗史话》、《诗音与诗魂》、《论彝族诗歌》和漏侯布哲的《谈诗说文》和则成书于明清两代.这三个时期的诗学论著所呈现的发展序列表明,彝族古代诗学的基本理论是一脉相承、前后贯通的.诗学先贤举奢哲和阿买妮所开创的诗论方向、诗学主张在后出的诗论著作中都得以承继和发展,并逐步趋于系统化的阐述和综合.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的运动与变化,构成了彝族古代经籍诗歌研究的专门学及其学术史.为了陈述上的方便,我们不妨结合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发展源流和历史承续来观照其学术演进的主要特征和学术流变的主要脉络.  相似文献   

16.
殷海卫 《殷都学刊》2011,32(2):66-72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诗话总集的双璧之一,它对宋代诗学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在其以选为主,选论结合的形式中也体现出编者胡仔鲜明的诗学批评特征:重视大家名家研究;重视风格流派研究;重视作家的影响研究与接受研究;重视作家的比较研究;重视诗史意义的建构;重视诗法研究;注重诗品与作家人格的统一;注重实证。这些不仅为后人开展唐宋作家研究提供了重要内容,也为后来的诗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余来明 《学术研究》2023,(7):161-168
钟惺、谭元春合编的《诗归》是反映竟陵派诗学观念的重要诗歌选本,是促成竟陵诗学成为晚明诗坛主流话语的核心力量。这种诗学力量的形成,除了来自选本自身所传递的颠覆性诗学理念,同样离不开二人在推广方面所做的努力。钟、谭二人通过借助与友人间的往来书信,揭示《诗归》在编选宗旨、诗学理念、诗歌评价上的独特之处,由此彰显《诗归》“与世独异”的编选策略,标明异于“后七子”、公安派的诗学立场,传扬独具一格的批评观念,构建自成一体的话语系统,从而在晚明诗坛树立起竟陵诗学的旗帜。  相似文献   

18.
《文史哲》2017,(2)
清代杜诗未刊评点序跋是稀见的杜诗学文献,蕴含丰富的诗学理论。杜注论方面,反思"千家注杜"所存在的过度阐释与注释讹误,认为"诗有待注而豁然者,有不须注而渊然、一落注而反索然者"。编年论方面,肯定编年乃"知人论世之要诀",又认为编年"不可泥信者亦多"。渊源论方面,切论杜诗"导源风雅"、"兼收博采",又详析杜甫诗论俱本《文赋》的诗学渊源。创作论方面,强调作诗以"学"始,以"悟"终,认为"选诗与看诗异,看诗与作诗异"。鉴赏论方面,视诗歌为"灵物"、"高物"、"深物",强调"惟癖则所研入深,所领略独"。这些理论真实再现了杜诗经典化、理论化进程的原始面貌,也凸显了清代学者杜诗批阅的实践感悟与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明清一些学者眼里,苏轼的七律没什么成就。袁枚《随园诗话》卷三评论说:“东坡近体诗……阮亭以为非其所长,后人不可为法,此言是也。”苏诗评点大家纪昀则直接了当地指出:“七律亦非东坡长技。”(《瀛奎律髓》卷二苏轼《卧病数月……》诗纪批)研究七律发展史的专...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唐宋诗之异及其由此带来的唐宋诗之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具体说来,唐宋诗的异趣主要表现在艺术手法、审美风貌等方面。而对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宋代社会环境和诗歌自身发展趋势两个大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宋诗特色的形成,是基于内外各种因素的"新变自得",我们不应当以单一的艺术标准来评价唐宋诗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