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组关于马克思“居利希笔记”研究的笔谈,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46—1847年的“居利希笔记”,是他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布鲁塞尔笔记》 C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重要经济史研究笔记中,马克思第一次面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统治的全景式的历史现实,其中,他不仅使自己在前期经济学理论中遭遇的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变得具体和鲜活起来,也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获得了来自欧洲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的支撑。马克思这一重要的经济史研究,也是我们面对同时期《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经典文献需要深入了解的思想史背景。  相似文献   

2.
从青年马克思在《巴黎笔记》时期的总体研究思路来看,他是站在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上,以人本主义的哲学来全面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对于李嘉图的学说也是从抽象的人性角度来进行价值评判的。因此,马克思这时还不能深刻地理解李嘉图科学抽象方法的重要意义。但是,通过对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的摘录和分析,马克思开始认识到李嘉图学说在理论上的彻底性和一贯性,认识到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并逐渐开始认同李嘉图的经济学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组关于马克思“居利希笔记”研究的笔谈,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46—1847年的“居利希笔记”,是他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布鲁塞尔笔记》 C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重要经济史研究笔记中,马克思第一次面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统治的全景式的历史现实,其中,他不仅使自己在前期经济学理论中遭遇的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变得具体和鲜活起来,也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获得了来自欧洲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的支撑。马克思这一重要的经济史研究,也是我们面对同时期《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经典文献需要深入了解的思想史背景。  相似文献   

4.
吴婷 《江汉论坛》2023,(1):59-63
本组关于马克思“居利希笔记”研究的笔谈,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46—1847年的“居利希笔记”,是他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布鲁塞尔笔记》 C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重要经济史研究笔记中,马克思第一次面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统治的全景式的历史现实,其中,他不仅使自己在前期经济学理论中遭遇的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变得具体和鲜活起来,也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获得了来自欧洲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的支撑。马克思这一重要的经济史研究,也是我们面对同时期《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经典文献需要深入了解的思想史背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与古典经济学家不同的问题——他自己的新的理论问题: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不可避免性和暂时性。新的问题,需要新的术语、概念以及与新的问题提法相适应的新的理论观点,即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马克思通过把各种经济范畴纳入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结构中来研究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规律,并通过严格地区别现实对象与认识对象的不同、它们生产的过程以及发生顺序上的差别等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的自觉阐发,实现了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也合理地解决了他所提出的新的理论问题。《资本论》在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科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上,在对建立理论的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的思考上,都全面地超越了他之前和同时代的研究者,并且马克思的这些思考和论述在后来的科学哲学家的思想中得到体现和印证。  相似文献   

6.
本组关于马克思“居利希笔记”研究的笔谈,系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近期完成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完成于1846—1847年的“居利希笔记”,是他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布鲁塞尔笔记》 C中的重要内容。在这一长期被学术界忽略的重要经济史研究笔记中,马克思第一次面对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殖民统治的全景式的历史现实,其中,他不仅使自己在前期经济学理论中遭遇的资产阶级社会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变得具体和鲜活起来,也使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获得了来自欧洲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现实的支撑。马克思这一重要的经济史研究,也是我们面对同时期《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经典文献需要深入了解的思想史背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剥削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资产阶级的社会关系决定现实生活的性质。这是特定的资产阶级社会中的商品—市场经济关系场境存在论。资产阶级社会的生活基础,是一种将一切存在赋型为有特定功用的、可变卖的“效用性”关系,或者说是一种抽象的金钱盘剥关系。与封建专制下的直接剥夺不同,资产阶级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会利用买卖关系来占有劳动者创造的财富,这就是资产阶级社会特有的剥削关系。在这种特定的剥削关系之上,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全部观念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社会发明的新的统治形式,正是与之前的外部强制(高悬的皮鞭)截然不同,即通过控制人们的内在思想中的自主的构境式认同使其自我奴役!权力不再表现为直接的压迫,不再是被具象主体拥有的外部强制,甚至成为了人们自觉追逐的他性镜像(对自由、民主的向往)。它的实现正是通过自拘的纪律,它代表了一种资产阶级全新的社会控制论核心,它的缘起是资本力量让劳动者通过对工厂中与生产运转机制相一致的纪律(技术规范要求)的自我认同,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和操作,使外部的纪律内化为自我遵循的身体化规训,以实现对肉体的根本操纵和支配。这恰恰是资产阶级所谓民主社会中普遍发生的自我奴役的自拘性的真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法国学者科尔纽最早注意到《克罗茨纳赫笔记》,随后关于其在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转向中历史地位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焦点和热点。当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可归纳为三方面:从马克思民主观的理论来源出发,指出克罗茨纳赫时期是马克思民主观形成的最初阶段,为解答莱茵报时期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疑问提供了理论依据[1];从"私有制及其结构"、"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出发,高度赞扬《克罗茨纳赫笔记》在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奠基作用;从经济学的研究意义出发,肯定其历史地位的同时尖锐指出"对这一文本不应估计过高"和"(内涵)不够深刻"。准确解读笔记文本内容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著作,有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同时为深入剖析《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哲学、政治哲学意义,打下坚实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晚年通过"人类学笔记"中对农村公社的再研究和《历史学笔记》中对世界历史的再研究,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这些思想既不是如国内外一些学者所说的是将唯物史观的社会形态演进理论当做纯粹的"西方社会理论"加以抛弃,从所谓"单线论"转向"多线论";也不是仅仅一般地确认社会形态演进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局限于指认一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基于某些历史条件可以跨越某个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这些新思想实质上是马克思对唯物史观原有的"世界历史"理论的重大突破,而所谓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设想,正是以这一突破为理论支撑的。只有从这一视角出发,才能对马克思晚年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关系作出准确的评价,并对他同恩格斯在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上的观点差异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财产权是现代政治哲学的核心主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核心政治观点认为,资产阶级财产权关系不是自然的永恒的,而是历史的暂时的,因而是必然灭亡的。这一观点肇始于马克思与蒲鲁东的争论,马克思认为,蒲鲁东对资产阶级财产权的批判未能达到一种历史性的理解,结果沦为对资本主义的辩护。马克思对资产阶级财产权的历史性研究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充分展开,尽管在后来的《资本论》中,这些历史研究内容因为科学体系的需要而大大压缩,但财富和财产权问题仍然是《资本论》的理论内核,并构成马克思全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晚年所作的一部大型史学笔记,具有深远的意义。马克思一生的历史研究与晚年《历史学笔记》的写作具有内在连续性及逻辑共通性。本文通过回溯马克思的历史研究脉络,廓清了与《历史学笔记》写作的内在联系,阐释了《历史学笔记》在唯物史观上的发展,以及在马克思思想史上的理论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一兵教授新著《回到列宁》分析了"伯尔尼笔记"里列宁思想模式从"他性镜像"向"自主性思想构境"转换的逻辑进程,其中经历两次重大"思想逻辑异轨",最终获得"客观的、现实的实践辩证法"崭新理论视界。作者还分析确认了"伯尔尼笔记"初始理论视界,将非同质性文本解读方法微观化到单一文本,进而拟现出一个动态的思想逻辑轨迹,并以实践辩证法重新标定列宁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位置。虽然在文献考证性、个别解读以及哲学范畴与现实革命行动联系的中介环节仍然存在有待商榷和补充之处,然而这种以"思想构境论"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原创性解读探索,已经为"伯尔尼笔记"研究开辟出崭新的思索辩论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与出现在流通领域中作为价值关系异化的货币所生成的异己性权力不同,资产阶级经济物相化空间中出现的第二种异己性权力是出现在生产领域中的资本。这个资本权力,已经不再是张牙舞爪的金钱,而是由金钱转换成安静的物——厂房、机器和其他生产条件。货币异化是被交换的劳动关系经过客观抽象反向化为事物性关系伪境,当它重新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并以物的形式吸允工人的活劳动使自己增殖时,它就以控制整个社会关系的方式成为魔鬼般异己性外部力量的资本。由此,马克思才指认资本的本质是对象化的劳动的异化,但是它通过经济物相化掩盖所有历史性起源的遗迹,伪饰成劳动的一脸无辜的物性对立面。资本家获得超出他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的剩余价值,来源于他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5.
孔伟宇 《东南学术》2024,(2):202-21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曼彻斯特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为他们新世界观的创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曼彻斯特笔记》重现了这一理论与实践发生的历史现场。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到曼彻斯特开展研究,是因为曼彻斯特既是当时全世界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城市,也是社会主义运动活跃的地方。马克思在《曼彻斯特笔记》中不仅深入研究了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理论,而且首次接触并研究了英国宪章派等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两者的结合与矛盾促使马克思阐发一种新的世界观。所以,《曼彻斯特笔记》被视为青年马克思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与深化奠定了关键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劳动能力及其实现问题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重要靶向.马克思发现,劳动能力的买卖是资本增殖的关键环节,这就从根本上戳穿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家自由与平等的虚假性.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辩证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意义.一方面,从简单协作到机器大工业,造成个人能力的畸形发展,并导致资本增殖与人的绝对贫困相对立;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带来个人关系和能力的普遍性与全面性.共产主义社会以每个人能力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17.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早期文本.在该文本中,马克思从经济学和哲学这两重视角出发来解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第一次用经济学的思想阐释生产劳动的存在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他对共产主义这一未来社会的理解.所以《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这是马克思首次集中对共产主义这一思想主题的经济—哲学阐释,这为后来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奠定了理论基础.重新认识《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于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笔记之体,始于汉魏,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清代笔记,不但在数量上已经超越前代,而且由于笔记多是作者兴之所至,随笔而写,情意率真,较少做作,故多清新可读。尤为可贵的是其中保留了若干真实的历史资料,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可补正史之不足。这样一笔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理应受到人们,尤其是清史研究者的重视,并作为重要的史源加以开发利用。而《清代笔记随录》对于清代笔记的史料价值挖掘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引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过程 ,也是其历史唯物主义生成的过程。马克思在第二次经济学研究中 ,确立了物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起点。以此为基础 ,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开启了作为新世界观的历史科学视野 ,完成了历史唯物主义一般逻辑的转换。但由于经济学研究的滞后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尚未展开 ,因而马克思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缺乏新的理论支点 ,人本主义逻辑的“空骨架”还会偶尔显灵。马克思的科学历史观的完全创立 ,取决于生产关系范畴的真正形成  相似文献   

20.
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主要思想观点归之于马克思早期的人本主义阶段,否定其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连续性,由此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神话是完全不能成立的。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学界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历史情况和现状,特别是针对董学文等在最近批评实践存在论过程中,在涉及《手稿》评价的原则问题上又体现出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新神话观点进行了辨析,用大量文献和事实证明了制造两个马克思对立的神话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