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人口出生率偏低、死亡率偏高是造成人口危机的重要因素。人口危机不仅成为目前俄罗斯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而且也成为其未来发展的"短板",因此,应对人口危机的措施亦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成为国内外舆论关注的热点。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对如何落实这个政策提出了具体实施办法和意见。"单独两孩"政策是基于"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的中国人口现状基础上制定的。从长期来看,我国人口政策取向都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即我们在国家人口文件中所熟悉的表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而这次调整,就是在"完善生育政策"之前,加进了一个根据具体阶段不断调整变化的如何"完善"的具体措施: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相似文献   

3.
<正> 婚姻,和死亡、出生一起,被称之为人口三大要素,在目前我国的人口研究中,对它的研究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可以说,任何社会都是三大人口要素——这里不考虑地区移动——发生作用,每个社会通过它自己特殊的三大因素结合方式,表现出它的人口再生产形式,如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结婚率或者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结婚率等.人口的各种因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以出生而言,一般可以说,婚姻是生育的前提和条件.这样,婚姻的变动,如结婚年龄的变化,已婚率的高低就会影响到生育年龄,生育水平.又如死亡率高,结婚适龄人员就少,为  相似文献   

4.
高死亡率是造成俄罗斯人口危机的决定性因素。居高不下的人口死亡率导致劳动力短缺、社会动荡不安、种族消退。俄罗斯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拨款;提高国民收入,倡导健康生活;关注老龄人口健康,提高养老待遇等,以期改变这一现状,使俄罗斯人口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口转变及后续社会保障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9开始,我国人口再生产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人口转变类型,这种转变是经过30多年艰苦卓绝的计划生育工作和生育政策强力控制生育而迅速实现的。当然也带来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向社会保障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社会和政府对中国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社会保障工作要统筹考虑,要有新的思路和对策,并能维持来之不易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低生育水平,我们认为,这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我国人口学界的研究视角聚焦在人口政策上,影响了广大民众对计划生育的态度。从放开"单独"二孩到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出台,把社会对生育政策的关注度推向了高潮,成为热议话题,众说纷纭。总体上看,指责计划生育(主要针对一孩生育政策)的偏多,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面对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为应对人口婚育发展趋势的新变化,国家和家庭应采取积极互动的办法,未雨绸缪,防止"少子化"倾向在我国蔓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社会学观点纵览人口统计学领域的研究现状,着重以下几个方面:出生率、死亡率、移民,亦即对人口的形成影响至为深远的几种过程,讨论了与此有关的当代学术活动与社会实践。在出生率方面,联系各工业化国家极低的出生率,探索了世界上一些地区出生率居高不下的状况。关于死亡率的部分,讨论了东南亚地区男女两性死亡率不均等、女性死亡率过分偏高的情况。对与爱滋病的传播相关的行为问题的探讨则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为重点。关于移民的部分,考察了自东向西、自南向北而均以欧洲为归宿地的当代巨大移民潮的模式。结论部分讨论了人口统计学与社会学理论的交接和交叉。相对而言,这两门学科在过去是分别发展的,新近已开始在理论方面较为密切地合作。  相似文献   

8.
"全面两孩"政策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必将对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体系产生重要影响。它将改变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体系的政策规范、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式,变"从紧"导向为"宽松"导向,鼓励按政策生育,同时将对奖励扶助政策、节育政策、惩罚政策、计划生育经费投入、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等方面产生不同的重要影响。要有效落实"全面两孩"政策,需要相关部门变原来的"从紧"思维为"宽松"思维,变"人口是负担"的传统观念为"人口是资源"的新观念,用"与时俱进"的精神设计新形势下的人口政策规范、价值取向和行动方式,树立科学的人口价值观、发展观、问题观和治理观,形成现代人口治理机制,实现我国人口可持续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前法国移民政策的成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前,以"共和同化模式"为特征的法国移民政策获得了极大成功。其主要因素是:法国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公民政治文化,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政治因素;外国移民的"欧洲特点",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人种因素;统一的宗教信仰,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宗教因素;二战后人道主义、人权思想的高扬而形成的宽容、人道、大度的国民心态,是法国移民政策成功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0.
试论人的生育意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加强人的生育意愿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人的生育意愿中几个问题谈点个人认识。 一、“生育意愿”是人口学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 在人口学研究中,生育意愿的研究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影响人口出生率的诸多社会因素中,生育意愿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最直接最具体。任何社会因素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控制人口增长,关键在于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由育龄妇女的生育状况决定。而影响育龄妇女生育状况的因素很复杂,既有自然方面的,各人口构成状况,总人口规模,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育龄妇女的人数及占总人口的比例,育龄妇女的年龄构成等等;又  相似文献   

12.
广西的人口生育水平在1999年已经实现由高出生率到低出生率的历史性转变。然而自2005年起出现反弹,呈现出偏高的发展趋势,而且这一趋势将持续长达10年左右。广西的人口生育水平在不同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产生反弹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结构性增长的惯性拉动。各级党委、政府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科学分析面临的人口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才能实现广西既定的人口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3.
长期超低生育率必然对人口总量、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研究低生育率与预期寿命提高带来的人口结构性问题及应对措施,为中国低生育水平地区提供借鉴.分析太仓人口发展状况发现,长期的超低生育率使太仓户籍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超过二十年为负值.同时基准人口比例也低于同期全国的基准人口比例,长期处在远低于1的状态,户籍人口过快衰减的特征非常明显.太仓由于户籍人口缺少生育水平提升的空间,依靠自身难以实现年龄结构均衡.这其中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女性晚婚比例的提高,使已婚育龄妇女人数明显减少,而希望生育两个及以上孩子的妇女也占比较低.这些因素的存在,与低生育率陷阱理论中影响出生率上升的强化机制完全吻合.太仓生育水平的提高缺少足够的动力,未来必然保持原有生育水平甚至会继续下降.太仓户籍人口依靠人口迁移缓解了自然增长的持续下降,外来人口缓解了人口数量和结构矛盾,但增速已经由快到慢.从太仓应对人口结构性问题的措施来看,面对人口结构不均衡带来的老龄化比例较高、独生子女婚育冲突以及失独家庭等问题,需要基于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建立“三社联动”思想,发展志愿者团队和社工机构,为政府购买养老等服务提供支持,使社会矛盾和冲突在基层得到有效解决.针对中国很多地区还是处于未富先老状态,政府购买服务缺少经济支持,需要在预防低生育率陷阱产生以及养老支持定位于保基本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曾育荣  张其凡 《江汉论坛》2008,4(2):103-110
宋代是我国传统社会人口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促使两宋社会人口高速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宋政府推行的以增殖人口为基本取向的人口政策所起的作用尤为显著.以婚育政策、救助政策、移民政策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等为主要内容,宋代人口政策特点鲜明,表现在加强对流移人口的安抚与控制,分别置籍管理乡村户与坊郭户,融乡村民户管理与地方治安管理为一体,人口增殖政策与民间节育行为的对抗等方面.若从人口史的纵向角度加以考察,宋代人口政策的形成处于中国传统社会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历史关头,既有此前汉唐王朝的若干遗留,亦能因时而变,又为其后明清时期人口政策的制订提供了积极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两国都采取了相应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本国的人口实施控制,但是成效却大不相同。快速增长的人口将严重制约印度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如粮食、土地、环境、就业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对中国和印度两国生育政策运作机制的对比研究,发现两国在政策制定及其实施机制上存在的差异,探究印度计划生育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寻求对人口生育控制的更为有效的政策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增长快,除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缓慢、文化教育较为落后、传统婚育观念影响较深以外,生育政策的宽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国家颁布并开始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各地区正在制定计划生育法实施细则时,对民族地区宽松的生育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应尽快列入民族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战略决策之中。本文就少数民族地区生育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可行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与19世纪相比,20世纪上半叶欧洲移民海外迁移的社会环境因素发生了较大变迁,主要表现为,移民接纳国家的国家主权、移民国情、移民政策的变化和调整,欧洲移民海外迁移的来源地由西欧、北欧国家变为东欧、南欧国家,外迁移民主体由欧洲"老移民"变为欧洲"新移民".以德国为代表的传统欧洲移民国家的海外迁移,依然符合推拉移民动因理论的基本逻辑,延续着19世纪的移民外迁传统,所不同的是,战败和国土分裂所导致的海外迁移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以西班牙为例的欧洲新移民国家的海外迁移则表明,国内战争和社会动荡成为西班牙人海外迁移的诱因,但其海外迁移的进程则同样符合移民系统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2000-2010年间妇女生育率进行了估算,考察与分析了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研究表明:中国妇女生育率早已降至1.5左右的极低水平,生育率过低不是中国的福音,如果任其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将不堪设想。重新审视中国面临的人口形势与人口问题,调整现行生育政策是避免中国未来出现严重人口危机的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全面二孩政策是我国为解决当前面临的人口、社会问题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的最新调整。为了解全面放开生育二孩政策后城镇居民生育二孩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以行政区划为基础,随机抽取居民区作为调查点,通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四川省Z县300名城镇居民进行入户调查、访谈。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城镇居民生育二孩意愿总体情况是:非常不愿意生育二孩的城镇居民有2.0%,不愿意的有17.7%,对生育二孩表示无所谓态度的有22.3%,愿意的有47.7%,非常愿意生育二孩有10.3%。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城镇居民生育二孩意愿有所不同,经统计学检验,这种差别在a=0.05水平上并不显著。总体而言,Z县城镇居民生育二孩意愿尚可。对影响城镇居民生育二孩的12个因素进行打分,计算各因素的平均分。根据平均得分情况得出,影响城镇居民生育二孩的主要因素有社会保障、家庭经济负担、生育保险政策、高房价、工作压力等。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严格落实生育保险政策、建立生育二孩补偿基金、完善政府、社会、家庭抚育二孩的共同担当和责任等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生育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均衡制度观提出了研究制度变迁的新方法。人口政策本质上是人口均衡发展路径的概要表征和信息浓缩。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是人口发展状况、原有人口政策、制度结构中的其他制度安排、经济发展及其战略、人口与资源及环境关系、参与人因素博弈的结果,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历程也反映了制度变迁的这一一般规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方式、消费和内需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少子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以普遍一孩为基础的人口生育政策存在严重的非均衡。稳定不稳定的制度,这是现行生育政策和其他社会政策不兼容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