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规模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任何经营活动都客观地存在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形式,判断一种经营形式、经营规模是否合理或先进,客观检验尺度是其经营效益,包括经营主体自身的效益和社会效益.经营形式、经营手段.经营规模三者又是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的范畴;例如,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由于主要是依靠人力和畜力从事农业生产,决定了主要以农户为主体的生产方式和自给自足为主的生产、经营性质;反之,在当代某些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由于现代农业机械和科技手段的广泛运用,同样是一个农户,经营着一百、乃至数百公顷土地,为我国目前农户经营规模的数十、上百倍.当然,决定农业经营规模还有诸多因素(下面将谈到)但不容忽视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随着科技和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单位经营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从事农业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却越来越少.这一发展趋势无疑也适用于我国(这里谈的是真正从事农业的劳力或人口,而不是泛指住农村的人口或“农业户口”).因此,有计划地,主动地创造条件,适当地扩大农业经营单位的经营规模,减少农民从事农业的人口(促进农民的非农化)应成为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的基本战略.从现实情况看,虽然我国国情与某些发达国家不同,但以我国目前的工业和科技水平,也已为农业的  相似文献   

2.
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创新与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土地家庭承包制的缺陷也开始显现.所以,在国家政策法律支持下进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创新发展,采取不同的模式加速土地的集中和规模化经营,是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置是今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制度条件。“三权分置”背景下,土地经营权流转将成为未来农地流转的基础模式,即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以实现土地的“成方连片”,农户对承包权的保有以实现财产性收益。从法理上,以“经营权流转”为基础的流转方式能够适应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业股份合作社、土地信托等典型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也能够化解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中,土地流转与农民失地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4.
造成我国"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其技术成因是农地经营规模过于狭小,而农地经营规模难以扩大的制度根源则是现行的土地制度。解决"三农"问题有两条可供选择的路径:一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发展路径,二是城乡融合的协调发展路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发展路径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只有通过深化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完成市民化,才能在减少农村农业人口的同时使农村户均土地逐步达到规模经营水平,从而最终走出"三农"困境。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地流转的推进,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如何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经济效益成为当前的重大课题。实践表明,当前我国注重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仍存在诸多问题,未能有效实现规模经济,达到预期效益,如何提高农业规模生产效益,使农民职业化而非身份化,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和难点。没有以分工专业化为前提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只是放大版的小农生产,农业生产经营分工专业化应是规模化生产经营的内生动力,基于专业化分工逐步实现"农民"称谓由身份到职业的转变,最终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土地产权、土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农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产权权能不足的弊端开始显露出来,从而抑制了农村金融发展,导致农民在农村和城市中的双重贫困.在土地所有权改革存在意识形态刚性束缚的情况下,大力提高土地使用权权能,可以改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缓解农村金融贫乏.含有土地抵押信贷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型告诉我们,土地使用权权能的增强,可以通过土地金融机制带来农业资本投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当前我国农村可以选择的土地金融模式按照金融化程度依次包括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融资租赁和土地证券化.在土地使用权权能提高后,这些土地金融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试论农业规模化经营及其国际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规模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历史趋势。国外在农业规模化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包括:鼓励土地相对集中、鼓励劳动力转移、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组织、发展共同经营和委托经营以及财政信贷、价格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必须从土地流转入手,加大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强农业竞争实力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由资源禀赋、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决定,资源禀赋相似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业发展差距主要受土地制度影响.东南亚国家土地制度改革实践证明,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经营规模两种途径,农业组织形式是农业生产关系的体现,合理的农业生产形式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组织形式比以公司经营为特征的组织形式更有效率,这是由于农业生产的性质不同于工业生产,家庭经营的监督成本比种植园经营要低得多,前者的生产动力比后者要高得多.中国农业发展历程也表明,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相结合是最有利于农业发展的生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9.
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开端的农村改革,使一度衰退的我国农业有了高速增长。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所形成的小规模的、平均化的耕地经营格局,却使得农业生产要素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情况。在深化农村改革的过程中,适度规模经营作为一种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已被证明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 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或缩小都是与农业经营形式的变化密切联系的。经营规模的变化意味着农业生产组织本身与土地结合形式的变动。那么,在目前我国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条件下,代替个体家庭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应是什么呢?笔者拟就此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流动与规模经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证农民不断增收 ,切实走上富裕之路 ,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战略性目标。坚持在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 ,使土地资源合理流动起来 ,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要求。有偿转包、股份合作、龙头企业带动、市场拉动 ,是促进土地资源合理流动 ,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有效形式 ,而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和土地资源流动的规范化和市场化 ,则是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1.
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很大的绩效。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承包制这种小型家庭经营制约了农业向规模化发展。如何克服这种制约,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一个涉及农村下一步发展的大问题。目前现实可行的做法是:根据我国各地农村现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程度地改革现有的土地制度,实行分区域的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从而实现由家庭小型经营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土地股份合作制作为农业经营模式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的创新探索,进一步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推动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胶州市在实践中,形成了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自愿、有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流转、规模经营的原则及政府推动、把关定向,实现土地流转规范化;特色带动,创新模式,实现土地流转规模化;转移促动、集中资源,实现土地流转社会化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河北省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积极培育和发展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土地信托受托人型的农庄或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诸如土地流转速度慢、农业经营规模小、人才支撑政策不健全、农业企业融资困难等多种制约因素, 在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经营、人才支撑政策、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寻求突破, 是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土地经营规模和土地制度,是当前我国农业中引起普遍关注的问题。大体情况是,沿海和城市郊区等发达地区普遍要求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在调整土地过程中,比较注重发挥集休组织统的作用;而广大山西部不发达地区,则强调稳定原来的土地承包格局,强调充分发挥家庭作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作用,要求适当调整地块、解决土地分割过碎的问题。不同的作法,反映了各地农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都是合乎实际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继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1983年又推行了土地承包制,从而在分配经营上打破了以往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管理体制。农村第一步改革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缩小了土地经营规模,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然而,现在有一种观点:想把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作为农村第二步改革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任务,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农村收入较低时,农民能够顺利转移到城市;二是留在农村的居民能够充分利用土地等资源提高收入水平;三是提供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居民不因其居住地或户籍而受到公共服务方面的歧视。目前城乡一体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促使农民工在城市扎根的问题;赋予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平等在城市建设用地市场的平等权利,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与城市一致的基本公共服务、城市内部农民工与户籍人口一致的公共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宗旨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这离不开土地规模经营。在我国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必须依靠政府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在土地规模经营基础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建立为土地经营大户提供融资的机制,发展农协组织和现代农业建设,都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是西方发达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共有经验。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土地承包制的一系列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清以及土地产权权能残缺、农户土地承包权的不稳定性,不利于避免农民土地经营行为的短期化,不利于阻止土地的进一步细化,不利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相应对策,转变农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农业的家庭联产承包制这一基本经营制度,曾使我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当前我国的农业与真正意义上的农业规模化和现代化还有相当距离.为此,需要进行制度创新.而农业产业化则是一种组织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农业产业化,可使农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可使农业走专业化、规模经营和加工增值的自我良性循环发展道路,可以较好解决农户小规模与大市场的矛盾,可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它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民的又一创举.  相似文献   

2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土地流转主要有耕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非农建设用地流转、林地流转等,本文介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以下简称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有序流转,在实现农业生产经营向适度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文章针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流转效率不高、发展不均衡的现实,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并提出了完善土地有序流转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