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复兴三十多年来,形成了“平行”、“上升”与“下潜”三种模式,并相应地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历史图景;三种模式各有优长,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努力。但是,从某一个单一层面来说,“平行模式”不够全面,“上升模式”过于空泛,“下潜模式”力度欠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要取得长足进展,必须处理好三种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形成合力:从国外尽量多地、全面地借用已有的理论资源与学术成果;从本民族的文学创作与批评实际出发,尽量将具有本质性的理论概念讨论清楚,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抽象与民族化的改造;最后,才能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拿出具有开创性的学术报告,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相关重要问题进行全新论述。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合理结构是“一个顶端”与“两大基石”:“一个顶端”,即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是中国学者的学术目标与学术使命之所在;“两大基石”,即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是要以外国比较文学的理论资源为基石,同时也要以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个案研究与细致分析为基础。因此,我们呼吁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要特别重视两大基石,即重视“平行模式”与“下潜模式”,特别是“下潜模式”。绝大多数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要从事的比较文学研究,不应当是“上升模式”的,也不是“平行模式”的,而是“下潜模式”的。只有这样,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才能完整地建立起来,并形成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2.
比较文学研究因其研究对象是文学文本或文学现象,这就需要立足于文学现象或事实的文学性,不能脱离语言艺术层面或诗学,把审美现象替代为历史、哲学、宗教等。而比较文学研究的这类困难,是其作为一门学科发展的自然结果,要解决这些苦难,须自觉克服比较文学研究过程中的民族主义动机:比较文学研究不应该是现代文学理论发达或传统文化悠久之国度的学者,用来计算本国文学财富及其影响世界的手段,更不是用来区分文学发展中的债务人和债权人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尽管已产生了许多变化 ,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人们对现代文学性质认识的图解 ,对雅俗文学的二元划分 ,不当的文学史观念都束缚着现代文字研究者的思想。我们应尊重历史事实 ,从历史实际出发 ,以新的眼光、新的角度、新的标准、新的态度综合研究现代文学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4.
曹辛华 《社会科学辑刊》2023,(2):180-189+241+239
当前关于民国旧体文学的研究日益兴起,但尚未有研究“民国旧体文学史”建构问题的论著出现。根据已有的文学史建构与撰著的方式,应当从历史纵观、分别横剖、综合研究这三种研究方式入手来建构民国旧体文学史。这不仅是对“五四”以来流行的文学观念的反拨与修正,也是对20世纪90年代提倡的“打通古今”“古代、现代会通”等学术思潮的回应与实践;不仅可以补充与拓展近代文学史领域,为近代文学学科的发展提供新思路,还将为民国新文学史的研究提供参照,以真正实现现代文学史专家一直要做到的“原生态”研究设想,刺激现代文学研究思维新变。民国旧体文学史的建构有利于诊断、发现与纠正当前文学史研究、撰著的误区,从而为现当代旧体文学史的建构以及当前“现当代诗词入史”的争论等问题提供解决路径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叶维廉反思现代文学研究的真知灼见,长期为他在古典美学和比较文学领域的成就所掩盖.综观叶维廉现代文学研究的思想,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以"历史整体性"的思维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探寻现代文学传统的新质,使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当代文学贯通起来;其二,批判五四后的"定型思维"及其危害,以此展开对现代性思维专制的批判,显现其文学现代性反思的独特路径.叶维廉接续历史的整体之思的意义和价值,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启示显得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6.
从总体趋势上看,随着跨学科研究和文化研究的兴起,存在着一个从比较文学向跨文化研究的转向.跨文化研究指涉一种方法和理念,“跨”作为动词性的方法论概念,意在强调越出某种局限而获得更大视角的努力,因此,对于跨文化研究来说,需要在视域融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更加复杂的互动性视域设想.具体而言,跨文化研究所面对的是如下三个方法论问题:第一,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交互主体性;第二,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互文性;第三,具体历史语境中的交互解释话语.在跨文化研究的范式转变进程中,我们有必要重新反思比较文学原有的构建,从相关学科的跨文化研究中寻找新的方法论资源,并发展出文学研究自己的跨文化主题系统及其核心层面,由此实现从比较文学向跨文化研究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学科史写作成为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纲》、《现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等四部学科史著作的问世,引出了对学科史写作的有关思考。衡量一本学科史著作的标准,首先是要求搭起历史的架构,其次是要将历史的面貌细致地描绘出来,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精当的点评,最后要对历史进行总结和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极少数出身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比较文学学者中,胡良桂是有代表性的一位。十余年来,他在为中国比较文学事业所做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在比较文学原理研究上,他建构了自成一家的“世界文学”体系;二是在具体实践中,他自觉地运用“平行一贯通”法,超越了“X比Y”模式的局限,发现了诸多世界文学的规律;三是他揭示出比较文学精神的内核:“世界眼光”。  相似文献   

9.
侯洪 《天府新论》2001,(4):63-68
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及其理论体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本文首先对学派命名的"合法性"予以鉴定,厘清一些模糊性概念;其次从学术史层面,归纳和总结出学派的理论特色和体系建构的运作谱系;最后从理论与历史层面对学派作整体性的宏观与微观辨析相结合的深度透视.  相似文献   

10.
由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主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一个重要成果。首先,这套文学史的视角是宏观的。它试图站在古今中外的交叉点上来审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以此实现了对中国现代文学历史的一种全新的言说。从纵的方面说,它的上限是1917年,但它又不局限于1917年,而是以1898年为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起点,用一定的篇幅论述了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过程,使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相互接续起来。或者换句话说,它把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