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咏梅文学极其繁荣 ,是当时整个梅艺文化繁盛的一个方面 ,有着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广阔背景。它以审美的方式体现着宋人道德情怀的健举、人文意趣的拓展。其最大贡献在于展示了梅花审美文化的丰富内容与意趣 ,以语言艺术的明确意义和丰富手法塑造了梅花作为品格象征的崇高形象。  相似文献   

2.
梅花象征生成的三大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梅花在两宋之际上升为崇高的文化象征,有着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深刻背景,也与梅花自身的生物条件密不可分。两宋之际地主经济、私有园林的发展,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促进了艺梅赏梅的兴盛,这是梅花走向文化象征最基本的社会条件。同时,士大夫道德品格意识的高涨,带来了自然审美中普遍的“比德”倾向,梅花也由此获得深刻的思想意义,演绎出“清”“贞”和合的人格理想。梅之冬花凌寒、素色清香、幽姿野处等生物种性,是一种丰富多样而又有机统一的“有意味”形式,是宋代理想人格的最佳载体。正是这天时地利、人情物理的风会凑泊,成就了梅花这一道德人格的图腾。  相似文献   

3.
南宋杭州西湖梅花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时期的杭州西湖是中国咏梅史上最重要的时空地域.南宋西湖梅花有着独特意蕴、特殊审美.南宋西湖梅花,是堪破帝都风月繁华的"美人",蕴蓄着中国咏梅史上最好的审美形态,同时作为审美与意蕴最佳的正反两面观照,完成了林逋对人世静谧永恒关怀的"高士"范型,成就了林逋及梅花在中国咏梅史上的最高文化品象.  相似文献   

4.
汉语有丰富的山水画画论话语.山水画画论话语不仅规范引导着作画赏画时的行事方式、思维方式,还建构了我国士人阶层的知识信仰、身份认同、审美旨趣等.近年随着海外中国艺术品拍卖价的屡创新高,以英语为媒介的山水画画论话语也日趋丰富.通过对汉英山水画画论话语的跨文化语用比较,可揭示汉英山水画画论话语所投射的中西社会规约、审美意趣、心理意识等不同的文化内核,为我国的国画研究和国际接轨开启一扇大门.  相似文献   

5.
梅在古代诗歌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意象,梅花成为文人自主抒情的意象,成为一种极富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符号,凝聚着无数文人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融注了他们炽热的情感和睿智的思索;《乐府诗集》中对“梅”意象的运用渐繁。“梅”由无多大意义的装饰性意象到睹物感伤引发情思的媒介,再逐步发展成为主体审美赞赏的对象,梅花的人格象征意义也逐渐丰富。  相似文献   

6.
宋朝以后文人士大夫的梅花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平 《江汉论坛》2005,20(5):103-106
梅花在先秦时期,引起中国人注意的是它的果实,它的果实是作为调料的。中国文人对梅树的花的注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题咏诗是陆凯的《赠范蔚宗诗》。到了唐朝,咏梅花诗逐渐增多,但这一时期,梅花的文化内涵尚不丰富。宋朝,是梅花文化大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在赋梅诗的增多,梅花文化涵义扩展并定性,梅花开始入画,梅花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元明清时期,梅花文化主要是继承宋朝,不再有更多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南京师范大学程杰教授的新著《宋代咏梅文学研究》(以下省称《咏梅研究》)已于 2 0 0 2年 6月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就笔者所知 ,这是大陆学人迄今为止第一部全面系统讨论咏梅文学的专著 ,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补空之作。作者由一个梅花意象入手 ,通过对先秦至宋元之际尤其是两宋时期数千篇咏梅作品的详尽的解析梳理 ,纵横比勘 ,把隐微复杂的梅花审美历程清晰准确地揭示出来 ,并放在文化大背景中对其审美象征的具体内涵、生成原因、创作模式、文化积淀等作了全方位的论析与阐释 ,把梅花主题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咏梅研究》至少有以…  相似文献   

8.
自宋代以来,"意趣"成为了一些文论家用来概括文学审美本质特征的概念.这些文论家,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与理论倡导中,对"意趣"作为文学的审美本质进行了标树,对其审美特征予以了探讨,并提出了要求,同时,对它的生成与创造也进行了考察.这从整体上初步构建出了"意趣"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9.
宋代,咏梅诗的创作渐趋繁荣,梅花的审美意蕴也在不断的改变。在这当中,苏轼的咏梅诗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情感,托物咏怀,使梅花的审美意蕴发生质的改变。他从“神”入手,整体把握梅花气韵;着重描写月下之梅,用“月”这个特殊意象来烘托塑造梅花形象;提出“梅格”是苏轼升华梅花审美意蕴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0.
宋代,咏梅诗的创作渐趋繁荣,梅花的审美意蕴也在不断的改变.在这当中,苏轼的咏梅诗渗透着强烈的主观情感,托物咏怀,使梅花的审美意蕴发生质的改变.他从"神"入手,整体把握梅花气韵;着重描写月下之梅,用"月"这个特殊意象来烘托塑造梅花形象提出"梅格"是苏轼升华梅花审美意蕴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