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给国际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如何有效地解决恐怖主义,引起各国政府和国际法学者的关注。实践层面上国家自卫权已在反恐中被借用,但由于现代国际法对自卫的含义及适用范围都作了严格的限制,故在反恐中借用国家自卫权存在诸多法律障碍有待解决,以规范国家自卫权的行使,保障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2.
赵振华 《理论界》2006,(11):194-195
自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开展了一系列的针对国际恐怖主义的反恐战争,并成功地运用了“先发制人”军事战略推翻了伊拉克政权,这一行为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极大争议,对国际法律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作为“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的国际法依据,国家自卫权有其严格的行使条件,因此,只有在对国家自卫权进行法律分析后,才能清晰认识美国“先发制人”军事战略的实质和违法之处,从而对这一战略给现行国际法造成的影响进行反思,最终更好地把握未来国际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先发制人 ① 在西方有着深厚的思想传统基础。从古至今 ,世界政治舞台上不乏先发制人的战例。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及其在伊拉克的应用把先发制人推到极致。鉴于先发制人极易被滥用 ,国际习惯法和《联合国宪章》均对其作出了严格的限定 ,由此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国际法关于国家自卫权的规定具有不确定性 ,这往往成为国家先发制人的依据 ,故此国际法需要自我完善。美国对伊拉克战争不仅违反了国际法 ,也为国际法创造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袁泉  刘静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6):210-218
网络安全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和正常国际秩序的维护.网络风险的预防及网络自卫权的行使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美国通过"密集式"立法、"先发制人"的预防战略和"集体性自卫"的国际合作方式在全球网络空间博弈中先行一步.为构筑网络安全防线,合理行使网络自卫权,中国可借鉴美国实施网络自卫权的实践经验,基于实情完善网络安全立法:将重点放在保护关键基础设施与转变现行单纯的防守型自卫战略上;将网络空间细分为"领网""专属网"和"公网"三种,分门别类进行针对性管治,严格遵守自卫权的行使条件;推动国际反恐条约的缔结和国际反恐联盟的建立,以保护国内外的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0):202-207
2013年11月23日我国正式对外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有力地巩固和保障了我国在东海海域的国防安全。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这一行为提出了质疑。为回应这一质疑,可以从不同角度为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以及未来有可能划设的南海防空识别区提供国际法理论的论证。即我国划设防空识别区的行为是对于专属经济区"剩余权利"理论的合理利用;符合"地空法律地位一致"原则;是对《联合国宪章》中"自卫权"的行使以及划设防空识别区已构成一项国际惯例,以此证明我国划设防空识别区行为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6.
战争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它主要是由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所致。人类历史上的一战、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体现在民族自卫权、人权保障问题的产生和大量国际条约的签订方面。当然战争也促进和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国际法在战争的影响下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并发挥了其对弱小国家利益的保护和有效规制战争发生等法律效力。世界各国应尽好各自的职责来有效保障国际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全球治理视野下现代民间商人法、全球体育法、跨政府组织网络以及国际标准、跨国公司生产守则等规范均对全球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不是国家法,也不是国际法,只能突破实证主义国际法的藩篱运用全球法律多元主义进行解释。全球法律多元主义视角下这些规范为全球法。全球法具有多元的法律功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独有的作用。但是正如全球化不是去国家化一样,完全"没有国家的全球法"不现实也不可能,全球法强调的是重视非国家行为体制定的跨国软法的作用,其主要从社会外缘发展起来并且日益重要,但其不能撼动国际法的中心地位。全球法与国际法、国家法有很强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了当事方自愿选择程序优先与第三方强制程序补充的双层争端解决框架,包括附件七仲裁在内的强制程序要确立其管辖权,必须以《公约》的解释或适用的争端为属事管辖范围,以优先适用当事方自愿选择程序为前提,并以不存在法定排除、当事方声明排除两类排除强制程序的情况为限。南海仲裁案仲裁庭违反了属事管辖原则,错误地定性和认定菲律宾所提诉求构成中菲两国有关《公约》解释或适用的争端,并对《公约》之外由一般国际法所规范的在本质上属于南海岛礁领土主权问题、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的争端以及南沙群岛作为大陆国家远海群岛的法律地位的争端,错误地行使了管辖权。同时,仲裁庭违反了优先适用当事方自愿选择程序原则,错误解释了《公约》第281条关于协议选择争端解决办法与第283条关于就争端解决办法履行交换意见义务的条款,侵犯了中国依据协议选择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的权利,错误裁定了菲律宾就仲裁事项所涉争端的解决方式与中国履行了"交换意见"的义务。此外,仲裁庭违反了《公约》第297条法定排除和第298条当事方声明排除强制程序的规则,错误否定中国在南海相关海域的活动属于沿海国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行使渔业权利等主权权利的事实,错误解释了关于海域划界的争端和涉及历史性所有权争端的条款,错误地对已被中国排除适用强制程序的事项行使了管辖权。  相似文献   

9.
论电子空间中的国家管辖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在电子空间中的活动越来越频繁。由于电子空间没有确定、清晰的国界,在网络联结与速度允许的情况下,电子空间活动可以瞬间遍及全球,具有天然的跨国性,因此各国如何对电子空间行使管辖权的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探讨了电子空间国家管辖权的国际法基础,分析了国家司法管辖权的确立因素,主张国家在行使管辖权时应考虑到此种活动的针对性、目的性与损害结果的相关性;认为在电子空间管辖权方面、各国间应进行国际协调.并提出了协调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刑法解释主体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厚勇 《江汉论坛》2003,(5):104-106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刑法的立法权由最高立法机关行使,刑法的解释权也应由相应的机关行使。但是,我国目前对刑法进行解释的机关很多,有最高立法机关、最高审判机关、最高检察机关,还有最高行政机关的职能部门、省级审判机关和省级检察机关等等。在这些对刑法进行解释的国家机关中,有的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对刑法进行解释,有的不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而是根据行使职权的需要对刑法进行解释。这种多个国家机关对刑法进行解释的现状,是与我国当前施行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政方针相违背的,也是违反现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另外,本文在列举和分析我国刑法解释主体的现状以及种种违法解释的同时,也一一指出了我国规定法律解释的法律之间的冲突问题。最后,笔者阐述了解决我国刑法解释混乱状态、规范刑法解释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已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卫视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标志。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行使检察权中也存在侵权责任赔偿。由于《国家赔偿法》实施刚开始,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本文结合新疆检察机关贯彻《国家贻偿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初步研讨。  相似文献   

12.
金融调控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法律一般赋予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的权力,《中国人民银行法》也明确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行使金融调控权。鉴于这项权力的重要性和复杂性,选取金融调控权的主体、内容、特性以及金融调控权的约束机制和不当行使金融调控权的责任承担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程序规范的角度制约金融调控权,并强调责任与权力必须同时规定于法律之中。  相似文献   

13.
依据"陆地统领海洋"这一国际习惯法基本原则,岩礁虽小,但作为国家领土组成部分与大量的海洋基本法律制度紧密相连。但为了保证《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普遍适用和争取尽可能多的缔约国参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岩礁的规定不得不以模糊方式确立,岩礁国际法概念缺失、经济和社会标准模糊、与习惯国际法冲突等问题将直接引发缔约国变礁为岛的热潮,侵害公海及国际海底区域的范围,加大争议海域划界难度,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对岛礁条款进行相应的修正或作出权威的解释可以有效减少该条款适用混乱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瑶 《学术研究》2002,81(4):66-73
被誉为“当代国际法的基石”的《联合国宪章》第2(4)条 ,其所保护的价值之一是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本文从法理分析和实证考察角度 ,对“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两个术语的解释和适用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世界各地恐怖事件仍在频繁密集地发生,凸显了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变化与特点.自美国特种部队打死3名索马里海盗,以武力解救了被扣为人质的美籍船长之后,美国与索马里问题的干系变得更深了.而基地组织的介入使局势更加复杂.同时,基于国际公法的相关规定,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国家在获得了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和索马里政府的许可"双授权"之后,也已派出舰队对索马里海域的海盗进行围剿活动.面对危害人类的恐怖主义,这是国家享有权利的表现.但国家在行使权利的同时是否需要承担国际法义务?在当前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国家在反恐中的国际法责任问题便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学术期刊的注释标准--兼谈非学术因素对学术的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英剑教授谈到注释和引文的规范问题,这的确涉及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不过,中国的学术刊物也不是像郭英剑教授所讲的那样只有《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几个外语刊物做的比较好。实际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办的大部分学术刊物,特别是《历史研究》和《美国研究》在这方面就有相当的专业水准,绝不比《外语教学与研究》逊色。郭英剑教授所介绍的美国现代语言学会格式标准(MLA)只是美国文科中最流行的三种格式标准之一,另外两个标准分别是《芝加哥规范手册》(ChicagoManualofStyle)和美国心理学会(APA)的格式标准…  相似文献   

17.
耿秀坤  周美艳 《理论界》2004,(4):111-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七十三条,专门设立了一种债的保全制度——代位权。这一制度的确立不但在实体法上的意义重大,即为了保护债权人利益而设立;在程序法上的意义也很重要,由于代位权是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一种制度,而且这种权利的行使只有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才能实现,对于这样一个由法律拟制出的代位权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合同法司法解释)中对代位权共作出12条的解释,其中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迅速的同时,也带来了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我国和平发展的种种疑虑。以1992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1997年《京都议定书》为核心的气候变化国际法在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对特定国家的特定污染物排放量作出定量限制。我国虽然暂时不用承担温室气体限排义务,但未来的履约压力日渐增强。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实现和平发展,我国应当在国际层面和国内两个层面上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的人本制度及其人本化趋势问题,是国际法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命题.从国际法史角度对该命题的历史演进予以考察,将有益于纵深性地理解人本国际法的内在动因.古希腊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其初始性的国际法实践给国际法人本制度研究提供了一个恰当的起点,而其所处的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占有制国家过渡的历史阶段,及城邦文明的整体主义国家至上理念,决定了人本制度在其国际法中的匮乏.这一研究表明,人本理念在国际法中的制度体现,是历史性范畴,与文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相伴生.其中,对个体权利的尊崇,不仅是人本国际法的制度核心,也是其产生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戚其章的《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用新视角探索甲午战争历史的著作 ,是一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著作 ,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丰硕的成果。中国和日本接触到国际法 ,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的。中国早在鸦片战争中 ,林则徐在组织翻译一批西书时 ,就摘录了瑞士国际法学家滑达尔《万国法》中的一些内容 ,随后美国惠顿的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也译成中文。日本接触国际法在中国之后 ,是从中国介绍过去的。但两者对国际法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很不一样。中国认为国际法不过是“其地儒者所撰” ,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