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正平 《文史哲》2007,(3):127-134
教会大学作为受到不平等条约保护、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中外教育交流的载体,在中国大陆存在了70多年。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重要时期。70多年间,教会大学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培养了一批人才,促进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在传统封建教育衰败、瓦解直至被废除的历史过程中,教会大学所起的作用,总的来看,是加速而不是延缓了这个过程。对于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发展而言,教会大学以多种方式为推进这个过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传教士与近代香港的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中国南部边陲两个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岛屿——香港和澳门,先后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基地和枢纽,传教士则起了穿针引线、铺路搭桥的作用。由于宗主国、传教宗派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1840年后香港逐渐后来居上,该地传教士在著译出版和办教育等方面均有更大作为,成为内地教会的榜样和坚实后盾  相似文献   

3.
魏静 《甘肃社会科学》2004,52(4):152-154
甘肃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开始于清末的教育改革 ,本文着重论述在旧的教体系向新的教育体系过渡中 ,旧式书院的内容、特点以及它对教育改革的制约性 ;另外 ,清末甘肃地方教育兴革的过程中 ,新式学堂的特点、性质及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本文的论述重点  相似文献   

4.
南洋公学译书院是我国近代第一家大学出版机构和最重要的外籍汉译出版机构之一。作为官办译局,译书院的外籍汉译选题注意对接公学教育宗旨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凸显出洋务派经世致用、注重实效、因时通变的实学思想内核。通过学科门类上的横向取舍和同一学科外籍的纵向筛选,广泛译介国外军事、商学、教育类的政治、法律书籍,为国家政治统治提供了宝贵的域外借鉴,并成为我国近代教科书编译、出版的发轫之地,解决了制约我国教育近代化的重要问题。译书院的译印活动对我国译学理论乃至近代学术史的发展影响巨大,"统一译名"的努力也为中国学术的近代化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那夏理女士于1872年在广州创办的真光书院,是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第一所女子教会学校。其在真光书院里引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育内容,为广东培养了一批受过近代新式教育的女性,广东第一批女医生、女教师和女护士即出自该校。尤其是真光的毕业生中做教师的较多,遍布广东的城乡,推动了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慧 《兰州学刊》2013,(5):199-201
中国传统女子教育在清代有着文化教育缺失的弊端,而近代教会女学则合式性地弥补了这一缺憾,在当时代表着一种科学性、先进性的教学形态。其在西方教会、西方政府的支持下,以及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关注和声援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教会女学以其教育面向大众的普及性、教学体系和课程建制的范式性,成为国人教育革新的参照物,从而为晚清社会教育变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哈巴安德是鸦片战争后较早来到中国的美北长老会传教士,也是该差会在粤传教活动的开创者。在华期间,他主要在澳门、广州等地活动,时间长达47年,兴办了诸如神学日校、普通男女中小学、格致书院这样的早期高等教会院校,参与近世教育革新,并积极开展华南地区的医疗事业,出版和发行反映中国现状的论著,反对鸦片贸易,让西方进一步了解中国。哈巴安德是当时对中国社会具有深刻了解的西方人士,他把西方现代教育、医学、天文、宗教等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促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在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谢丰 《船山学刊》2006,(3):43-46
王先谦在晚清教育近代化进程中,努力融通中西文化,逐渐形成了通过引入西学来改造传统教育并建立新式教育的思想,并主动投入到教育近代化实践的潮流中。从1896年到1910年15年间,他不仅改造了最古老的书院、建立了新式学堂,还规划、创办近代职业教育,参与师范教育,投资创办启蒙教育,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湖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及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杨兰 《理论界》2009,(2):177-178
爱弥尔·涂尔干在其<教育思想的演讲>一书中,从历史的角度对教育思想的演进进行纵向分析,发现了宗教教会与现代大学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教会不仅是宗教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近代大学发展的雏形.要理解西方现代教育不能不去研究早期教会对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旧中国的教会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大学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侵略过程相适应。教会学校的建立,首先是在沿海,逐渐深入到内地;由启蒙式的小学,发展成中学、大学,大学又由不分系到分系、分学院;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创办的,也有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传教士、教会合办的,有外国资本家参与,乃至和外国一些大学建立联系,接受外国大学学位及送往外国留学的。从教会大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半殖民地教育系统形成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关于宗教问题的大讨论中,《学衡》同仁反对非宗教运动,认为宗教能够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提升人类的道德感,弥补科学之不足。对教会问题,《学衡》派认为,一方面须秉承将教会和宗教区分对待的原则,另一方面应承认教会在近代中国发展进程中对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关系史中,教育活动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考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发生的影响,以期从一个侧面说明近代中国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若干问题。一自欧亚航路开辟以来,商贾教徒,联袂东向,西教、西学渐入中国。清初因严格禁教,陆续东来的西方教士,大都集中于南洋一带,少数人潜入中国内地活动,但影响极为有限。一八四○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教士凭借特权迅速扩大其对中国的活动,由沿海而内地渐次渗透。他们在华的办学活动,随之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总督直隶伊始曾寓居莲池,较关注全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的教学,并为之选任新山长,后更把书院当作向直隶士子宣传<劝学篇>的主要窗口.曾氏关怀独具特色,使书院在全省的移风易俗上发挥了表率作用,对直隶学风、文风的近代转型乃至教育的蓬勃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代殖民侵略背景下,中国选择了近代化的道路。与内地和中心区域相比较,在落后的边远民族地区,人们很难体验和感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近代化政策推进,近代化思想观念的输入更需要凭借民间的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传教士作为近代进入青海的外来群体,他们的言行恰好成为这种示范榜样,传教士在青海的活动,成为这个偏远民族地区民众与西方文化的一个接触点。近代传教士在青海传教过程中创办的医院、学校,使青海第一次有了教育医疗机构这些近代的社会设置,第一次让青海的学童接受近代教育,第一次把西方医疗观念和方法带入青海;不仅如此,传教士康国泰对青海土族的研究第一次把土族文化介绍给了世界。  相似文献   

15.
丁平一 《船山学刊》2002,(4):60-63,101
近代以降 ,在西学东渐的冲击下 ,中国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迁。这一时期 ,湖南教育也面临着急骤而全面的大转型 ,这一转型 ,标志着湖南教育开始由古代传统的教育模式向新的现代教育模式转变 ,显示湖湘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迈出了极其重要和可喜的一步 ,它为湖湘现代教育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这一影响深远的转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湖湘书院向现代学校的转型湖南书院向现代学校的转型起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它是在省府大员和维新人士的密切合作下进行的。当时 ,省府几位要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徐仁铸都非常支持书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教会大学指的是西方教会在中国设立的岭南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等十多所高等教育机构。自 1 9世纪 80年代起 ,教会教育向高等教育过渡 ,一般认为 ,受美国长老会差遣的传教士狄考文主持的文会馆 ,于 80年代开始进行高等教育 ,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教会大学。绝大多数的教会大学是在 2 0世纪初以后正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教会大学的产生有其特有的历史背景 ,教会大学在办学目的、教学活动、教育管理、教师及学生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 ,并作为教会学校体系的尖顶而对中国的社会及文化教育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孙长来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14-118
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西方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所从事的一些活动,包括创办女校、提倡天足、主张婚姻自由、教会妇女识字读经、传播西医等,虽然主观上是为了扩大教会势力,但客观上促进了近代中国妇女的觉醒。  相似文献   

18.
内地会(China Thland Mission)、循道公会(Methodist Missionary sodely)是基督教(新教)传入贵州历史最久、教徒最多、影响最大的两个主要宗派。1903年和1905年,内地会与循道公会开始传入黔西北苗族地区,后逐渐发展到彝族中。1914年,两派以威宁县灼圃梁子为界划分传教范围,内地会在灼圃梁子东南,循道公会居梁子西北。双方互不干扰,自谋发展。数十年间,两个宗派都在苗彝群众中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归化基督运动”,分别拥有苗、彝族信徒万数之众。内地会建立的“葛布苗族教会”和“结构彝族教会”,循道公会建立的“石门坎苗族教会”和“四方井彝族教会”,都成为全国较大的少数民族教会,名扬遐迩。基督教中华续行委办会于1922年编纂的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资料《中华归主》一书评论  相似文献   

19.
1891年,湖北第一所近代学堂“文华书院”创立,从此湖北近代教育事业异军突起,日益发展,成为近代新式教育的典范和楷模。近代学堂的设立为湖北培训了大批新式学生,他们走出了充满八股气息的书斋,如饥似渴地吸取近代科学技术和西方民主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中思想最活跃最先进的阶层。面对帝国主义入侵和种族灭绝的危险,青年学生举起“革命排满”的旗帜,抛开家庭和个人的安危,前仆后继,勤勤恳恳,做了大量具体、扎实的工作,为武昌首义的一举成功,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相似文献   

20.
新疆书院教育在新疆教育史上的作用不能被忽略。虽然新疆书院数量少,但它的特点却很鲜明,在书院的建立和分布、书院的发展过程、教习聘用、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特色。本文从以上几个方面论述新疆书院的发展历程,并且就这些特点的产生和新疆书院没能发挥重大作用的原因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