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美必然是意识形态性的——答李泽厚洪毅然两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美学怎样才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一文里批评蔡仪同志的美学观点时,首先指出了他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为意识形态的基本原则;接着我在“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一文里详细说明这个基本原则对于建立新美学的重要性,并且初步地试图根据这个基本原则建立我自己的美学观点。此文发表后,我读到一些发表的和未发表的批评,就中比较严肃对待问题的是李泽厚同志(下文简称李)的“关于当前美学问题的争论”和洪毅然同志(下文简称洪)的“美是不是意识形态?”两文。我在这里作一次简赅的答复。  相似文献   

2.
一在讀了“人民日报”上蔡仪同志、朱光潜先生、李澤厚同志等最近关于美学問題的文章后,觉得有些意見耍說,——尽管我的意見可能是錯誤的。首先,我想就蔡仪同志对黄葯眠同志的“食利者的美学”的批評說几句話。蔡仪同志对这篇文章的批評是有正确部分的,沒有必要为黄葯眠同志的文章中的缺点和錯誤辯护。但是,这一批評是不公正的,它的批評方法态度上不仅有着严重的缺点,而且,在論点上也并不都是科学的。我觉得,蔡仪同志的批評方法、态度上存在着严重的缺点,是因为他的批評不完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我国文艺理论界流行的“审美意识形态”概念的缺陷,提出“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概念,从意识形态的语言符号性这一逻辑起点入手,从逻辑关系、功能和存在方式三方面梳理意识形态和“审美视域中的意识形态”的相关性。认为这种理解是准确把握文艺理论与美学中的意识形态观念和理解意识形态的符号形式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的多语境阐释——兼析"虚假意识"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钱中文 《河北学刊》2007,27(1):131-136
如果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就难以回避意识形态这一重要维度,意识形态的组成是复杂多样的,有属于思想观念的意识形态,也有属于感性表现形式的意识形态,如果把多种意识形态仅仅归结为诸种思想观念的一个综合概念,则必然阉割了多种意识形态的具体性和丰富性。20世纪以来,意识形态阐释的多语境化使其被赋予了不同含义,当今欧美国家一些理论家所宣扬的“意识形态终结论”、“意识形态必然是虚假意识”、“全球化意识形态论”或“意识形态知识化论”,对中国一些学者产生了影响,如果极少鉴别地搬用他们的各种理论,或是在文学理论中极力淡化意识形态理论,则有可能把意识形态仅仅视为一个批判性概念、功能性概念,进而虚化各种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最近关於红楼梦的讨论,实际是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这个讨论是非常及时的,因为资产阶级思想的列馀势力在目前的文史学界中还异常的猖獗,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了使代们的学术研究不至於永久远远落在政治之後,在目前展开文史学上的思想斗争,展开学术讨论,是极其必要的! 因为我过去曾经讲过美学的课,在解放前,还曾写过古典文学考证和古典文学批评(属朱光潜派)的论文,所以有些同志希望我在红楼梦讨论中,提出些意见来。可是惭愧得很:我过去所讲的美学,乃是属於资产阶级所谓“实验美学”的美学,“实验美学”从生理的观点来讲美的起源和它的发展变化,属於机械论的范畴;同时我过去所讲的美学又是从我的行为主义的变态心理学观点出发的,行为主义也是一种机械论;拿“实验美学”和行为主义来批判实验主义的文艺思想,那就是拿资产阶级思想来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是不会有什麽结果的。我现在虽然已经放弃了“实验美学”的观点和行为主义的观点,并且已经对行为主  相似文献   

6.
读了贵刊八一年第二期尚乐林同志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吗?》一文,不无启发。但对尚文的观点实难苟同。我们认为尚乐林同志对“社会意识”的概念和“相对独立性”的理解都是值得研究的。首先,尚乐林同志把“社会意识”与具体的意识形态混为一谈了。“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特定概念。同任何一个科学概念无不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一样,“社会意识”也有自己特定的含义。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即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构成的认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产生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这是它的内涵。它的外延指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科学、宗教等具体的意识形态,以及人们在日常活动、相  相似文献   

7.
立升、光耀两位同志:《学术月刊》第九期发表的两位的大作“谈道德的共性和个性”,标明是同我商榷的。在大作中,你们两位说了一些同我“商量”以及“不对之处,敬请指正”之类使我担当不起的客气话;也同时已经替我下定“混淆了事物(或现象)共性的范围”、“没有从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入手,而是把不同事物(或现象)即阶级社会中人的共性,意识形态的共性,道德的共性等等混在一起”之类的结论。拜读了两位的大作,我有若干迷惑,因此,只有既作答复又作请教。  相似文献   

8.
1984年我国美学研究工作出现的新局面,不仅表现在研究成果在数量上超过了以往,而且在主攻方向转移的趋向性以及新课题的开辟等动向方面,都显示出我国的美学研究正在向新的广度和深度进发。 一、新局面的基本特点 王世德在《对几个流行的“美的定义”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在这几年的研讨中最引人注意的,是有些同志认为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可以找到美的定义,有人乾脆写成“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类似的提法还有“马克思认为”,“马克思表明”等等。“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个提法在很多文章中出现了,成了相当流行的观点……特别是有些不专门从事美学工作却又十分关心美学的同志……经常引述这个定义,似乎这可以作为定论而加以运用了。其实几年来有些同志已经指出这个定义不是马克思的原意,也并不符合《手稿》的实际,但这派异议并没有引起美学界的重视。 在1984年里,《手稿》作为一个理论禁区被打破了,于是从《手稿》“引出”美的定义的探讨便  相似文献   

9.
<正> 近年来,对民族概念的讨论日趋热烈。其中关于“部族”一词,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意见。有些同志认为,把斯大林著作中的HapoⅡHocTL译为“部族”是不科学的;有些同志则认为,把HapoⅡHocyb译为“部族”是正确。这便提出了关于“部族”的涵义问题。为了对这个问题有所了解,我们曾对“部族”一词在古今汉文书籍中使用的情况作了一点调查,搜集到一些材料,现在把它整理出来,提供同志们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美学的讨论,自从李泽厚一面批评了朱光潜,一面又批评了蔡仪,而发展为美学上的“两条战线斗争”之后,朱光潜紧接着针对“美学怎样才能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提出了他的“新”看法,主张“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虽然已经有人指出他的这种“新”见解,仍然是“既不唯物也不辩证的美学”,(曹景元)然亦有不少人附和,或不约而同地发表与他基本一致的主张。(包括许杰、叶秀山、孙潜等)他们主要的论点是:美是意识形态;美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而不属于社会下层基础,不是“社会存在”。(后一点是专驳李泽厚的)尤其朱光潜特别强调他是根据马克思论艺术时所持的“生产观点”和“上层建筑性”的观点;看来到底美是不是意识形态这个问题,实已成为目前争论的焦点之焦点了。  相似文献   

11.
红学与美学     
一红学与美学,是两个多少有点儿令人尴尬的学科。红学赫赫扬扬,被视为或自视为与甲骨学、敦煌学鼎足而立的“显学”,同时又有人对它的“合法性”表示怀疑乃至否定:研究《红楼梦》这样一部文学作品和研究别的文学作品究竟有什么不一样?怎么就称起专学来了呢?美学的情形也与此相似,自从现代分析哲学将传统美学宣判为只是面对一些“假问题”而浪费智力的“形而上学”之后,美学家们便有点儿拿不定主意了:是否确实有些什么是需要美学来研究的?前些年美学曾在我国很红火了一阵,几乎也算得是一门“红学”了;即使除去那些因美学这名字悦耳迷人而把它作为装饰品使用的东西,也还有数量可观的美学著述、译作让我  相似文献   

12.
2004年9月21日上午,在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召开的全所大会上,所党委书记刘荣军同志批评有些同志在没有搞清事实的情况下,就向媒体和网络发表意见,损害了历史所的声誉;这种行为不是真正的关心所务,等等。会后,我主动找到荣军同志。我首先问他是不是指我,他说他指的是一种现象,并没有点名。我又问,我就卜宪群同志一事发表的意见中,有何不实之词?他举出我意见中的“暗箱操作”一语。我最近的确接受了媒体采访,对历史所的一些做法提出了质疑,并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发表在了网上。所以,我的行为应该属于荣军同志所批评的现象。但是,我认为荣军同志的批…  相似文献   

13.
“虚假的意识”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恩格斯把“意识形态”定义为“虚假的意识” ,代表了他和马克思的一贯思想。这个概念体现了他们对从文艺复兴到启蒙的“方法怀疑论”或现代科学精神的继承 ,尤其是体现了他们对 17世纪后出现的各种世俗意识形态的“虚假”特征的深刻洞察。这个概念的重要贡献 ,在于它把以往对宗教神学的批判转变为对世俗意识形态的批判 ,揭露了流行的各种世俗意识形态在导致精神异化方面与宗教神学的相同之处。“虚假的意识”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精髓。历史唯物主义把“虚假的意识”(意识形态 )结构于其概念体系之中 ,既反映了社会现实状况 ,又体现了它要彻底消除精神异化的立场  相似文献   

14.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两个不同的层面使用和把握“意识形态”概念。其一是指意识形态的现实的具体形式——德意志意识形态,也就是指“以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等为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这里的“意识形态”是指抽象的、思辨的、虚假的思想体系;其二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意识形态”,也就是指在阶级社会中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思想体系。探析意识形态概念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思想。  相似文献   

15.
有些自学美学的青年,和关心当代美学讨论的同志,希望对于美学的重要概念得到简明扼要的了解,并得到一些新的理解。他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看很多美学讨论的长论文和美学论著,对其中分歧的意见作仔细研究,所以很希望能有简短明确的文字,说明这些重要概念。本文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一方面尽可能写得简短明瞭,同时又不停留于介绍肤  相似文献   

16.
自从1986年12期“文艺报”发麦了朱光潜自我批评的文章——“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一文后,引起全国文艺界和学术界人士的注意和讨论。在美学问题上,“人民日报”和一些学术性刊物分别列载了蔡仪、李泽厚、朱光潜本人以及其他同志的文章。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导和鼓舞下,美学和其他学术讨论同样取得了很大收获。一方面,唯物主义美学思想和研究方法,正渐占优势,解放前美学研究者寥若晨星的现象,也在逐渐改变;另一方面,在美学本身的探讨上,较过去广泛而深入,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从下面介绍的讨论情况可以看出。近年来的讨论,基本上是围绕美是什么、特别是美的主观客观之争而展开的,并从而发生有关美学上一系列具体问题的分歧和争辩。如  相似文献   

17.
苏联美学家万斯洛夫和斯特洛维奇在论述他们关于“美是作为对现实现象、首先是对人的劳动产品的审美评价的范畴而产生的”美学理论时,着重强调了“劳动”和“劳动创造”的意义,对此,蔡仪同志把它当作理论前提重点进行了批判。他说:  相似文献   

18.
在意识形态批判问题上,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有连续性又存在断裂,而正是这种断裂,构成其“后”学特色,形成了以鲍德里亚为代表的文化批判的意识形态;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的意识形态批判;以齐泽克为代表的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意识形态批判。他们都倾向于把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概念,反对把意识形态作为“知”的,而是强调分析意识形态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哲学概念都有它的特定涵义,都是在哲学史上形成和发展的;脱离哲学的发展历史,争论某一哲学概念的涵义,往往容易重复哲学史上某些早已结束了的争论。吴建国、崔绪治同志坚持实践标准的“唯一”性,主张“净化”实践概念;不同意把“有目的”纳入实践要素和把“能动性”归结为实践的特性。①我认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其主张则是不正确的。本文试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对实践涵义谈一点不成熟看法,以求教于吴、崔两位和哲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20.
解放以来,有些同志为了论证《原诗》的高度美学价值,为这一“价值”寻找哲学思想基础,于是就根据现代哲学的党性概念,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不可调和的斗争的说法,搬用到古人头上。他们把古人的思想简单、机械地一分为二,不是唯心,就是唯物,没有任何调和折衷的余地。据此,他们给叶燮戴上了“最杰出的美学家”、“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的桂冠,有的甚至称他“建立了一个光辉的唯物主义体系”。这种看法,目前很流行,富有代表性。但它是否符合叶燮的思想实际呢?经研究,我们发现,叶燮的世界观相当复杂,既有唯物的一面,又有唯心的一面。剖西瓜式的论断看来不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