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高校德育工作所肩负的责任和它的现状看,由于高校德育工作内、外部条件的深刻变化,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创新已十分迫切、必要。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增强科学性、克服经验性;增强系统性、克服分散性;增强现实性、克服理想化;增强针对性、克服一般化等的转变。只有实现这一转变,方能确保德育工作与时俱进,产生良好的效果。本文根据高校德育工作的特点、规律和自身教学实践,尝试提出和探讨应发展、完善的若干主要方法,以求抛砖引玉。一、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在德育工作中能否做到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直接决定着德育工作的成败。遗憾的是,实…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它的负面效应加大了高校德育工作的难点 ,再加上国际大气候的影响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使高校德育工作出现了新问题。如何克服困难 ,不断开拓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就必须进一步明确高校德育工作的目标 ,具体德育工作的内容 ,灵活德育工作的方法 ,从而达到理想的高校德育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很多突出问题:偏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体验,德育职能智育化倾向严重;偏课堂教学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学生品德的内化;教学方式单一化,教学内容缺乏现实性、及时性、针对性。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高校德育工作缺乏吸引力、感染力,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差强人意。探讨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问题已不容回避,本文从高校德育工作的支撑点、目标和内容、运作方式和运作主体等方面,就如何增强高校德育的实际效果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4.
洪长伟 《理论界》2005,(5):141-14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存空间发生了急剧变化。多种观念的激荡、新旧体制的碰撞,使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为指导,充分认识我们面临的新任务,努力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5.
李光文 《江汉论坛》2003,(7):120-123
信息时代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科学定位高校德育工作,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高校德育工作应该从关系到国家命运这个高度,围绕学生成才这个核心,开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树立德育工作的新观念,遵循德育工作的科学原则,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其德育工作关系到跨世纪的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的德育工作在赢得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日趋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一些人因此对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产生了怀疑。德育工作的效果是学校根据德育目标 ,遵从德育规律 ,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德育工作所产生的效果 ,是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发生积极变化的综合表现。因此 ,高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增强其实效性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并…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丹丹  郝乐祥 《理论界》2007,(2):133-134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种新形式,为高校德育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在德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优化育人环境及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8.
"大德育"作为我校"三大"教育理念(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之首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结合教育工作的"两个不适应",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高校德育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熵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的研究视角入手,运用熵增理论来解释传统封锁式、灌输式教育手段的弊端,再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思想来解决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提出网络时代大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改善机制,以实现高校德育系统的熵值最小化。  相似文献   

10.
所谓主体性原则,在高校德育的意义上,就是指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工作,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功能.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贯彻和运用这一原则,就必须把德育充分建立在大学生的道德需要上;根据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品德教育;注重大学生自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大学和谐德育新理念的提出,需要为大学和谐德育构建完备的理论体系。整体性马克思主义是大学和谐德育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原理为大学和谐德育提供了哲学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确保大学和谐德育的性质和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导;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大学和谐德育方针、原则、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大学和谐德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公民道德教育是促进个体自身完善、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全球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带来了价值观的多元化,使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领域出现一些新问题。在全球化视野下,我国的公民道德教育应当建构起跨文化的公民道德教育理论体系,营造理想的道德环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整体的教育网络,加强对青少年一代道德观念的教育和良好行为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转变、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所带来的变化,对既有的道德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造成道德倒退甚至衰败,使得新时期道德教育陷入自身难以突围的困境。超越现代道德教育之路在于同传统道德文化资源对接,从传统文化中寻求可资利用的道德资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杜威道德教育有关理论的分析,从社会标准这一新的视角阐释道德及道德教育,为我国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和推进素质教育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析国内德育模式构建中的理论倾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德育模式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并未以系统的道德理论和教育理论作为实践基础。从德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前提以及构建中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国内德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倾向进而提出一些建设性观点以期有助于当前国内德育模式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高校德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推进德育创新,才能永葆高校德育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7.
赵全宇 《学术探索》2013,(9):136-14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是历史的进步,也是伦理道德的进步。人本德育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契合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新的德育模式的诉求,即在德育目标的设定上向公民道德转向,道德价值的衡量上向多元一体的集体主义道德转换,道德社会化途径上向交互隐性转轨,这为人本德育的生成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知识为主的道德教育模式,即知性德育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度过了许多年代,但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人们对知性德育进行"讨伐",认为我国高校中存在道德下降的现象是由于知性德育的教育模式,并提出新的德育模式,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文章以知性德育与活动德育有机统一,来解决当前道德时效性低下的问题,共同促进新时期下的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受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环境以及教育主客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离不开制度的影响和作用,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沿着制度逻辑的框架,运用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加以剖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和推进过程中存在着法制困境、道德信仰困境和行为失范等问题,需要从高校行为、文化接纳和融合以及道德信仰重塑等方面入手进行制度变革,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 2 1世纪 ,德育处于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 ,德育有效性是完成德育的关键。我们要借鉴国外道德教育的经验 ,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以及被教育者的特点 ,探索新时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首先德育内容目标要与新时期形势及个体发展规律相适应 ;其次要有与德育内容相适应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