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可读性与新闻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相并列,是构成新闻价值的四要素之一.新闻的可读性,即指新闻载体与版面、专栏,报道及文章,要吸引人,引人人胜.如果我们把新闻也看做文章的一种,那么关于可读性的要求,在我国就可以追溯久远了.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就要求他的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时候,既有扎扎实实的内容,又要善于修饰、有文采,很好地表达思想,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可谓“文质彬彬”,就是质朴充实的内容与美好语言的统一.孔子还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门.他当时是讲:…  相似文献   

2.
党的新闻工作,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四个方面都应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方面更负有重大而光荣的使命。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新闻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问题谈几点认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极端重要性1944年,毛泽东在与新闻出版工作者的一次谈话中明确指出:“党的大政方针,都是通过新华社和《解放日报》传达到各地和各阶层人民群众中去的,广大人民群众懂得了党的政策,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去奋斗,一切事情就好办了。”解放后,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毛泽…  相似文献   

3.
一、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阶段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传播活动,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步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从人会说话,到文字、印刷术和电子技术的发明,根据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和工具的不同,新闻传播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口头新闻传播、手抄新闻传播、印刷新闻传播、电子新闻传播。而电子新闻传播,产生于19世纪SO年代,至今不过百余年历史,然又经历了突飞猛进的四个阶段:电报电话应用于新闻传播、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电子计算机和通讯卫星应用于新闻传播、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的新闻传播。口头新闻传播只限于口耳相传,传播…  相似文献   

4.
(二)“10·26会诊”的真实意图何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疑点越来越多。“10·26”这一天巧合的事情不少,就在“会诊”这一天,中央电视台午间节目“新闻30分”中播发了一条新闻:“中学历史教材错误百出出版社自有说法不以为然。”①就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前后,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的“人教网《人教论坛》”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些非同一般的帖子:“最近,有关质疑中学历史教材问题屡见媒体,在教育部直接领导下、在教材审查委员会督导下工作的人教社及其历史编辑室,应对该问题有正面阐述和学术论证,以正视听,以维护在党的领导下健康…  相似文献   

5.
论心理因素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李玖洪新闻是客观实际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它是“事实的报道”,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新闻事实。列宁说:“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这就是马克思的学说。反映可能是对被反映者的近似正确的复写,可是如果说它们是等同的,那就荒谬了”。新闻和新...  相似文献   

6.
王积龙 《江淮论坛》2012,(4):141-147
绿色和平以一种特有的“理想”模式生产新闻以形成舆论,其优势在于通过分布全球的组织网络整合各类资源以阻止气候“公地悲剧”的进一步恶化,让科学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以便在新闻传播中发出独立声音。绿色和平组织存在的问题主要在科学和道德领域:虽然标榜科学中立,却难以代表中立的科学:虽为全球环保组织,却不能占有道德高地从事全球环境正义的新闻生产。  相似文献   

7.
新闻的文本身份是由媒体机构决定的,新闻叙述往往呈现出“非个人化”风格,特定的媒体机构是其叙述文本共同的“普遍隐含作者”。渗透在新闻文本中的一系列“元符号”,彰显出群体性的主体意识,传达出特定媒体的意识形态。新闻的常规化和标准化叙述依然具有意识形态色彩,并且阻碍了新闻话语的差异化和多样性。由新媒介技术变革推动、受众参与,多样化的“小叙事”加入到与新闻机构“标准叙述”的竞争中,传统新闻业的边界趋向消解。与“强编码”的标准化新闻叙述相比,大众新闻遵循“弱编码”的路径,生成了更具个性的新闻话语。“强编码”与“弱编码”新闻的功能产生了明显分野:前者更多地指向现实认知,而后者则主要诉诸人的情感与审美。“弱编码”新闻消解了“强编码”新闻的标准化叙述霸权,有效地拓展了新闻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新闻作为知识,在“知晓类知识”和“理解类知识”组成的“连续集”上位置并不固定,早期传统新闻阶段偏向于“知晓类知识”,随着传播技术发展以及新新闻形态出现,新闻开始逐渐向“理解类知识”偏移。从“知晓类知识”到“理解类知识”的新闻知识转向,为新的新闻模式生成创造了条件。本研究尝试在传统信息模式和故事模式之外,基于新闻知识形态演变提出一种新模式——“知识模式”。该模式以传递偏实践的“理解类知识”为主要功能,试图把新闻报道从庞杂的现象罗列中解放出来,赋予新闻构建“认知权威”的新角色。“知识模式”发展路径包括:从记者作为“被动连接者”到“知识创造者”的新闻理念创新,以解决“认知危机”“交往危机”为面向的新闻实践创新,从“准确记录社会”到“准确报道社会”的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9.
论新闻采访的“心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来源于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活动,因此,新闻采访既是新闻记者深人实际的过程,又是新闻记者对采访对象认识思考的过程.由此可知,新闻采访必须要“身人”,就是记者要身临其境,耳闻目睹;更要“心人”,知道动脑筋、想问题,要面对观察到的情况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思考.“身人”只是形式,是“心人”的前提和载体,没有“身人”就谈不到“心人”;只有“身人”而没有“心人”,“身人”就失去了意义,等于空走一遭,“心人”是新闻采访的根本,没有“心人”的采访永远不会是成功的完整的采访,甚…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领域的应用,不仅给新闻传播格局带来巨大变化,也对新闻伦理道德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的新闻伦理价值在新技术的渗透中不断被解构。应该构建何种内涵的新闻伦理观来适应这一变化?对这一问题应尽快展开学术研究和讨论。根据“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概念进行考察,“人机协同”概念强调了未来技术发展对新闻业的更高要求,其伦理学内涵也为突破人工智能时代新闻伦理的困境提供了一种哲学路径:构建人机之间平衡和谐的关系,以人类的智慧让人工智能在新闻实践中“物尽其用”,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孙之梅 《文史哲》2002,(3):159-164
南社成员在我国近代新闻报刊业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05年以前,南社人崭露头角。在留日学生创办的报刊中,发挥着骨干作用;国内以中国教育会为纽带,创办了一批有革命倾向的报刊,这些报刊大部分由南社人主办和编辑。1905年到1911年的革命高潮中,南社人成为革命派在新闻报刊界的主力军。革命派在日本创办24种报刊,其中南社人创办、编辑的9种;革命派在上海出版报刊15种,其中由南社编辑撰稿的11种。民国成立以后,南社成员汇聚于上海的新闻报刊业,一些报纸清一色由南社人编撰。南社成员在保卫革命果实、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和提高新闻报刊业水平诸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我们对广播电视集团通过深化改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共召开座谈会3个,分别与集团领导、中层干部、职工代表24人进行座谈。现将值况综述如下: 一、大庆广播电视集团改革的主要做法 大庆广播电视集团是1999年12月30日挂牌组建的现有职1586人(含聘用人员215人)。其中党员127人(含4名预备党员),干部246人。集团下辖“一室、五中心、四公司”,即:广播电视总编室,广播综合节目中心、广播电视新闻中心、电视社教中心、电视文体中心、广播电视技术中心、网络传输…  相似文献   

13.
1981年,好莱坞发行了一部相当叫座的影片:《不怀恶意》。女影星雪利·菲尔德扮演其中的女主角记者梅姬·卡特。她在身上隐藏录音机,不经新闻人物许可,进行录音访问;她为了挖新闻,不惜出卖色相,经常与新闻人物发生暧昧关系;她侵犯新闻人物的隐私权;她无知地被检查官利用,未经求证,就发表一桩凶杀新闻,使无辜的人蒙受不白之冤。总之,她的短暂的新闻记者生涯使一男子不明不白地失去性命,更使无数人的名誉无辜受损。在电影结束前,女主角痛楚地反省,“天下有无规则可循,以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在美国,新闻道德规范俯拾皆是,少…  相似文献   

14.
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立报是报纸从业人员的共识。报纸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住读者的重要途径。但随着人类对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为更好地满足广大受众不同层次的不同阅读需要,一种介于新闻与副刊之间、有着明显对象性和较强服务性,以贴近生活为宗旨的专版开始在党报中占有较多的篇幅。过去,无论是新闻著述中或是新闻学词典上,专版是一个涉及不多或是研究不深的课题。而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专版、研究专版。本文试就专版式的‘“四性”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导向性江泽民…  相似文献   

15.
我国当代新闻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担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要任务,事关国家的兴盛、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利益,责任重大。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16.
党的新闻工作肩负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意愿和呼声的重任。近年来,新闻部门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上下一心,克服各种困难,发扬积极进取的精神,为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从这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感到,做好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关键是下功夫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加大新闻宣传的力度。究竟如何“提高”,如何“加大”,笔者认为:一、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了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江泽民同志关于领导干部一…  相似文献   

17.
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关心与冒犯中国人见面,除了问“吃了没有?”之外,还常问对方“去哪儿?”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实指性的友好的“问候”语、客套话。但英美人对此很反感,认为这是一种“询问”,在心理上的反应是:Whydoyouask?甚至或是It’snoneofyourbusiness笔者曾与一位在华执教的美国人闲聊时谈到过这个问题。我问她:“在美国是不是不可以问别人去哪儿?”她说;“是的。”我又问:“如果我真想知道他(她)去哪儿。该怎以问?”她答曰:“你最好别问。”中国人喜欢问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如“你多大了?”、“结婚了没有?”以示关心…  相似文献   

18.
“以诗为词”是宋人对苏词的评论。陈师道(后山诗话)说:“退之以文为诗,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据说东坡曾以所作小词示晁补之和张来,问“何如少游?”两人都回答说:“少游诗似小词,先生小词似诗。”①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以上说法尽管褒中不乏贬词,但它表明词至苏武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即词的诗化倾向。对此,刘熙载(艺概)卷四说得较为具体:“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人,无事不可言也。”吴熊和先生说得更为直接明了:“凡可人诗的,亦以人词…  相似文献   

19.
一个新闻人应该具有新闻的敏锐,在得到一个好的新闻线索后,能不能让新闻产生应有的社会价值,则需要新闻人对新闻进行挖掘,并通过媒体协同,使之产生应有的社会效果.本文以“音乐男孩”为例,通过介绍这一新闻题材的挖掘过程,得到了一引起启示,以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CCTV-2“直击华尔街风暴”的个案分析,总结其在新闻策划方面所取得的经验。文章指出,电视新闻策划要取得成功,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新闻策划与电视和栏目的定位之间的关系;新闻策划与报道内容和主题之间的关系;新闻策划与报道风格、报道时机和报道形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