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自由地生活在共同体之中是人类的本质需求。对于"共同体"与"自由"应当如何取舍,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从"共同体优先"到"自由优先"的抉择。现代社会的到来是以解构传统共同体为代价的,但现代人并未因此而获得真正的自由,反而陷入共同体与自由双失的"现代性危机"之中。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性危机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危机,资本主义是造成现代社会"共同体"与"自由"双双阙如的根源。马克思从实践及其造就的生产关系出发,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实践必然导致社会生产关系异化于人的本质,使共同体成为异化于人且禁锢人类自由的"虚幻"存在。通往"自由人的联合体"需要扬弃私有财产、消灭异化劳动和分工,在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中变革异化的社会关系,从根本上破解由资本带来的现代性危机。  相似文献   

2.
媒介时代的异化现象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媒介化时代.人类与媒介间的关系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媒介异化的现象逐渐凸显,作为"工具性存在"之传播媒介反成支配与控制人类之"目的性存在".媒介的异化与马克思对"劳动异化"之论述存在相应的一致性.克服媒介异化现象,在于人类自身平衡性地调适媒介信息和媒介技术,在于人类主体性自觉之作用.  相似文献   

3.
试论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人本层面探讨马克思的技术异化思想。文章认为 ,技术异化是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马克思对技术异化的批判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意蕴。在马克思看来 ,技术既是造成人的异化的一个重要根源 ,同时也是人类消除异化 ,走向自由、解放的动力与关键。技术不会自动带来人的自由、解放 ,而必须通过社会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 ,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  相似文献   

4.
龙玲玲 《理论界》2013,(4):8-10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加剧了主客体二元对立,颠倒了物质生产关系,导致主体脱离自然的怀抱,自然淡出主体的视野,使人以异化的状态、拜物教的心态对待"对象性"的自然,对待"现实"的个人,对待"鲜活"的社会关系,导致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三重异化。异化的自然以一种报复的场景即物质交换的断裂和生态危机呈现在人类面前。人类必须积极反思,并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性劳动,克服异化表象,将生态唯物主义观念引入生产活动之中,才能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和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5.
启蒙理性在张扬人的主体性、倡导近代科学技术的同时,逐渐演变为技术(工具)理性,成为发达工业社会奴役人的手段。启蒙精神非但没有兑现"促进人的自由,实现人类解放"的承诺,反而成为了扼杀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异化力量。在工业社会压抑的意识形态控制下,感性以异化的形式存在,幸福与自由出现了分裂。马尔库塞在对理性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重建人的感性、恢复人的本能、实现人的解放的新感性观。新感性观肯定和恢复了感性的地位,表达了对人类摆脱异化现状、实现自由解放的关切,从现实的感性存在突显人的本质,提出了感性的重建和引向感性革命,为我们重新审视艺术审美的当代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生存状态,不是人的应有的状态,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状态。马克思主义并不认为人自然的就自由、全面发展,而是说,在存在着分工和私有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不可能自由、全面发展而是处于异化的状态,而在消灭分工和私有制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能够扬弃异化,达到自由、全面发展。"自由发展"指的是人们活动的真正自主性,摆脱了人对人的依赖性和人对物的信赖性,人们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发展自己的本质能力。"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生存状态,就是"自由发展",是自由发展的目的和结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不可能达到自由、全面发展自己,不能把市场经济和"素质教育"理解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经济和教育,而只能理解为为消灭异化、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7.
异化和异化的扬弃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道路李淑梅人类历史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劳动基础之上的,物质生产劳动是发生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动,这两重关系之间的交互作用,使人类历史成为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辩证过程。中国社会的发展既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  相似文献   

8.
人与地球的和谐统一关系被人所打破.这是一种地球的"自我异化"现象."地球异化"现象的克服,根本出路在于遵循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阐述的人与世界关系之普遍性的思想,重建人与地球和谐平衡的新型关系,从而为人类社会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赢得必要的环境和时间.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中,道德责任是一个关键概念。人们通常认为,道德责任依赖于自由:只有人是自由的,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才负有道德责任。但是,从决定论的观点看,人不是自由的。这样便产生一个重大的道德理论问题:自由(以及道德责任)与决定论是不是相容的?一些哲学家主张自由与决定论是相容的,而另外一些哲学家则认为两者是不相容的。后者的观点通常被称为"自由论"。自由论为"不相容论"提供了经典论证,并且深入地探讨了自由与道德责任的关系。但是分析和批评表明,自由论的观点和论证存在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10.
卢梭的启蒙思想以其批判的激进立场而著称。他不仅是启蒙运动的赞扬者和辩护者,而且也是启蒙观念的批评者和检讨者。他将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现实的道德败坏联系起来,将私有制的产生与人类不平等的发生联系起来,由此提出了他的异化观及其文化批判。根据他的思想逻辑,人类从自然状态走向文明社会的进程,既是"进步"也是"退步"。因为文明发展带来了异化的后果,这就是人为的替换了自然的,不平等取代了平等,不自由压倒了自由。他以一种道德主义的激情将异化问题与文化批判紧密地结合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启了西方现代性批判的思想先河。  相似文献   

11.
现代科技与自由价值关系的疏离及其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作为人的活动的创造物,它改变了自然界自发的进化过程,不断地塑造着人的自由。但现代社会,科技征服世界的狂妄最终把人类束缚在本能的战车上,造成了科技走向异化、疏离人的自由。为确保科技与自由价值关系的融合,我们必须反思科技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努力树立科技人化观,科学协调科技理性和人文理性两重理性视界,建立合理的科技发展评价机制,使科技复归于人的世界,始终围绕人的自由解放、现实性生存和未来可持续发展进行。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不同,与二者理论出发点内在关联。马克思从人的类本质和人的现实存在讨论了人的本质,对人的异化阐释的关键点是劳动的异化。而马尔库塞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爱欲,对人的异化阐释的关键点是爱欲的压抑。因此,马克思强调的是变异化劳动为自由自觉的人的劳动的共产主义革命。马尔库塞则侧重于爱欲的解放,只能在艺术与审美中实现而缺乏现实基础,背离了马克思通过社会革命实现人类解放的深刻远见。通过对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洞悉马尔库塞人类解放思想的局限,厘清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思想的实质和关键,从而为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自然人化”论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1 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 ,从人的劳动实践和劳动异化的诸多关系中 ,提出了“人化的自然界”的理论 ,认为人和社会都是“人化的自然界”,人是依靠对于自然的人化才得以造成自身、造成社会、造成科学、造成艺术以至造成属于人的一切。人在“人化的自然界”的实践创造中 ,同时在自由自觉地创造着人自身的美 ,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引起自然对人的损害。这里有真正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相适应的“人化”,也有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实际相反的“人为”,这后者的实质是人在自然界中的迷误 ,自然则以异化的形式报复人类 ,构成为“压迫自然”与“自然异化”的实际过程。当前存在于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使人从不同角度向马克思的《手稿》寻求认识和解决矛盾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傅晓华 《云梦学刊》2005,26(3):67-69
人类个体对自由解放和满足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和原因。人类的文明进程又在不断地促进这些自由解放和满足。无论过去和现在,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化状态。要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就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异化状态。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那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如果我们在不放弃这种追求的同时能通过现代法治争取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从人类文明进程来说,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最高价值和灵魂。  相似文献   

15.
曹玉涛 《中州学刊》2005,46(6):142-144
马克思的自由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深化对"劳动"的分析和批判的过程.在其早期思想中,马克思认为只要扬弃了异化劳动,人类就能够达到自由的境地;在其晚期思想中,马克思进一步认为物质生产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真正的自由存在于自由时间内的科学和艺术活动之中.因此,马克思所谓的自由是指以扬弃异化劳动的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以人的能力发展为目的、在自由时间内的自主活动,主要是科学和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6.
"先进文化"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文化"的内涵.一为"文化"的先进性的评判标准."文化"的本质内涵是"人化",它通过对象化的活动,体现为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尽管人的活动本来就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可是因为异化劳动使人把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本质变成了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使人处在异化状态,因而文化的先进性也即"先进文化的内涵",就是能在多大程度上使人摆脱这种异化状态,多大程度地释放出人所本有的自由来.也即能多大程度地增进人的自由感与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人性作为族类的人共有的本性,是在人类漫长的生活与实践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发端于人的生物本能,衍化为自然人性和义理人性的对立统一,更提升为超越二者而又在一定意义上综合了二者的超悟人性,这就是人性的基本建构.正因为这样,它不可能形成某种单一质性的实体,而必然呈现为包容多种要素并充满内在张力的复杂机能.各要素、各功能之间协调得好,人性整体和谐、贯通,生命活动顺畅运行,这就有了趋向自由的保证;反之,便会走向"异化",即人与外在世界关系的逆转和由此而产生的人性的自我扭曲.但"异化"又会引起人性"复归"的需求.异化与复归都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和在此基础上开显出来的人性的建构.生命不止息,异化与复归的矛盾运动也不会终结,它们之间的相互推移和相互转化正体现了人性发展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中马尔库塞基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目标,移用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概念,运用否定的辩证法,提出了“艺术异化”理论。“艺术异化”理论,其核心是重新拟定艺术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其要义是艺术在本质上是运用现实的形式对现实不合理性的否定与超越,艺术是对异化的存在的升华;其目的是在技术统治的单维度社会中,作为否定性思维的唯一载体,艺术要承载主体“大拒绝”与自由解放的功能。今天,廓清“艺术异化”理论的来龙去脉,要比妄评“艺术异化”理论,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8,(3):23-2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早期文本,其中关于人的自由思想的阐释沿着哲学与经济学两条逻辑并行。在哲学视角下,马克思发现了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根基,形成了劳动自由的逻辑体系;在经济学视角下,马克思发现了异化劳动与私有制是自由的局限所在。异化劳动与私有制不仅使人与人的对象相异化,同时使人与人的感觉相异化;不仅使人与自然相异化,同时使人与人相异化。人在异化中失去了本质,自由应是人本质的全面复归,而实现自由的途径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20.
在构建价值世界的过程中,作为"类活动"的实践使人以自为的生存方式成为主体。自由是自愿与自觉的统一,实践在本质上体现着对于自由的追求。人文精神是以"地道的中文词"体现出来的"世界精神",是人类实践在意识中的历史积淀。人文精神通过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体现,使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人文精神通过意志的中介体现为作为载体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使主体在构建价值世界的活动中发挥能动性。因此既不能抬高价值理性而贬低工具理性;也不能把人文精神与价值理性等同或与科学精神并列。人类通过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对于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把握,体现了人文精神对构建价值世界活动的"实践阐释"。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都有可能陷入异化,但价值理性的异化更为根本。用人文精神的"原则"对实践中由自发性而引发的盲目性的批判,转化为对价值理性异化和工具理性异化的批判,是人民创造历史能动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