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长久以来,"老庄"观念统治了人们的道家思想。但这其实是玄学家造就的古代思想史观。现代学术研究有条件摆脱古代的儒家意识形态,反思道家的真正思想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追溯到老子之前,从而认识到道儒两家之别的本质在于齐鲁文化的对立。这样既便于将道家道统澄清为汤武之相所开创的政治传统,又有利于认识老庄之间的重要差异。进而,我们看到,历代对老子五千言的注疏都脱离了老子原本所在的道家政统,而迎合了鲁文化路线或周孔道统。  相似文献   

2.
在先秦思想文化视阈中,道家思想文化不同于儒、墨、法等家以群体性文化为主导。老子思想文化之特征在于其凸显"人"的自然个体性方面,在此基础上,老子第一次高扬"人"在天地间之地位。杨朱在先秦道家文化中是承上启下之代表人物,杨朱对"人"的重视展现为生命个体性文化观。庄子作为先秦道家之集大成者,全面显示了"人"作为精神性存在之向度特征。因此,个体性至上是先秦道家文化观之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的第一契机应该从"无关切性"的角度去理解,而不能理解为"无利害性"或"无功利性"。"关切"的对象是"客体的存在"而不是"欲望"。康德本人不恰当地将"客体的存在"与"欲望"联系起来,因而误导了黑格尔以来的康德美学研究。康德之所以提出鉴赏力的判断不关切客体的存在,深层原因在于他断言事物自身无法为人类认识,他的审美理论因而走向了忽视事物自身的表象美学。忽略进而遗忘自然自身,是以康德为代表的现代美学的根本缺陷;生态美学将事物自身如其本然地显现视为思想主题,因而是对于现代美学的批判超越。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和道家思想有互通之处,通过对技艺的描述所得出的某些结论和价值取向也非常接近。但双方在文化背景、生存处境、时代关切,尤其是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思维方式本身就是思想内容的直接体现,相同的结论中蕴涵着不同甚至相反的思想主旨。双方描述技艺活动中人与物打交道的方式,在技艺中所通达的境界和所获得的领会,以及对技艺者本身生存处境的看法都因思维方式有别而截然不同,比较研究只有揭示"诸路"之同归和"异曲"之同工,才会是有根据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法家政治思想中的现实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炽成 《学术研究》2006,2(4):30-34
本文讨论以韩非子等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①中的现实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作者对法家的现实主义和儒家的理想主义进行了比较,还对法家商人式的个人主义和儒家士者式的个人主义、道家艺术家式的个人主义进行了比较。另外,作者又对法家是否具有法治精神这一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当考虑到董仲舒以儒教统一国教的提议时,很多人认为是基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则。事实上,他有一套完全不同的儒家制度化模式理念,即强调儒家思想的主体性和其对诸子百家思想的兼容性。这一观念并非最早由董仲舒提出,而是来源于道家。自战国末期至西汉初期,道家哲学家便主张以道家思想为主体的多元化学术的融合与发展。因此,在讨论儒学国教化与道教的关联时,也应进一步研究作为道家一元为主体、多元发展的学术史观之理论基础的形而上学和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7.
道家思想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在民众中的传播也是多层次的.在"道"的层面上,汉代道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促进了道家理论的进一步精致化;在"学"的层面上,汉代道家通过一系列途径促进了道家学术的扩展和繁荣;在"术"的层面上,道家思想在汉代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实践,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为道教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略论司马迁的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齐鲁学刊》2000,(4):84-89
司马迁曾将自己的著史宗旨明确概括为“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而他在贯彻这一宗旨时 ,又表现出明显的道家思想倾向。在“究天人之际”时 ,司马迁以道家的天道自然观为宗镜 ,主张顺天而动 ,同时突出人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扬弃了以天命为中心的神秘主义思想。司马迁强调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志在“通古今之变” ,而这又是对道家辩证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于道家的批判精神、人格独立意识和抱朴守真思想 ,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成为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另外 ,在社会政治观、人生理想以及文章风格等方面 ,司马迁也颇得道家思想之沾溉  相似文献   

9.
《管子·心术》等四篇同老庄道家一样,把"道"视为万物所以生所以成的本根。不同之处在于该四篇是把对"道"的体悟和认识运用于治心、治身、治国、王天下的哲学论文。本文试图通过对该四篇关于"道"和"精气"的本体意识和认识论的解析,并与老庄道家思想进行比较,进一步阐述其不同于老庄关于"道"在治心、治身、治国的运用,吸纳众家之长,实现了将老子道家思想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得以发挥和延伸,形成新的哲学流派——黄老道家。  相似文献   

10.
以老庄为宗的道家思想提出“道”是万物之源,对道的认识在于“观道”和“体道”。其对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在理论上提出了心灵体验这种人与世界的精神联系,从而确立了人对待世界的审美方式。在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影响下,文学理论提倡“自然平淡”,并将 “自然”或“素朴”视为审美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