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电报业是晚清社会的新生行业。晚清社会引入电报后,清政府按照近代中国的社会条件建设发展电报业。电报业诞生后,形成官方主导的运行机制。在官方的推动下,晚清电报业逐步进入民间社会,开始其社会化进程。随着电报业的发展及其优势的体现,民间社会开始接受、认同,并开展建设民族电报业的讨论与思考。电报业本身的特殊性及其发展的社会需要,决定了晚清电报业国有化的最终归向。在晚清电报业的社会化进程中,官方高度重视、全程参与、顺势引导,这一特殊现象表明了清廷对电报业的民族性“改造”。晚清电报业的国有化过程,亦是电报业民族性改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晚清广州邮政三足鼎立,传统民信局?各国开设的“客邮”和大清邮政并存,但邮政管理统一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肇兴于中外交涉频繁?战火连绵的晚清广州电报业,极大地提高了通信效率,得到了迅速发展?近代邮政在广州商民生活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伴随电报的开设而兴办的电报学堂是广州早期现代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广州近代邮政电报的开设情况及其特点,有利于较为全面地了解近代邮政电报的兴办对晚清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防以及社会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澳门报业历史悠久,其发展有自身的特殊性。1822年《蜜蜂华报》的创办是澳门近代报业之始。本文分析了《蜜蜂华报》创办时期的国内外背景,和该报在澳门报业史及中国近代报业史中的地位。同时总结和比较澳门近代中文和葡文报章各自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4.
电报局是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企业,它的创办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电报局创办之初,就鲜明提出以满足军务需要为第一要务。以往学界在论及电报局时,很少关注其在战争中的实际情况。事实上,甲午战争时期,从朝鲜战场到国内战场,中国电报局承担了大量不可或缺的事务,尤其是电报局通过架设随军电报直接参与战斗,为清军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外创办了一些中外文报纸期刊 ,作为其传教的手段 ,《印支搜闻》即是新教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办的最早的外文期刊。这些报刊开我国近代报业之先河 ,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创办、出版机构的建立以及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均起到重要作用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电报局与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民用企业中经营得较有气色的两个企业。兴办洋务的干将盛宣怀曾将轮、电两局喻为肥壤,而将铁厂比作瘠土。盛宣怀说过,他之所以敢于承担张之洞感到棘手的汉阳铁厂,是因为有了轮、电两局的资本作后盾之故。“轮、电两局可资挹注耳”。但是,以往对电局的研究似嫌不够,例如有的《中国近代史》对电报事业的创办与发展只字未提,有的《中国近代经济史》提出的电报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洋务派的电报事业实际上由丹麦和英国垄断”等等论述也值得商榷。我们认为,电报局是研究洋务运动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不应忽视。本文试图对电报事业的创立、发展及其性质、作用等问题作一些论述。  相似文献   

7.
范介卿是近代哈尔滨著名报人,《滨江时报》是他创办的一份民营商业报纸。在他的经营领导下,该报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颇有影响的民办报纸。范介卿和《滨江时报》在中国近代东北"城头变换大王旗"的背景下,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坚持办报长达十六年半之久,为旧中国民营报业历史上商人办报留下了重要一笔。  相似文献   

8.
十九世纪 ,活跃于中国报坛的基督教传教士所办报刊 ① ,无疑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工具 ,但它在客观上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和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近代报业文化的引入  十九世纪初期 ,当表露了西方近代报业文明的传教士报刊最早出现于东方之际 ,清帝国统治下的中国报业 ,仍然是封建官报的天下。自封建官报之后 ,又产生了民办的小报和《京报》。小报的出现 ,虽然突破了官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 ,揭开了中国民间办报历史的第一页 ,但是作为非法报纸 ,面对无休止的封建限禁 ,终难实现自身的完善。而对社会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1858—1927)作为清末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和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人们对他是比较熟悉的,然而,却很少有人把他作为新闻界人物来研究。其实,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报业的先驱者,同时又是海外华侨报业的开拓者。他一生亲自创办过和领导过数十种报刊,他的办报活动为我国近代报业和海外华侨报业的发展作  相似文献   

10.
近代福州电报学堂探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清朝政府在引入电报时,曾创建了一系列电报学堂,其中以福州电报学堂为滥觞。该学堂在近代中国的教育转型中所具有的示范意义不容忽视。从办学动机看,福州电报学堂是清朝疆臣“权自我操”理念之产物,透视出的是近代国人的强烈主权意识。从教学运行看,该学堂属临时性质,无论是教学内容抑或教学手段,皆具有较强的近代性,与中国传统教育大有区别。从教学效果看,该学堂培养出的中国首批电报技术人员,为日后中国电报建设尤其是台湾地区的电报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成功移植西式近代工程技术学校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1.
齐价合同(common purse system)是关于划一收费标准、确定分配比例的一种经济合同.在晚清,它曾出现于轮船和电报两大行业。电报齐价合同是电报业中外交涉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的签订是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其情况究竟如何?它对中国电报总局究竟是有害还是有利?这些问题都值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法战争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五次反对外侵的战争中 ,中法战争是惟一一次没有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战争 ,它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法战争在时间上恰好处在其他四次反对外侵战争的中间 ,因而具有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吸收了两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外交涉和冲突的经验教训 ,而它本身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则影响了十年后的甲午战争 ,并以此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等方面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发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电报作为西方的先进技术传入了中国。同治光绪朝,西方人在福建沿海私设陆路电线,遭致民间力量的反对,清政府为平息争端把陆路电线收归官办,并在福州开办了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虽然福州电报学堂开设一年旋即停办,却为中国的电报事业培养出第一批先进人才。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挖掘和分析,重新论述电报学堂开办的始末,在考证福州电报学堂开办地点的同时,也探析了福州电报学堂毕业生在近代电报事业上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他毕生致力于洋务事业,积极从西方引进先进的军事装备、生产机器和科学技术。主观上李鸿章只是想引进西方的某些物质文明,增强满清王朝的国家实力,实现自强。但客观上李鸿章毕竟创办了一系列新式近代企业,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些基础。  相似文献   

16.
孙赫 《理论界》2012,(12):74-77
清朝前期在东北的边防观念上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向近代发展后又回归传统的过程,这一过程在黑龙江将军驻地迁移上显示突出。黑龙江将军设立后,将军衙门的驻地曾经三次迁移,瑷珲旧城、瑷珲新城、墨尔根城、齐齐哈尔城先后成为黑龙江将军驻地。每一次驻地的迁移,都体现着清朝边防观念与战略上的改变,本文对四处地点的选定及其实际情况做了具体分析,探讨每次迁移伴随着边防观念的变迁及其得失。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80年代,中国大多数省份陆续接通电报线路。新疆电报线的建设相对较晚,1891年俄、英两国蚕食帕米尔地区的边疆危机出现后,清政府才决定建设由甘肃通往新疆省城的电报线。随着帕米尔危机日趋严重,清政府又将电报线路设至新疆其他重要地区,以应对边境危局。边疆危机成为新疆电报线建造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近代电报事业开创人之一的郑观应,在清末电报保密制度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他重视电报安全保密问题,提出了"约定暗号"的方案,奠定了中国电报保密制度建设的良好前提与基础,也为日后电报保密制度的建设做了认识上的准备.二是修订的<电报新编>获得了广泛应用,这不但证明了时人电报保密意识的增强,更反映了电报界对他的信任.三是提倡加强战争电报保密工作,主张对泄密渎职电报局员工军法从事.此外,他在中法、中日战争中建言献策,表明了其对国际法的通晓与远见卓识,这对日后电报保密规章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保晋公司作为山西近代最大的民族工业企业,其创办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及山西近代区域经济史发展的客观产物.同时也缘于山西民众生存与发展、传统封建晋商谋求转型的双重内在需求.而山西争矿运动则是保晋公司创办的直接导火线.  相似文献   

20.
区域性金融中心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对西南区域经济的中长期战略部署,客观上也要求西南五省市具备一个区域性金融中心。成都凭借其在综合经济实力、金融业发展、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在西南地区各省市中拔得头筹。在构建西南地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成都可借鉴“北京金融街模式”,实行“分步实施、分层推进”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信息成都”、“诚信成都”、“金融成都”的建设;在构建初期,选择政府主导为主的地方金融发展模式,加大政府对金融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