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公域中国家利益的界定与实现与一般的国家利益有所不同。能力成为国家在公域利益实现的主要因素,同时,公域的国家行为必须受到一定规则的约束和管制,以免公地悲剧的发生。同样,能力和国际规则、制度也是维护国家权益的主要因素。从公域限制国家能力向权利转化的角度来说,公域的国家利益实现是受限的;与此不同,公域的国家权益维护朝着相反方向运作,即国家权益应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护。在假设南极为全球公域的前提下,中国作为一个南极事务重要参与者具有南极利益和权益,中国的南极利益包括政治利益、安全利益、科研利益、经济利益等;南极权益包括参与权、科研权、治理权、地理命名权、开发使用权等。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草原牧区放牧制度的历史事实验证了“公地悲剧”的理论假设.为规避“公地悲剧”,20世纪90年代推行了草牧场家庭经营制度.经过近30年草原畜牧业家庭经营体制的运行,人们意识到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方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最明显的特点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完整性受到干扰,草原生态系统、草食家畜饲养系统、传统社区(浩特、邻里艾寅勒)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个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完整系统受到割裂和分离,导致了笔者假设的“私地悲剧”现象.然而,出于资源的不可分割性(“公共池塘”理论)或生态与文化保护的双重目的,在内蒙古不少地区仍然保留着合作放牧或共用放牧场制度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启示我们共同放牧对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游牧文化的传承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令我们深思的是共同放牧制度也还存在着两难问题,即草牧场家庭经营制度对草牧场的分割(较小面积)经营管理与草原生态的多样性与整体性、较大面积(四季草场)的移场轮牧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主导下的产权明晰(为交易目的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与传统游牧生态文明中的生态经济属性不可分割之间的矛盾.对此,我们既要传承优秀的游牧文化,又要设计与现代人可沟通和理解的合作方式,需要所有参与者达成有效的、可行的规则,需要理性引导和制度文化的再建构.  相似文献   

3.
《中文信息》2006,(8):40-45
这是一个人间与仙境相交融的地方,牧民是草原的主人,他们终年放牧生活,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每年春天至中秋时节,百花争艳斗奇,赶趟似的登上这个广袤的绚美舞态,尽显风姿,一花一月成为草原的主弦,这里先后开出黄、白、粉红、蓝、淡黄等不同颜色的野花。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羊草(Leymus chinensis)—杂类草草地绵羊不同放牧密度羊毛生产和活重变化的放牧实验及其经济效益分析,确定该类型草地获得最大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佳草地放牧密度为3.1~3.2只绵羊/公顷,这一研究结果为草地合理放牧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牧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牧区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着草原退化严重,草原产权不明晰、"公地悲剧"仍在上演,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狭地制约",牧民以被动转移为主、而转移出去的牧民就业条件差,牧区工业化印矿产资源开发的工业化,牧区真正的城市化水平并不高、部分小城镇发展出现萎缩现象,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缓慢,不合理的开矿办厂巴造成一定程度的草原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婧 《天府新论》2012,(5):96-99,118
纵观近十年来牧区现代化进程,国家和市场对牧民生计的影响重大.从宏观角度来看,国家推行的一整套现代化制度成为改造牧区的主要力量.从微观角度来看,牧民的放牧方式、牧业技术、生产组织等发生了很大转变.牧民逐渐成为追求利润的“小牧”,同时也承担着草原退化、沙化带来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草原牧区现行放牧制度评价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对科学地评价、继承传统放牧制度中的科学合理成分,有认识上的偏见和误区,其中包括放弃了有利于牧草再生的轮牧制度,维系与草原共生的畜群管理制度,保持草原生态完整性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等游牧制度中科学合理的成分.这一进程也伴随着悠久独特的游牧文化的逐渐消失而消失.针对草原退化、沙化,内蒙古地区在放牧制度变革中采取了"围封转移"、"春季禁牧舍饲"、"牧区饲料基地"等主要几种制度性、政策性措施,然而在实践中,这些制度性、政策性措施面临着高风险的生态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外部性、物质利益关系和生态环境破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外部性在西方经济学界被认为是导致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根源。这一思想可上溯至哈丁 (Hardin)的“公地之悲剧”的论述。哈丁以牧民对草地的过牧来阐述这一“悲剧”的产生 :在这里 ,草地是天然的 ,因而是公有的 ,而羊群则是牧人的私有财产 ,每个牧人总力求通过尽可能对草地的利用而增加自己的羊群数量 ,个人的这一努力的结果在促使羊群扩大的同时还导致了草场的过载和退化 ,直至丧失牧场价值 ,而这一结果 ,则由全体牧人承担。将这一描述进一步延伸 ,在私有制条件下 ,公有资源的无限制使用促使每个人尽可能地将其蚕食为私有财富 ,…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及其政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以来,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西方的社会科学著作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全球化”(Globaliation)的字样,诸如“全球经济”(Global Economy)、“全球政治”(Global Politics)、“全球文化”(Global Culture)以及“全球村庄”(Global Village,亦译“地球村”)等,在西方的社会科学词汇表中已逐渐取得了较稳定的地位。诚如英国社会学者莱斯利·斯克莱尔所说:“无论怎样,不可否认的是,即使全球化尚未在概念上完善起来,但是作为一种研究的问题和对象,它已在社会科学中被牢固地确立下来了”。  相似文献   

10.
"公地悲剧"问题是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论述外部性引起的公共资源过度消耗时经常引用的一个经典案例,成为西方经济学批判公共产权乃至公有制经济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是传统的分析范式受限于理性人假设、分析对象范围、分析方法和缺乏历史分析等因素还有诸多的局限性。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这一问题的新路径。传统的"公地悲剧"问题并不是公有制的悲剧,而是工业生产力发展后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导致的传统小私有制的共有财产制度被淘汰的悲剧。现代西方的"公地悲剧"问题则是社会化生产方式下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无序发展与公益冲突的问题。促进生产力发展、完善社会分工体系和经济发展的比例协调关系,才能解决现代"公地悲剧"问题,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