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共同组织了国民革命军,在广泛而深入的工农运动的推动下,进行了一场推翻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是一支劲旅,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这支军队后来参与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于是在已往对北伐战争的研究中,则比较忽视这支军队,或不愿置评。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本文对这支军队在北伐前夕及战争过程中的史实进行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叙述北伐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中,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和干部队伍的建设到军内教育以及军外发动民众等诸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从而论证中国共产党对国民革命军的政治工作,进而对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中国近现代时期各种战争频繁出现,特别是民国时期,几乎没有一年不打仗。军事史是民国时期历史中极关重要的内容。过去对民国军事史的研究偏重在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军队建设方面,对国民党军事史研究比较薄弱。相比之下,有关国民党战争史力面(如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还出版过一些著作,而对国民党军队建设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新近出版的张光宇同志所著《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革命军》(以下简称“张著《国民革命军》”)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对大革命时期国民党  相似文献   

4.
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为了实施扫除军阀、统一全国的军事计划,决定组建国民革命军。至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前夕,共组建国民革命军八个军。出师北伐后,又不断扩编、收编,军队总数达五十余个军。国民革命军,作为北伐战争的主要武装力量,不仅对于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第一次大革命的严重挫折都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人民军队和国民党政府军队的膨胀,也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无论是“武力与民众相结合”,还是“国共两党结合”都不是北伐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因为这都是在新三民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孙中山以新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发动北伐战争,依照新三民主义确定北伐的目的,遵循新三民主义理论创建革命军队,并以新三民主义武装广大民众,从而使新三民主义成为北伐战争胜利的旗帜。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为国民革命军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找到了夺取胜利的途径。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人不仅在平时做训练工作和组织工作,是宣传新三民主义的模范,而且在战时冲锋陷阵,奋勇争先,是执行三民主义的楷模,从而唤起民众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北伐战争。新三民主义不仅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而且是实现“武力与民众相结合”的根基,最终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因此说,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新三民主义的指导,是北伐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北伐战争中,农民武装通过参加平定商团叛乱、配合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协助国民革命政府平息杨刘叛乱、援助省港工人大罢工、支援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以及南伐邓本殷等,对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侦察敌情和为国民革命军带路、救护伤病员以及参加讨伐夏斗寅叛变和马日事变等,为保证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 1927年7月,是国共两党第一次由合作到分裂从而也是大革命由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由于这个转折,才酿成了国共合作历史上的一场悲剧。那末,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敌强我弱”是其主要原因,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南北统一”。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长江流域,皖系、直系军阀土崩瓦解,吴佩孚、孙传芳落荒而逃,奉系军阀张作霖如惊弓之鸟,躲进了自己的“老巢”。这充分说明当时革命力量足以推翻旧军阀的反动统治,怎能说是敌强我弱呢?或许有人讲“敌强我弱”中的“敌”,还应把国民党新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包括在内。但是,把国民党新右派当作革命的对象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而不是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因此,我认为应该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国共统一战线的破裂,即国共分裂才是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生产和发展起来的。 北伐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首的一批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从事政治工作,为我党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毛泽东指出:“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一九二七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380页)  相似文献   

9.
薛毅 《江汉论坛》2002,7(4):35-37
农民运动讲习所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创办的,一所主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的学校。在北伐战争前夕和北伐战争期间,农讲所为广东和全国培养了一批农运干部,为推动北伐战争的进展,在全国各地开展农民运动,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正是农民运动的蓬勃兴起和迅猛发展促进了北伐战争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1926年贺龙率军参加北伐战争,因战功卓著,部队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在此期间,贺龙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反对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1927年8月1日,贺龙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南下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遵照党的指示,前往湘鄂西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组建工农武装。  相似文献   

11.
<正> 冯玉祥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有重大社会影响的人物。他所经历的政治道路是曲折的。他的后半生坚持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欢迎和人民的赞美。一、从受蒋介石排挤到反蒋战争失败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在共产党人李大钊等的帮助下,冯玉祥拥护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于1926年初,统率其国民军全体正式加入国民党,并接受国民政府之命令,参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苏联的支持下,冯部在配合南方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中,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然而,在第一次大革命的末期,冯误入歧途,追  相似文献   

12.
广泛的统一战线,始终是我党的一大法定和特色。北伐战争时期,形成了以国其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日冠入侵、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党正确地实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党建立了空前广泛的人民民王统一战线,解放了全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把统一战线工作的重点放在团结各民族人民和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上,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现阶段,要离不开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知名人士、非常知识分子、少数民族人士、宗教人…  相似文献   

13.
阎锡山与国民党中央及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如果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拥蒋防蒋”。阎锡山这一政治策略的形成,经过了一段较长的历史过程。在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前,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和阎锡山善于钻营的本性驱使,阎和当时的广州国民革命政府以及蒋介石之间还没有什么来往。后来,在北伐中,阎锡山看到北方的局势将发生急剧变化,再不容观望迟疑,遂声言响应北伐,愿在北方作反奉的先锋。蒋介石叛变  相似文献   

14.
王建伟 《学术研究》2023,(11):127-139+178
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兵临北京城下,在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张作霖、北京地方士绅等各方努力下,新旧政权基本实现平稳过渡,国民党在北京的统治正式确立。不过,这一过程仍牵扯出国民革命军内部的几条矛盾暗线,预示之后的局面不会太平。北京延续数百年的国都身份被剥离,对政治、经济、文化、大众心理等诸多层面产生或显或隐的影响。面对此次变局,旧都各类人群有观望,有淡然处之,更有投机奔走。国民党新政权原本致力于实现北京的“革命化”,然而不久之后却上演革命的“北京化”,彰显出这场“统一”的限度以及北京城强大的历史惯性与同化能力。  相似文献   

15.
袁国平,原名袁幻成,后改名袁裕,字醉涵,湖南宝庆县袁家台村(今属邵东县)人。1906年5月26日出生于手工业工人家庭。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左翼宣传队第4队队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9年6月起,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红八军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理主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政治委员、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3科政治委员、教导师政治委员等职。1938年3月受中共中央委派担任新四军政…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都市文化娱乐空间由于各种党政势力的介入,时常成为政治话语的表达场域。在北伐战争的风云变幻时期,汉口民众乐园作为城市文娱中心,却因为时代的需求而主要扮演着政治空间的角色,在其间上演了一幕幕政治演出,以达致社会动员和政治控制的效果。不同阶段,汉口民众乐园的政治活动呈现出不同的主题: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时期,它是国共两党唤起民众反帝反军阀革命热情的阵地;在国民党一党"继续北伐"时期,其俨然国民党构建国民党一党专政合法性的工具;北伐战争后,它则成为国民党宣传反共思想的基地,使得都市文娱空间呈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与工具性。  相似文献   

17.
1926年至1927年的北伐战争,是中国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江西是北伐战争的第二个主要战场。在北伐战争中,江西的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江西的工农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和湘、鄂、粤诸省一起,汇成大革命时期全国工农运动的中心区域,为后来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红色政权的建立、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宋庆龄与邓演达,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然而,在三十年代前后,他俩在为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共同奋斗的历程中,却出现了思想分歧,走着不同的反蒋斗争道路。探讨这一问题,将使我们获得宝贵的历史启示。宋庆龄与邓演达是革命战友,年仅相差两岁,革命生涯相似,人格都十分高尚。他俩在国民革命时期,力主国共两党合作,不遗余力地参与领导和推动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后,他们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本质,主张推翻南京国民政府;为抗议蒋介石集团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蜀汉人口数量锐减的问题。在蜀汉统治的地区,两汉时期的人口发展非常迅速,而到蜀汉统治时期却出现人口数量锐减以及人口发展十分缓慢的问题,其原因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党二十八年民主革命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大的扭转危机的历史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在这两次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中,毛泽东都起了扭转乾坤的作用.第一次历史性转变,即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失败了,共产党员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近六万人减至一万人,革命陷入了危机.扭转这次危机的历史转变由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等拉开了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