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人民出版社最近出版 11卷《华夏审美风尚史》 ,30 0余万字。北京的部分专家学者对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出版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认为《华夏审美风尚史》提出了一个过去美学研究中没有出现过的“元命题” ,是美学研究领域中的原创性、开拓性著作 ,它拓展了美学和美学史研究的领域和视野 ,提出了美学研究的新范畴 ,重新界说了美学研究的对象 ,丰富了美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是当代美学研究中的一项重大成果。本书的出版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重建新时代的审美风尚 ,将产生积极影响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会专家对此套书的评…  相似文献   

2.
顺应生态美学研究良好的发展态势,山东理工大学生态文化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撰写的《生态美学丛书》的出版。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探讨生态美学的平台,从而得以在国际美学的大舞台上展现中国传统美学深远而宽厚的智慧。以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者严肃而审慎的思考。丛书中论及的当代文艺学转型、生态存在论美学、文艺生态审美、当代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等问题,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等多重审美关系,是对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也是对生态美学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科学预见。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学与美学史研究的新的切入点 ,“当代审美文化研究”是 2 0世纪最后十年国内美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 ,成为美学研究中一个新兴的学科方向 ,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姚文放教授经过多年潜心探索 ,新近出版了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当代审美文化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9年 10月版 )一书 ,为近十年来审美文化研究中不可多得的一部力作。综观全书 ,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特别注意。第一 ,文化批判的学术立场。文化批判既不同于政治批判、道德批判 ,也不同于经验形态的批评或评论 ,它所依据的是文化的内在逻辑 ,以文化的健全性、合理性和生长性…  相似文献   

4.
新审美主义(New Aestheticism)是“理论之后”西方理论界以文学为本位而兴起的文学批评思潮,在呼吁重建文学制度的过程中整合美学话语时形成的概念和方法。新审美主义一方面强调具体文本的独特性与互文性;另一方面保持着对社会政治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它既不是彻底转向旧式“审美”,也不是彻底偏离“文化”研究,而是试图在文本的事件性与事件的文本性之间建立新的平衡,经由文本细读重新定位文本的文学性、审美性、事件性以及实践性,呈现出文学向文化全面伸展和文化向文学开放的新的实践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5.
历代美学家在汲取和继承先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和深化美学研究的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也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代不同,审美标准和审美情趣各异。只有新的美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需求,这种审美意识的发展无疑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新时代的美学观来源于新时代的现实,换言之,时代的发展和更新也意味着必将导致美学观念的更新。如今,已由经典美学体系转向具体的审美体系,《修辞论美学》正是这种转向的一部分,它代表了审美文化的新趋势,开辟了一条新的美学思路。我们可以从中发现…  相似文献   

6.
文化转型期必然是多元期,应让各派美学自由地、充分地发展,不仅哲学、美学研究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且应用美学也应大胆去搞,雅、俗审美文化要共同发展,和谐地思考与研究,共同着眼于美学事业的健康发展。美学研究不存在危机和困境,即使有困境也就更有希望,没有绝对的坏事。国际美学研究的趋势是从封闭的象牙之塔走向现实的生活实践,这预示着思辩美学观念向实用美学观念的转化。美学必然走向实践,中外美学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7.
置身美学研究三十年,王杰教授一如既往地致力于现代美学的理论发展与学术建设.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立场,他的美学研究突入审美幻象的理论空间,介入当代审美文化现实,全面审视现代审美文化发展历程中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及其实现问题.王杰以扎实缜密的问题意识和严肃认真的研究态度,努力探索建立现代美学体系的理论方案,拓展了现代美学的发展空间.无论是那些可见的成绩,还是那种诚挚的努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考量的.  相似文献   

8.
饶静 《理论界》2008,(5):172-174
当代文化研究中,强调“审美无区分”有助于美学从审美自治的幻想中走出来,从而使美和艺术更好地发挥认识和批判功能,也有助于实现美学学科的正义。另一方面在审美泛化的年代,文化研究则应在其内部区分文化和艺术,唯有施行“文化区分”,才能使以美学的公正概念来审视文化研究成为可能,是美和艺术对广义文化研究的批判和甄别。  相似文献   

9.
休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审美状态。中国传统美学以艺术和美为研究对象,其经验性和非体系性的特点体现了古人心灵自由跃动和精神逍遥无拘的特点,这正是中国传统休闲文化的最根本特点。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美学,充满人生智慧的美学思考,饱含丰富的休闲智慧,这对于以审美经济为基础,过分注重消费化、娱乐化的当代休闲文化应当有所启示。休闲的内在化,建立起真正适合本民族的当代休闲文化,传统美学应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各种方法与现代化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证。文中指出目前研究中国美学史的方法可归纳为四种:文艺思想与哲学思想渗透法,审美范畴、审美命题系列法,审美文化起源法与文艺思潮衔接法,审美文化与审美思想印证法。 在论述中国审美文化的特殊性时,作者指出感悟中国审美文化之形象时,往往产生言不尽意、言不逮意的矛盾,即文本与解构的矛盾。 本文认为中国美学的特殊价值在于系统性与体系性、系统性与感悟性、鉴赏式与品评式、人物性与个体性。  相似文献   

11.
陈文忠  孟瑞 《中州学刊》2007,2(6):234-239
近二十年来,学界围绕审美文化展开了广泛的研究,涉及审美文化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施方略、审美文化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审美文化的当代性、审美文化的研究与美学学科和美学史的关系、审美文化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颇多,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深入,如审美文化的当代性、审美文化与审美教育的关系以及审美文化与当代媒介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审美意识形态论关于“审美”的理解以浪漫主义美学为基础,注重审美的无功利性与自律性价值,但这种“非现实性”的美学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及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差异和冲突。因此,新时期的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建构难以解决其理论基础的深层断裂问题。在当代文化现实与学术语境中,审美自律论作为一个历史性范畴受到广泛质疑。各种肯定审美的现实性、强调“艺术与生活统一”的生活美学观逐渐确立起来。而马克思主义美学本身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生活实践美学,它关于审美现实性内涵的理解应当成为我们认识文学艺术审美性的前提,也应当作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鲁涛 《云梦学刊》2010,31(3):28-28
《美学原理》(叶朗著)2009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继承北京大学蔡元培、朱光潜、宗白华的美学传统,立足于中国文化,以“意象”和“体验”为核心,系统讲述了审美活动、审美领域、审美范畴和审美人生等方面的问题,最后归结为提升人生境界。本书内容丰富、新鲜、生动,文字明白通畅,插图优美。  相似文献   

14.
郭勇健 《学术月刊》2023,(7):142-151
美学应当具有两个维度,即作为知识/科学的美学和作为生活/文化的美学,或简称为“系统美学”和“审美文化”。系统美学属于“理”的研究,审美文化属于“事”的研究;系统美学的言说方式是美学概念、命题、论证,审美文化的言说方式是审美意识、警句、描述。为美学扩充一个审美文化的维度,就能超越美学的知识论取向,并化解理论与实践的对立。超越美学的知识论取向,并非否定美学是科学或知识,而是主张美学不必囿限于科学或知识。作为知识/科学的美学源于西方,作为生活/文化的美学则是非西方文化也拥有的。在审美文化的意义上,应当承认古代中国已有了美学。“中国美学”同“日本美学”一样,通过美学的审美文化之维而获得合法性。“中国美学”也有两个维度,即古代审美文化的维度和现代系统美学的维度,前者无需索要普遍性,后者亦可追求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巫晓燕 《理论界》2007,(10):176-177
都市审美文化兼具了美学与社会文化学的双重指涉,对研究辽宁都市文学的文化内涵、美学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都市审美文化的视野中,可以从作品的文化意蕴、审美精神、审美形态、审美困境等方面对辽宁都市文学展开研究,从而使凸显当下辽宁都市文学本质的多重侧面得以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6.
从先民在蒙昧时期以“草裙”作为最早的服饰开始,也就有了服饰审美文化。其后,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先民的眼饰审美意识又有发展。中国的服饰美学迄今已有六十万年以上的历史。但是,尽管我国的服饰审美文化及其美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到21世纪新世纪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中国服饰美学史。没有想到,新世纪第一年的岁尾,2001年10月,由蔡子谔教授以一人之力,十年之功独立完成的180万字的煌煌巨著《中国服饰美学史》,已经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这不仅在我国美学研究史上所未有,就是在世界美学研究史上也是不曾…  相似文献   

17.
山东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审美学》,是一部具有新意的美学专著。作者王世德,现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四川省美学学会会长。在长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王世德先生联系实际,独立思考,积累了许多关于美学研究的宝贵意见。《审美学》就是这些意见的汇集和总结。在这本近四十万字的著作中,作者不追求一般美学概论面面俱到的完整体系,毅然舍去了许多人所共知的一般美学理论的论述,而把重点放在当前美学界和读者存有疑难和争论的问题上,致力于回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美学问题,这就使这本书具有了探讨性、论辩性、研究性的特点,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作者认为,对于美学上的许多重点和难点,不应当采取回避的态度,也不应当为了稳妥而人云亦云,而应当  相似文献   

18.
评彭立勋《美学的现代思考》程文超彭立勋教授长期致力于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新时期以来,他陆续出版了《美感心理研究》、《审美经验论》等富有创意的力作,颇得学术界好评。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论文集《美学的现代思考》,更全面地反映了他对当代美学...  相似文献   

19.
美学研究进人90年代,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美学家开始摆脱精英情结,从审美文化角度介人当代世俗生活;一是在学术研究日益本土化的大趋势下,对古典美学的文化性阐释成为一种重要的潮流。刘士林先生的《变微之音——大众审美中的道德趣味》,应该是这种时代性学术转型的成果。但是,刘著与我们近年来习见的此类著作又有很大的不同。他从美学的角度谈道德问题,从当代审美文化的角度重释历史遗产,并试图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到一种内在的血脉联系和逻辑演进的必然性。刘著的出版是美学与伦理学由分离走向融合的新标志。关于这种融合…  相似文献   

20.
<正> 由孔庆亮等同志编著的《审美经济》一书,已由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这是经济美学研究方面的一项重要成果. 纵观美学的研究历程,已经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虽然各个阶段各自研究的重点不同、方法不同,但以艺术为中心,以纯审美性活动研究为中心这一点则都是相同的.马克思的审美经济思想的产生,为经济美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从而扬弃了传统的、古典的以纯审美性研究为中心的观点.进入本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日益开阔,对经济美学的研究方法也日新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