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和谐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能否谋划和解决好“三农”问题,对构建茂名农村和谐社会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在构建和谐茂名的总体目标下,构建茂名农村和谐社会,应切实抓好七方面工作:确立新形势下茂名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创造宽松环境;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社会公共保障; 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建设好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领导。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为了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正确方向,最根本的就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柱;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泛的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3.
王斌  李康平 《东岳论丛》2006,27(6):125-128
从政治学的理论视角,阐述构建和谐社会是政治指导思想与政治目标的高度统一和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与政治建设本质要求的有机统一;坚持“五个统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立场、政治原则的有机统一;提高执政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与政治建设能力的有机统一;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与政府管理与建设新任务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4.
徐鸣 《兰州学刊》2006,(1):124-127
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理论渊源、时代背景、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特征,和谐社会与小康社会、政治文明的关系以及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对当前国内理论界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理论资源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启示和借鉴价值的中外思想家的社会和谐思想,无论是中国先人还是西方思想家的和谐社会理想都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基础地位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根据马克思的和谐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必须遵循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底蕴。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指导性的我党最新理论成果,包括“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理念”和“和谐社会理论”三个最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李凤斌  郭宏升 《阴山学刊》2005,18(6):109-113
2005年8月1日—5日,以“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主题的中国政治学会2005年年会在包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就和谐社会提出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怎样构建和谐社会以及政治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研究内容等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7.
张淑琴 《东岳论丛》2006,27(5):52-54
“构建和谐社会”本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证全面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前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要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突出八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之关系,从社会属性看,其本质都是社会主义,表现在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从发展战略目标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人类社会的美好追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奋斗目标,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属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都具有阶段性,但小康社会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从内容构建看,三者相互交织、互相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证,全面小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条件,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战略举措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即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应该是民主的社会、富裕的社会,而且还应该是和谐的社会;同时也表明了我们党对执政理念和治理社会的理念有了新的发展和完善。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公平正义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和谐社会”包括…  相似文献   

10.
论先进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进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的先导和灵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先进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向仪,能够确保和谐社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目标模式的科学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粘合剂,能够把具有不同自由意志和思想激情的社会成员整合起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阀,能够形成一种特有的“安全”与“维稳”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进器,能够提供建设和谐社会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11.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当前,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进一步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尤其需要遵循系统连续式与分散主体式相结合的内容设计原则,构建科学的适合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绩效评估体系,以及营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独立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2.
常丽艳 《理论界》2007,(4):30-31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认真落实这一要求,对于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红波  谭娟 《云梦学刊》2007,28(2):155-158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时局,大众媒介本身的历史使命以及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等三方面的现实决定了农村信息供求体系建构的必要性。而具体建设途径有三条:一,均衡媒介资源分布与配置,构建传播渠道、手段的多元化格局;二,兼顾效益平衡原则与媒介多功能的发挥,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三,构建“政府媒介受众”关系和谐的农村信息供求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已成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标志着“和谐”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现实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迫切要求。要成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以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作为思想指导以及具体的目标选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民主化,注重制度创新,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关于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和意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条件和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等方面,对当前理论界关于“和谐社会”问题研究的成果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举  王伟 《学术论坛》2005,(7):31-34
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其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努力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保障、政治保障、精神支撑和社会条件,促进“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蓓 《理论界》2008,(4):175-176
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社区文化建设对于群众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本文从社区文化建设出发,就“坚持审美理想,提升文化品味”、“尊重自娱性,引导随意性,鼓励创新性”、“强化文化意识”三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个体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前提条件;是调节人际冲突,维持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相互悦纳,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我们要全方位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和谐打造坚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依据在于: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揭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既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问题,又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理论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公有制为主体”为和谐社会构建确立了正确方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为和谐社会构建注入了不竭活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了制度保障。解读这些思想,对我国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