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地工业”模式促进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飞地工业”模式在全国一些地区迅速发展,该模式对区域间经济均衡发展起到一定作用。深入探讨“飞地工业”模式的内涵、理论基础,总结目前“飞地工业”模式的类型以及“飞地工业”模式发展中的争议。结合非均衡发展理论,分析“飞地工业”模式发展的内部环境和外部条件,对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飞地经济”是一种跨地域的经济合作模式,对打破各地行政区划束缚,节约投资成本,实现两地要素最优配置,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先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归纳总结出了“飞地经济”发展一般的模式;在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飞地经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该区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最后通过提出有利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飞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对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3.
积极探索和研究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有助于建立东部发达地区和青海产业转移的新平台,有助于整合区域优势和优化空间布局,推动青海区域协调发展和青南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本文基于对口帮扶政策以及飞地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青南地区特殊区情,提出了发展飞地经济的区域模式和路径模式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西部城镇化路径:理论探索与现实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城市化道路选择的理论发展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 ,一方面要看到城市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主要体现 ,另一方面 ,也不能“唯城市化”。西部地区在城镇化建设的道路上 ,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资源优势 ,选择新型的城镇化模式 ,创建绿色城镇 ,并由此带动相关的绿色产业。  相似文献   

5.
发展"飞地工业":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愈加不平衡.进入21世纪以来,"飞地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先后在国内一些地方悄然兴起.在现阶段发展"飞地工业"适应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可供选择的现实模式和有效路径.本文阐述了"飞地工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现有案例以及积极意义,并提出现阶段发展"飞地工业"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飞地经济是利用"飞地"战略发展本地经济的一种经济模式,在大庆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飞地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大庆市飞地经济的实践,从制定发展飞地经济规划、发展跨区域飞地经济建设等9个方面系统提出大庆发展飞地经济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部城镇化发展的概况进行综合分析,针对目前西部地区城镇体系不健全,城镇发展质量低、效益差的问题,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实施城镇化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城镇化要有自己的准确定位。由于乡镇企业的发展,许多原先的农村已具有了城镇的特点,成了名副其实的“准城镇”。现今的“准城镇”符合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准城镇”是我国农村城市化不可逾越的一个雏形阶段。  相似文献   

9.
新经济时期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和新趋向使得转移方和承接方的竞争更加复杂和激烈。协调双方利益关系实现其共赢是保持产业转移健康发展的关键,而飞地经济模式是实现双方利益均衡的最佳模式。飞地经济模式打破了传统产业转移模式的规模、内容、基础、利益目标,以双方政府为组织者,政府和企业多元管理,以互惠互利为利益共同点,通过建立两地政府和投资商三方合作机制、土地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的利益平衡机制、招商及投资过程中的利益调整机制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等多种利益协调机制,实现产业转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相比较城市化率而言,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更应注重城市化质量.只有产业发展良好、就业充分,才能避免在快速城市化中形成大规模的贫民窟,防止形成城市内二元结构.高质量的城镇化建设必须同产业结构发展相结合,而我国大多数中西部地区的乡镇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没有工业或者商业优势,很多只是“消费性城镇”.中国城镇化战略规划必须思考如何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并将产业发展、三农问题等诸多问题纳入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范畴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范畴 ,体现我国向现代化转变的过渡性特色。“农民工”问题本质上是农民问题。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产生“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基本条件。在我国的特殊条件下 ,“农民工”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生力军。但是 ,“农民工”所面对的歧视性待遇 ,又会制约着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积极发展小城镇 助推西部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西部城镇化进程是西部地区在“十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落实十六大提出的“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体现,积极发展小城镇则有助于西部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积极发展小城镇是加快西部城镇化之必然城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水平的衡量在很多情况下仍然以非农人口比例作为量化指标。提高城镇化水平意味着大量农村人口将离开农村,小城镇便是他们落脚点的现实选择。1、西部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理想之地西部与全国一样,加快城镇化进程必然面临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探索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城镇化道路是当前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没有走一般意义上“离土又离乡”的城镇化之路,而是借助文化旅游业的特色发展,“离土不离乡”地带动全县超过50亿元的大产业。村民们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到思维方式,完成“不离本土的城镇化”,这给中国探索新的城镇化之路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城镇发展战略选择对西部大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西部地区今后城镇发展的战略指导原则及其一些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常态下西部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挑战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扩大内需、“一带一路”及“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等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度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偏低、生态环境恶化、节能减排压力大等,又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西部开发依然位居国家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四大总体战略之首,“一带一路”新战略昭示了西部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方向和新蓝图;西部开发需要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也需要东、中部地区给予更多实质性支持;西部地区要增强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现代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城市农民”现象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移民加速了库区城镇化速度,但由于移民的特殊性使其在市民化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之,库区产业化发展不足,非农就业岗位缺少,社会重视不够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在库区城镇产生了新的社会现象—“城市农民”。“城市农民”现象的出现是需要我们思索和解决的。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主要包括自下而上的市场驱动型和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模式,其实施步骤分为产业化战略、集群化战略和联盟式战略。实施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战略要把握三个原则:即侧重发展景区型集群、选择政府推动型集群化发展模式、强化集群战略的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8.
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独特性最明显、类型最丰富、聚集度最强的地区,是我国21世纪旅游业发展潜力主要后劲所在。旅游业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先导作用和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特殊作用,“西部大开发,旅游应先行”正在成为共识。 就发展旅游业而言,贵州在西部有着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贵州大力发展旅游业既提供了机遇,也面临挑战。21世纪,贵州旅游看什么? 一、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启示 旅游业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战后旅游业发展趋势表明,它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为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战略契机。研究基于西北地区2000-2016年省级层面数据,对"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下西北地区城镇化与旅游业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与旅游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西北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是促进旅游收入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第二,通过对"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前后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旅游收入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为西北地区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促进城镇化和旅游业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提高农民的收入 ,通过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以减少农民数量来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最有效的途径。解决农业问题的实质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而城镇化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解决农村问题实质是在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向城镇转变。因此 ,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加快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