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 ,朱熹的《大学章句》和王阳明的《大学问》在认识论上的不同源于二人师承的不同、本体论的不同。但这种不同其实质上只是认识形式上的不同 ,二者归根到底都是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践履封建道德服务的。同时 ,从二人认识论角度亦可反映出中国哲学重德性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儒家与道家对“道”的论述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通过在本体论意义上的“道”和在认识论意义上的“道”的比较 ,可以发现儒家、道家哲学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缺乏理性 ;二是经验色彩浓厚。因此可以认为 ,儒、道两家哲学的价值重心是人而不是物  相似文献   

3.
《哲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集中了李泽厚《历史本体论》《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等重要著作的精华,浓缩反映其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的概貌。全书以伦理学、认识论、存在论三大纲要,建构了一个能够代表现代中国哲学水平,具有人类性与历史感、经验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的根本性质是指实践的总体性和基础性,这种实践与人是统一和协调的关系,我们应当实现实践基础上的自然维度和社会维度的统一,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观首先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其次是具有认识论意义的,最后是具有历史哲学的特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是伦理生存审美的学术语境.审美共通感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机制.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是伦理生存审美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建基于价值性的实践本体论与中国传统儒家智慧会通之上的伦理生存美学在实质上是中国传统心性伦理学的现代性形态,是当代中国哲学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认识论转向”的本体论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和哲学史研究中,有一个流行甚广、影响甚大的观念,那就是认为整个哲学经历了一个从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转向———现代“语言学转向”的演变过程。应承认这种概括有一定理论依据,因而在特定条件下具有某种解释力。但是,任何普遍性的概括都不免以遗漏和牺牲具体性和差别性为代价,如果把上述哲学史演化模式绝对化,甚至视为理所当然的理论教条,那么就可能模糊哲学史的真实面貌,并遗漏重大的哲学问题。在本文,我们将通过对“认识论转向”的具体分析来说明这一点。我们的基本观点是:把“认识论”与“本体论”并列为两个独立发展阶段的观念是不严格和不准确的,相反,在所谓“认识论转向”后面,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本体论意蕴,“认识论”并没有如通常所理解的那样实现相对于本体论哲学的“根本转向”,而是与本体论不可分割地内在联系在一起。因此,当使用“认识论转向”来总结近代哲学并以之与“本体论”相区别时,我们应对这种概括的特定意义和理论有限性保持清醒的自觉,以免导致对复杂的思想史的简化和对重大哲学问题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本体论问题 ,当前学界争议颇多。本文认为 ,虽然本体论并不能涵盖全部哲学 ,但本体论问题的解决方式 ,对于一个哲学体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关于本体论的理论 ,就没有哲学。尽管世界是人的世界 ,人无法撇开人自身、撇开人作为主体来谈论世界 ,谈论世界的客观性 ,但这并不能否定本体论问题的重要性 ,不能将本体论转化为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无视世界的客观性 ,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必然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西方哲学史上,斯宾诺莎的地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斯宾诺莎哲学的性质究竟如何,却很难说在学术界取得了真正一致的看法。根据长期以来的一种说法,斯宾诺莎的哲学本体论或世界观是“唯物主义的一无论”,而他的哲学认识论则是“唯物主义的唯理论”。这种说法是成问题的。因为如果唯理论可以“唯物”的话那么反映论也就可以“唯心”了。但是哲学家的认识论又的确与其本体论或世界观是一致的。从历史上看,凡以不同的方式主张世界的本质和基础是不依赖神、人和人的思想的客观实在的哲学家,便会在解决人的认识的本质和规律的问题上遵循从物到感觉或思想的路线;反之,凡认为世界统一于某种精神原则、逻辑构造或经验要素的哲学家,便在认识论上遵循从思想或感觉到物的路线。斯宾诺莎当然不能例外。因此,对他的“唯物主义本体论”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是一种话语,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这种语言哲学定位是后现代公共行政学家借鉴当代西方哲学的结果,以哈贝马斯的自然语言和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哲学,把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的现象学作为其话语理论的哲学基础,使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建立在认识论和本体论合一的哲学层面上,从而完成了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建构,实现了对传统西方行政理论的全面解构和超越,为建构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及其民主行政主张开拓新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庸》是一篇重要的儒家哲学经典文献,它以道德本体作为始基,以道德主体作为核心,阐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会和自然中的立身原则和行为规范;它所包含的道德本体论、道德主体论、德性伦理政治论、德性宇宙论思想,集中展现了儒家包容性的人文主义精神;它所高扬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当今人类重建道德心理基础、恢复信赖社群与和谐宇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管理哲学是儒家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合一"观的角度,儒家管理哲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唯人则天"的管理本体论;二是"知行合一","知治一致"的管理认识论;三是"义利合一","义以生利"的管理价值论。这三个方面构成了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2.
"自我意识"是人的内在规定性,也是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和出发点.哲学在思考人的问题时,曾经长期囿于内在的意识范围.然而,人的自我意识的矛盾结构不过是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人与自身的矛盾关系的观念形式;人只是从特定自然选择下的特定生物发展而来并永远受制于自然,这一经验的事实也要求哲学在思考人的问题时,不能只取形上的、超验的态度,而必须参照经验包括人的生理的和文化的经验性特征.哲学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关系,可用中国俗语"亲兄弟,明算账"说明之.  相似文献   

13.
王志军 《北方论丛》2005,1(3):136-139
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说,就是一个本体论产生、发展、沉浮、演变的过程。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有双重态度: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的核心就表现在对传统哲学绝对的、与人分离的抽象本体论的彻底扬弃,同时,马克思并没有忽视它所提出的问题,即社会精神生活,如哲学、宗教、道德,不仅具有认识论的特征,而且具有崭新的意义、价值、理想的本体论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任何真正的哲学或形而上学思考 ,总是难免陷入无底的深渊之中 ,它要为一切理论思考提供前提和基础 ,而自身却难以确定一个不可置疑的基础和前提。本体论或形而上学曾是西方哲学的第一哲学 ,这种作为最高原理和原因的学说力求为其他部门哲学和全部人类文化奠定基础 ,但它先后受到康德认识论反思的批判 ,马克思实践观点的颠倒 ,胡塞尔晚年“生活世界”概念的超越 ,海德格尔生存论作为“基础本体论”优先地位的颠覆 ,六、七十年代以来 ,更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摧毁和解构。上述本体论批判的思路各不相同 ,但却表明任何形态的哲学本体论都不是勿…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本体论概念遭到很多曲解和滥用,不少学者把本体论概念放在一个发展理论的至高无上的位置,认为没有本体论研究就无法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进步。这种看法既源于哲学中本体论问题的深远影响,也源于一些学者对本体论、认识论等基本哲学概念缺乏全面认识的情况下盲目推崇本体论概念的价值和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哲学中本体论概念与认识论概念的发展史及其关系,强调认识论分离和独立于本体论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前提。进而,作者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际关系学者容易在本体论问题上陷入的几个误区和滥用本体论的主要形式。最后,作者提出,本体论概念在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作用非常有限,社会事实本体这样的概念并不能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提供一个真正坚实的本体论基础,以本体论的研究来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只是一种虚构的承诺。  相似文献   

16.
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都是传统本体论,存在论的译名并非仅仅是名称的转换,而是哲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标明和提示着现代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区别。实践论是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统一。它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了科学与价值,实是和应是。马克思实践观的人文关怀和价值维度就是马克思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哲学基础是实践存在论、社会(历史)认识论和实践人本主义三位一体的实践论。  相似文献   

17.
儒学在形成之初,就诞生了丰富的历史哲学思想。孔子、孟子、董仲舒、二程、王夫之等建构了传统儒家的历史哲学。到了近代,由于社会的变迁以及西方现代研究方法的引入,儒家历史哲学出现了转型。其结果,儒家历史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体系更为完备。这对于中西历史哲学的互鉴,对于中国哲学整体体系的建构,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历史观是统一的,统一的基础在实践。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引起哲学观和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实践观与本体现根本对立,它把哲学的追求和旨趣从永恒不变的形上本体引向人生活于其中的关系世界和意义世界。实践本体论只想用“实践本体”代替“物质本体”,而不想从根本上改变本体论思考世界的方式。这就是它的失误。  相似文献   

19.
寓言是先秦诸子论证其思想与哲学而广泛采用的重要语言形式,使用寓言故事以陈述事理是春秋战国时期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技巧,而在先秦诸子书中,“寓言”数量之丰富、风格之怪异、使用之自觉,首推《庄子》①。与其他诸子相比,庄子不仅对于现实社会政治、人生处世态度有一套不同流俗的、系统的认识,而且他的这种认识是建立在自觉的哲学本体论和世界观基础上的,其书便系统而明确地阐述、论证了其哲学观念,他对作为交流与传达工具的语言的功能也有着清醒、自觉的认识,因之,《庄子》书中丰富、怪异之“寓言”与其世界观、本体论、认识论…  相似文献   

20.
在拙文《评现象学的人道主义》(见《哲学研究》,1983年第11期)一文中,我评述了现象学人道主义的本体论、认识论意义和基础。本文意图从另一角度评述现象学的人道主义,即评述现象学人道主义的方法论、价值论意义和基础,以求对现象学的人道主义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比较全面的认识。因为在现象学的人道主义中,人的意味与经验科学的根本对立不但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意义,而且也具有方法论和价值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