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远光  唐文乐 《理论界》2008,6(2):86-87
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八议”、“官当”、“请”、“减”、“赎”等制度表现了刑法上的身份等级。太平天国运动、清末修律以及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有关公民平等的立法活动,初步确立近代社会中的公民平等。从身份等级到公民平等转变基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多方面的原因,对加快社会进步和推进民主化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成长机制张星久一、引言众所周知,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种由君主独占国家最高权力并采取君位世袭制的专制政体。从现代民主政治的立场上看,这种由个人意志决定国家命运、以追求一姓私利为根本目标的“人治”和“家天下”政治,无疑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两次鸦片战争只唤醒了少数有识之士,而甲午惨败却震撼了整个民族,牵动了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甲午战争加速了清朝封建统治集团的分化,推动了清朝19世纪末的改革。尤其光绪帝受战败的刺激在政治上决策维新,经济上鼓励民间投资近代企业;甲午战争加速了封建士大夫和广大民众的觉醒,使一部分封建士大夫走上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之路,一部分封建士大夫走上了维新变法的政治改革道路;与此同时,孙中山创立了兴中会,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武装斗争迈出了民主革命的第一步。空前的国耻和深重的灾难促使中华民族实现了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4.
几十年来,“封建”这个词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社会中常用,文章里常见,口头上常说——例如“封建主义”“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头脑”“封建道德”“封建残余”“封建势力”“封建习惯”“封建文化”“封建本位”“封建意识”“封建割据”“封建政治”“封建地主”“封建文人”“封建官僚”“封建家庭”“封建传统”“封建士大夫”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中共在苏南新区土改时面临的新情况是:南方各省农村不仅封建宗族制度和宗法势力普遍存在,并在乡村社会政治活动中有很大影响力,而且在土地占有方式上存在着大量“公田”。这些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公田”,为宗族中的有权有势者把持,成为他们变相的“私田”,以此构成了封建宗族制度的经济基础。在新区土改运动中,中共以强大的政治威慑力为后盾,不仅没收了宗族势力占有的土地,摧毁了宗族制度的经济基础,而且打倒了把持乡村社会政治权力的族长,没收了祠堂,焚毁了家谱,彻底摧毁了宗族制度,瓦解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势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治文化和谐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处在基本和谐的状态,但也存在着商品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不强;公民意识薄弱,臣民意识浓重;等级观念深厚,平等意识贫乏;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特权思想严重,民主、公平意识缺乏;平均主义思想影响甚广;德治传统历史悠久,法治进程举步维难;党的指导思想的主导地位有待强化;管治意识过强,服务精神不足;政治理想淡漠、政治信仰模糊等不和谐现象。导致当前中国政治文化仍然不够和谐的深层次原因是传统政治文化的历史惯性和西方政治文化的强势渗透以及当今中国社会转型而引发的现实政治文化的不断嬗变等多重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7.
封建郡县之辨生动展现了儒家政治哲学的制度维度。从儒家政治哲学的视角看,依据各个制度的组织原则以及封建要素与郡县要素之间的交互融合程度,可以将历代封建郡县之辨所关涉的制度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封建制、郡县化封建制、封建化郡县制、郡县制。封建制与郡县制容易造成较大的政治危机,无论“其专在上”还是“其专在下”,都不利于维系共同体的道德生活和政治生活。因此,能够更好地平衡仁与义、家与国、伦理生活与政治生活的郡县化封建制和封建化郡县制在整体上要优于另外两种制度。而在内部稳定和外部威胁的双重因素影响下,历史上的中国政治制度最终演变为某种程度上的封建化郡县制。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下的政治运行机制呼延显岗中共中央党校政治运行机制是政治主体的权力配置及其运行过程。政治运行过程包括:政治决策、政治执行、政治监督、政治参与四个环节。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封建专制政治制度下的政治运行机制。“皇帝,至尊之称。皇者,煌也。...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封建制度早已土崩瓦解了,然而,腐朽的封建意识形态,至今在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散发着毒气。反映在政治上,封建专制时代的一套腐朽作风还有不小市场,如某些领导同志中,特权思想与家长作风严重存在,相当一部分群众中,“忠君”思想、奴隶主义根深蒂固,致使林彪、“四人帮”一伙利用封建主义余毒,制造现代迷信,大搞封建君主专制式的统治。反映在组织上,干部职务的终身制,论资排辈,宗族门阀土义,行帮思想等,深得一些人崇尚效法,致使封建官僚之风在新兴的国家机器  相似文献   

10.
论明清的封建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是中国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开始崩溃的时期。由于社会阶级矛盾的更加尖锐和复杂,统治者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进一步强化了封建专制,使封建专制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考察一下明清的封建专制,对于了解和批判直到现在还在影响我们社会生活的专制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家长作风等是有帮助的。本文只就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两个主要方面略予论列。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在《论明清的封建专制》一文中,曾就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两个主要方面,论述了明清封建统治者,为维护日趋没落的封建制度,进一步强化封建统治,使封建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考察一下明清的封建专制,对于了解和批判直到现在还在影响我们社会生活的专制主义、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家长作风等等是有帮助的。现在我感到意犹未尽,特再就政治制度、封建特权和君臣关系等三个方面,略予论列。  相似文献   

12.
清末教育改革、教育立法是中国近代文化、政治领域中惊天动地的事件,导致这一巨变的直接原因,是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封建旧教育制度的腐败至极。清末统治者将“中体西用”确立为立法指导思想,深刻反映其封建顽固性和近代实用主义倾向,而多样化的立法运作机制则反映了立法的活跃局面和欠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韩非的“法、术、势”理论,不少研究思想史的同志给予很高评价。一个代表性的说法是:“韩非建立的以法治为主的法、术、势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适应了当时封建地主阶级即将取得统一政权的形势,为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政治思想的基础。”(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史简编》一七九页)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这个理论是不是韩非创建的?它真的为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吗?  相似文献   

14.
西汉“致仕”成制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仕制度标志着封建官制在本质上具备了完全的性质和意义,其成制于西汉的社会条件包括:大一统的封建强权是政治保证,官吏招聘制是直接动力,经商风潮盛行打开了通道,健全的学校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用人之术的兴起促其趋于完备。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文化中深富道德和权威原型意义的“父亲”形象,曾被五四先驱者们作为封建专制思想的代表者押上历史的审判台。充分揭示“父权”及整个封建思想的残酷、冷漠和腐朽,一度是五四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经历了剧烈的政治动荡之后,三十年代文学中的“父亲”形象呈现出了新的面貌。其中一部分作家作品继续沿着五四文学的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的传统,将“父亲”作为封建专制思想的代表者来批判;一部分作家作品则感应着“红色三十年代”的革命情绪,将“父亲”作为政治的和阶级的代表来表现;一部分作家则着眼于自然的、健康的人生形…  相似文献   

16.
围绕着“封建”与“郡县”所进行的制度选择、政治争论和观点碰撞是中国历朝历代的一个热点政治课题。在广泛收集史料的基础上,借鉴现代政治学的视野可以发现:中国历史上的封建与郡县之争,既非儒法之争,也非分权之争,而是两种国家结构形式之争,根本目的都是为皇权的实现寻找恰当的途径和手段。二者不是彼此分离的,在政治实践中,封建与郡县往往是有机融合在一起,藉以寻求国家统一与地方活力之间的合理平衡。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不变”是:坚持大政方针不变;坚持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内容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变,“坚持开放政策不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不变;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不变;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指导方针不变;坚持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根本宗旨不变;培育“四有”人才的最高价值目标不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不变。这些“不变”是针对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提出来的,对两个文明建设、思…  相似文献   

18.
封建家长制,是封建宗法的家庭制度。它以家长为家庭的“至尊”,其他家庭成员人身依附于家长;若干家庭又隶属于封建大家族,族长是大家长;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统治则建立在其上,由封建家长、族长形成基础,以各级地方“父母官”为中介,以“家天下”的皇帝为顶端。对封建家长制及其道德观念的批判,是民主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试图通过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期间对封建家长制批判的考察,作为当前批判和肃清封建家长制残余的借鉴。戊戌变法时期对封建家长制的批判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制造舆论,发动变法运动,进行了我  相似文献   

19.
对于生活在大陆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不知道和未使用过“封建”一词的,如称秦汉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社会为“封建社会”,称各种落后、腐朽、反动的制度、思想、习惯乃至人物为“封建专制”“封建阶级”“封建帝王”“封建官僚”“封建军阀”“封建文人”“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封建迷信”“封建愚昧”“封建糟粕”“封建头脑”“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封建习俗”……然而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在其新著《“封建”考论》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中对此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如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并展开“封建论”。  相似文献   

20.
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教育。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新中国取得了以下历史性成就: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的政治制度基本确立;创造性地提出了“矛盾学说”;代议民主政治初步运行。同时,这一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存在以下不足:意识形态色彩太浓,受苏联模式影响太多,兼顾中国国情不足;执政党权力太大,对党政关系的制度规范不够;政治精英在政治生活中起主导作用,政治制度特别是立法制度的权威不足。分析建国初民主政治建设的得失,对我国目前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