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当今传媒低俗化的深层原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奕 《云梦学刊》2009,30(2):39-41
近年来,由于传媒竞争的加剧、传播观念的扭曲、传媒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以及监管的缺失,传媒低俗化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治理传媒低俗化,应将党的领导和政府监管、传媒自律、行业规范、公众监督以及提升公众传媒素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遏制传媒低俗化的网络式的制约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3G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已经置身于传媒多样化、传播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感受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深刻变化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越发值得我们警醒与关注,尤其是当今的电视节目和互联网,内容良莠不齐,很容易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当今青少年广泛接触的几种传媒手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帮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对各种传媒手段有一个相对客观、合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内容提要在电视传媒产业化进程中,出于电视节目事关意识形态和国家文化安全,政府有必要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规制。电视产品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引致的市场失灵是政府对电视产品内容实行规制的动因。国内外电视产品内容规制的实践证明,从内容质量和限制境外电视节目播出方面进行规制对保护电视传媒业是完全有必要的。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规制,我国现实且明智的政策只能是在开放中实施保护,在保护中实施开放。  相似文献   

4.
追求满足需要的价值创造活动,是传媒发展的要义及核心动力。社会语境不同,受众的需求具有不同的内涵。这一方面推动着传媒的相互借鉴和更迭,另一方面也使得任何一种媒介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必须经历价值的变迁和演进。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共生、融合的背景下,传媒的价值让渡与价值调适正频繁发生,成为传媒融合的关键话语。  相似文献   

5.
传媒法是调整传媒组织与国家的关系、传媒组织与一般社会成员的关系的法律规范,其核心是调整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因此,传媒法具有宪法属性。英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传播法规的制定、实施与废除,都与现代宪法规定的国家或政府的权力与宪法应保障公民享有的基本人权、新闻与出版自由、民主等权利紧密相关。我国尚无现代意义上的传媒法。在传媒的立法和实践领域,需要我们对政府权利和公民的权利给予恰当配置,限制政府公权力的范围,培养公民的能力,保障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网络反腐中政府官员隐私权保护的适度边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反腐倡廉的新方式,它一方面强化了对政府官员个人权力的监督制约,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侵犯政府官员民事权利特别是隐私权的法律风险.在网络反腐中,保护政府官员的隐私权不仅有利于维护人格尊严,而且有利于化解隐私权与知情权及监督权的冲突.但基于政府官员的特定身份,其隐私权保护应定位于公共利益除外标准,坚持适度保护原则,合理划定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我国传媒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发展策略作出概括性的评述,对政府在传媒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管理职能、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政府应采取的管理措施提出初步见解。  相似文献   

8.
政党政治传媒化是现代政治发展新趋势,新闻传媒是执政党的执政资源,互联网的崛起,形成了网络政治,促进了政党政治网络化。在网络化时代,媒体是区域形象的载体和显示器。树立区域良好形象,关键是树立区域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最重要的是努力提高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充分利用党在新时期执政的重要政治资源——新闻传媒尤其是互联网等新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  相似文献   

9.
2011年下半年中国传媒法治发展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下半年,我国对于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法制建设逐步推进、互联网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继续发展、著作权保护加强、媒体名誉侵权认定仍存在争议、个人信息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舆论监督出现新特点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冀 《南方论刊》2008,(7):51-52
近年来,学术界对政府与传媒关系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近年来理论界关于政府与传媒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成果作一简要述评,以期有助于推动我国政府与传媒互动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大众媒介受益于对表达自由的严格保护,政府对它们的规制往往会引发争议、招致批评。但是,美国的广播电视因自身的媒介特性和公共利益需要而受到来自政府的诸多规制。维护观念市场的多元性便是美国政府在规制广播电视时所追求的一项重要公共利益。为了维护这种观念市场的多元性,美国政府一方面对广播电视的节目内容进行规制,另一方面对广播电视的所有权进行规制。与节目内容规制相比,媒体所有权方面的放松规制对观念市场多元性的威胁更大,这是因为在追求经济目标的过程中,媒体所有权集中对于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多元性的威胁往往被忽视。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生态下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的主体无疑是公众,但是由于现实的原因,在舆论监督的实施过程中,传媒往往作为代理人来代表公众进行舆论监督.然而,媒体由于处在政府的严格管理之下,从而使舆论监督这种公众独立自主对政府进行的监督,成了政府管理之下的监督和批评,甚至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工具.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带来的变革,开启了公众表达的平台,它突破原有信息控制格局,使公众作为真正意义上之舆论监督主体的权力得到回归.一种新型的舆论监督模式已经悄然呈现.为此,在新的传媒环境下,政府应该以发展的眼光顺应变革,消除对抗式的控制思维,与公众积极对话、理性博弈,共同促进问题的解决,这才是适合当前传媒生态的理想舆论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犹如一柄双刃剑,既可塑造负责任的政府形象,也能给政府造成负面影响.尤其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如何更好地引导网络舆情成为互联网时代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处置中,暴露出网络舆情引导的不足,要求我们在引导原则上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秉承"堵""疏"并行的引导策略,积极发挥主流媒体与自媒体的引导主体合力,采取灌输与浸润互补的引导方式,在引导内容上将国家宏大叙事与百姓细微生活相结合等方面加强和完善网络舆情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4.
运用权威对话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媒介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但同时,在网络舆情的传播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科学运用权威对话法,搭建权威对话网络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长期有组织地进行权威对话,对于引导网络舆情、了解民意、凝聚和振奋民心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再局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的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降低网络谣言的危害,必须努力把握其形成机理及其传导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强化网络舆情分析研判,保障民生需求,维护群众利益;坚持信息透明原则,及时公布准确信息;提高政府的公信度;加快培养微博意见领袖。媒体应该自觉承担清除网络谣言的责任与义务;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谣言免疫力,从而构建起应对网络谣言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环境问题是十分重要但却常被忽视的问题。大众传媒能够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大众传媒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沟通功能、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功能、服务功能、培养功能等方面。目前,大众传媒在农村环境保护方面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针对目前的问题和困境,应选择以下路径进行:政府建立传媒农村环境保护激励机制;传媒管理者和媒体从业人员提高对农村环境传播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农村环境传播本身的质量;农民主动、充分利用传媒资源,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救灾能力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特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破坏性与网络相结合,网络对特重大自然灾害救助进行围观,引起网络舆论质变,可能引发网络公共事件,造成社会风险,对政府灾害救助能力提出新的挑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现代救灾能力不强、灾害信息发布机制存在缺陷、网络舆情应对能力落后、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失当等。防范特重大自然灾害救助转化为网络公共事件,要厘清其转化机制,重点掌握其酝酿、发生、发展、高潮、平息五个阶段特征。实践中,应按照国家和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着力加快政府现代救灾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灾害信息发布机制,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增强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改进官媒灾难报道方式,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同时完善网络监管,倡导网络自律。  相似文献   

18.
随着3G的发展,手机媒体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它使公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政府信息,但目前政府并未充分利用好手机媒体发布信息的优势。为了使政府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手机媒体,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了手机媒体发布政府信息的系统模型,建立了由党的新闻宣传部门牵头,新闻出版、广电和电信等部门相配合的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