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公有制企业存在的价值翟云玉自1978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以来,国有企业的活力问题以及加快国有大、中型企业体制改革的步伐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热点。我国国有企业在当今全球私有化浪潮的冲击下,因为企业内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其地位及存在的价值受到了严...  相似文献   

2.
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金融问题的思考马任燕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经济起飞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增强其活力.国家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具体措施。银行金融业作为国民经...  相似文献   

3.
关于现代企业制度的两点思考徐天赐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从1984年以来,我国为搞活国有企业一直在进行有益的尝试,从让利、推行责任制到改税利承包制。这些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国有企业注入了一定的活力,在一定...  相似文献   

4.
吴国平  唐高原 《天府新论》1998,(2):24-28,40
企业是一国创新活动的主体,如果一国的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活力,该国社会经济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早在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就已提出经济增长要转向主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实现,但十多年来,这一转变过程十分缓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活力。造成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活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企业的创新活力主要包含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这两方面的内容。影响创新意愿的因素有市场压力利益激励;影响创新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RandD(ResearchandDevelopment研究与发展)投入能力,企业的规模…  相似文献   

5.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省企业改革的方向宋光华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1978年我国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起因是经济缺乏活力,造成长期的短缺经济,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因此,我们提出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经济体制改革轮廓。当时设想经...  相似文献   

6.
论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李会生改革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这是我国经济改革史上的一次大突破,为我们深化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目前人...  相似文献   

7.
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一直被列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第一部分的题目就是: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决定》认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改革十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焕发出过去从未有过的活力。没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的焕发,没有村镇企业雨后春笋般成长,没有农村以联  相似文献   

8.
我国许多大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动力和活力,人才匮乏,投入不足,创新的力度不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推进我国大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必须完善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培育技术创新人才,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
搞活国有企业,特别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一项十分迫切又相当艰巨的任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所有企业都要向这个方向努力,但对于国有企业尤为重要、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解决国有经济活力不足,效益不高等问题。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深化企业改革的迫切要来国有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因而增强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一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企业改革的演进,从企业改革的思路,或者说企业改革的侧重点来管.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开…  相似文献   

10.
失业问题与通货膨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一样,是影响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四大难题之一。因此,解决失业问题便成为各国政府治理国家的首要问题。在我国,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不仅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因此,借鉴西方国家解决再就业的成功经验,对实施好我国再就业工程不无积极意义。一、西方国家解决再就业问题的若干经验1.促进经济增长,鼓励企业创造就业机会。造成失业问题的社会经济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支柱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普遍出现的活力不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现有的独立核算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5%,它们所创造的工业产值却占到全部工业产值的45.6%,上交国家利税占60%以上。因此,搞活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是当前经济工作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着重从价格的角度,对企业活力与价格政策、价格环境、价格改革等方面的关系,企业活力不足的价格成因以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价格难点和对策等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5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长期困扰企业的活力不足、亏损严重等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有的还越拖越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等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和解决。因此,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为突破口,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心任务和关键环节。一、国有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的现状湖北省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起步干…  相似文献   

13.
一、所有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动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围绕增强企业活力这一中心环节展开的,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的活力已初步的增强。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全民所有制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改革继续深入遇到了困难,使本来有所增强的企业活力面临失去的威胁。改革的现实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必须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进行较大的改革,才能推动改革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首先应该是企业有充分活力的社会主义。”所以《决定》明确规定,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本文拟就增强企业活力的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体会。一为什么要增强企业活力,这首先是由企业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众所周知,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论,全国已有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商业和服务业方面的城市企业一百多万个,职工达八千多万人。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依靠它们提供。这说明社会财富主要是由企业直接创造  相似文献   

15.
易幸麟 《社会科学》2001,2(9):33-35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现代经济活动若缺少信用基础 ,社会再生产将难以为继 ,生产力水平将因此倒退。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 ,社会信用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 ,它已经成为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重大障碍。本文试图就我国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作一探讨。一、当前社会信用匮乏现象探源社会信用匮乏的原因错纵复杂 ,归总起来 ,症结在于旧体制仍未退场 ,新体制尚未健全 ,诸问题由此滋生。(一 )计划经济残余的影响首先 ,最深层次的原因在于 :“国家信用”涵盖一切。所谓“国家信用” ,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有的企业、银行及机关团体…  相似文献   

16.
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使它们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这是我国“七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近年来所作的各种探索和试验都是紧紧围绕着搞活企业这个中心环节的。增强石油企业的活力对加速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将有赖于我国大型石油企业的深化改革能否取得重要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搞活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而无论在改革的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必须给予最充分的重视。本文拟结合当前改革的实际,对这一问题谈点看法。一、企业活力:有权加用权要搞活企业,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企业活力。企业活力的内涵,是我们设计改革的客观依据之一。(一) 关于旧体制下企业无活力的基本判断在旧体制下,企业无活力的根本原因是过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但是,过度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与企业无活力是互为因果关系的,都有一个循回过程,表现为两种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增强国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的措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处理好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使企业能真正成为经济主体。如何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财产关系呢?我国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时,提出了通过两权分离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财产关系的措施。本文试图对这个措施及如何进一步处理好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做些探讨,以求教于诸位同志。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已有80%以上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承包经营责任制之所以能这样迅速铺开,一方面说明它比较适合于我国目前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参数没有理顺、市场发育不健全等客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承包企业在实践中成效卓著。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对“两权”分离的有益探素,给我国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也应该看到,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例如:国家作为所有者的人格化问题、企业行为短期化问题、企业自有资金归属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作出回答和在实践中加以解决,以推动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6月28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课题组在一个研讨会上提出:“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国际标准、规范的全面引入,既有利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也凸现出我国管理体制、经济结构、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存在的差距问题。” 课题组认为,主要是我们的企业缺乏足够的活力和实力,突出表现为四个方面:机制转变还未到位。一是产权不明、政企不分仍未得到根本改观。二是企业家选择、成长机制不健全。三是企业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远未完善;产业结构层次低,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不明显;大企业不仅不大,而且不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