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女性人类学与中国女性人类学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以往人类学研究偏重男性的缺陷,女性人类学主要研究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的女性的生存状态,力图通过对女性历史与现实的考察,来探讨女性文化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女性研究在中国的广泛开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整个社会对女性问题的重视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研究达到高潮,各类妇女研究书籍纷纷问世。但分析近年来我国有关妇女研究的成果,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其对性别的研究往往只注重女性,或者说是"女性问题研究"。如果能够在这种研究中适当运用人类学深入访谈的微观调查手段,就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对妇女个人的主观行动以及她们对中国社会的看法做进一步了解,从而勾划出妇女地位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转型 ,时代的变化呼唤着女性发展 ,女性发展深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在我国 ,古代文化压制了女性发展 ;近代文化误导了女性发展 ;现代文化所传承的古代文化和近代文化中的一些负面因素阻碍着女性发展。女性发展需要先进的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际上妇女运动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女学研究在浪潮的冲击下诞生,并迅猛地渗透到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其势不可挡.随着研究向纵深发展,出现了“女性文化”一说.很快,这一新说在我国女界也逐渐流行开来.但是,我们的社会对“女性文化”似乎持不以为然或不屑一顾的态度.之所以如此,除传统观念的影响外,主要是存在着种种疑惑.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一是对“女性文化”一说成立与否的疑惑;二是对女性文化存在的疑惑;三是对女性文化价值和意义的疑惑.本文拟围绕这一连串疑惑,谈几点看法,就教于有识之士.  相似文献   

4.
女性形象的文化阐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燕 《中州学刊》2004,(5):78-82
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一种人为的话语实践,是男权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然而,由于"语言和思想的物化",人们往往以为女性形象就是女性本身,相信对女性的语言描述就是女性现实.所以,女性形象一旦诞生,便会逐渐成为一种刻板形象或定型观念,表达了全社会对女性的性别角色期待.本文拟从形象学的角度,分析父权文化中女性形象产生的深层心理基础和社会文化根源,揭示其中的权力话语关系及其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生态女性建设和两性伦理乌托邦构想.  相似文献   

5.
董金平 《江淮论坛》2007,(2):146-150
具有建构作用的话语塑造或规训了女性气质,即建构了女性的身体、思想和行为.话语的建构作用来源于时代的社会背景,也就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话语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介建构着女性的形象.不同时代话语代言的社会背景不同,所以造就不同时代的不同的女性气质.中国二十世纪以来女性气质的变迁主要包括:二十世纪中上叶——文化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建国以来至文革结束——政治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话语对女性气质的建构三个不同时期不同话语下的女性气质.  相似文献   

6.
雷鸣  李丽 《学术探索》2012,(7):117-119
在市场主导的商业社会中,媒体塑造的女性形象尤其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社会对女性价值的判断和取舍。然而,不同的文化、伦理观所引发的争议和冲突恰巧证明了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并未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意识。本文在肯定女性主体意识的进步意义前提下,透过广告中女性形象的伦理解读,进一步探寻现代女性的人性价值、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女性学论纲     
女性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女性学的研究成果,应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审视;应从多学科的角度,科学地研究女性本身的特殊禀赋和潜在能力;世界各国女性与文化的差异最本质地展示出女性的真实面貌;女性对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的占有与支配状况是决定妇女社会地位的关键。女性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作为课程开设,女性学应有自己独特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的创作与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密不可分。明清江南女性文化"才德美"新型的品评模式、女性社会文化空间的扩大构建了《红楼梦》创作的社会环境、时代特征,这些对《红楼梦》的女性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红楼梦》在肯定女性对自我本质、自我价值的追求的同时,也对女性自身的弱点、生存环境、生存困境等给予了深刻的揭示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从"女性作家"到"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素华 《学术论坛》2006,(3):179-183
所谓女性文学,就是指女性作者以呈现女性意识和性别特征为内容的文学。女性文学最早崛起于英国,是由当时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所决定的。崛起中的女性文学意识经历了一个从对男性依赖到摆脱男性束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中对女性疾病的想象,因其往往被用作道德修辞或文化修辞而成为隐喻式写作。对女性病者的病因、病灶、病相给出文化诊断和人性治疗,不仅可以探究女性生存境遇和精神世界的部分真相,而且可以窥测和揭示女性文学某些重要文化意蕴和审美指向。《阿毛姑娘》、《小城三月》和《花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部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文本,提供了关于女性疾病与隐喻的丰富想象。  相似文献   

11.
女性素质与女性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女性在新时代面临的机遇与障碍  21世纪正疾步向我们走来。在这世纪交替的的新时代里,女性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方式的进步、合法权益的保障、教育的普及等,都为女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说,工业社会形成的文化是一种劳作式的物质文化,其特征是过多地注重权利和利益,注重理性的竞争,注重体力与机械,以致于在使人类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破坏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造成对女性意识的淡化或忽视等等负面效应,那么,在进入高科技经济形态与信息社会的新时代,一种对人的…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变迁中的回族女性文化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民族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社会变迁中回族女性传统文化环境研究所涉及的诸多层面进行梳理,指出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使回族女性在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经历了困境、迷惘与抉择,回族女性传统社会文化在传统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地调适、重构,并随着文化自觉、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适应。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以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女性文学从男性本位文化中崛起。中国近现代女性作家对社会生活以及女性本身进行初步的探索和书写,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留下辉煌篇章。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是“物”与“性”,女性在大众传媒中主要有幼稚型、性感型、妖女型、贤妻良母型四种形象类型。当今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法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统角色。这表明了大众传媒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的仍是维护既有性别统治秩序、掩盖两性世界的不平等关系、麻痹和弱化女性的性别文化批判力,以使现存男性中心的文化和社会统治更为坚固和合理的角色,是对自由思想的最大限制。  相似文献   

15.
走进女性——凌叔华笔下的女性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凌叔华创作的女性系列形象通过反映那些“小姐们”、“太太们”、“母亲们”的现实生存状况 ,揭示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女性的强制性规定 ,以及女性自我意识、自我价值追求对女性精神成长的重要性 ,记录了女性从“女性”走向“人”、走向“女人”的最初的沉重步履。毋庸讳言 ,这些形象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了作者潜意识中的男性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16.
台湾现代性的形成并非对单一日本文化的模仿,还包括对祖国大陆的现代性的接收,并与台湾当地的本土文化不断进行对话与颉抗,产生独特的"另类现代性".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与台湾的"现代性"有密切的关系,对"现代性"的追求与抗拒,促成了台湾女性文学的流变,从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台湾女性文学发展来看,台湾当代的女性小说特点,除了对父权文化的抗争之外,更包含对于家国叙事的关注及台湾当代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省思.台湾女性文学对于"现代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领域的反思,使得台湾女性文学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对性别压迫的抗争,更是女性在各个领域的主体性的确认.  相似文献   

17.
女性形象的文化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燕 《社会科学》2005,(12):105-111
女性形象决非女性本身,它是男性的一种文化构想物,是男性塑造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理解和欲求创造出来的具有文化象征意义的“语言符号”。所以,这种形象不再被看成是单纯对现实的复制式描写,而是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投射。在这种意义上,形塑者的深层心理及其所属的社会文化便构成了女性形象研究的重要层面。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女性文化不能成为主流文化,女性文化的流传及发展因此也受到影响,男女性别差异逐渐加大。当代女性在外表、行为、语言、交际、观念等方面表现出的现实特征与本身的修辞幻象不相符或相反,形成了女性修辞上的矛盾。通过消除两性障碍、用知识武装头脑、加强男性对女性的认同等途径有助于帮助女性摆脱困境,追求新的生活,从而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以来的女性散文创作,随着世纪末的文化转型、体制转型和多元价值取向表现出空前的活跃并体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女性作家解除了长期的心理束缚,以女性的眼光和“女人”的叙事法则,审视社会,感悟人生,袒露心灵轨迹,标识女性自我...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从自身经历出发,在她们的文本中,通过描写各类疾病,折射出创作主体对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生存状态等多方面的反思.揭示了处在男权社会与主流文化双重压迫下他者地位的女性所受到的身心摧残与伤害;这不仅体现了华裔女性对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反抗意识,更体现了后学语境下女性对自我身份超越性别、超越阶级、超越种族的执着探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