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郗戈 《学术月刊》2012,(8):48-54
传统教科书模式系统地遮蔽了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性,因而也就肢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要超越这种片面的解释模式,亟需阐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的统一性,并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逻辑与实质等根本性问题。从历史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核心内容是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问题意识不断生成、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相统一的科学方法不断成熟的过程。从逻辑视角看,马克思哲学革命内含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批判三个理论层面,三者彼此交织,结合为一个理论整体。由此,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就是"哲学—政治经济学"总体性革命,其核心在于哲学革命与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统一。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意旨并不在于建立某种包罗万象的思辨哲学体系,而是在于开启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批判与内在超越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2.
杨耕 《江海学刊》2022,(1):45-54
马克思的哲学是在法的批判、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等多重批判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的哲学是“批判的哲学”;马克思的哲学关注的不是所谓的“终极存在”,而是“对象、现实、感性”何以成为这样的存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中的“物”不是所谓的“初始物质”,而是具有社会关系内涵的“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社会的物”;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更重要的,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是“真正实证的科学”和“真正批判的世界观”的统一。《杨耕文集》把马克思的哲学放置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及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当代社会发展理论这样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中,重释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范式革命中始终贯穿着一个根本的"逻辑转换",那就是从主观逻辑的立足点转到一切从客观逻辑出发。马克思使哲学的研究对象从虚无缥缈的观念世界转向人们的现实生活世界,他的哲学立场转换大体经历了从唯心主义的理想主义转向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然后又从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转向现实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旧哲学那种超人、超自然、超历史、超阶级的"无立场"哲学转向现实的人的立场、立足于工人阶级认识改造世界的需要来实现哲学革命。坚持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马克思合乎逻辑的哲学变革的基础或根本逻辑。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哲学完全没有把握生活的根本逻辑或生活本质,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是它们的必然逻辑归宿。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2016,(6)
长期以来一种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误解支配着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这种误解是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为知性的、实证的、经验的历史理论。由于这种误解遮蔽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造成了许多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批判。然而,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是马克思存在论革命的结晶,这种存在论革命是从西方近代的知识论范式向生存论范式的转换。物质生活领域是马克思的存在论革命的发生地,社会权力是物质生活领域支配性的力量,而资本就是现代的社会权力。于是,本文以物质生活领域——社会权力——资本为线索进行探讨,以期表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存在论革命及历史唯物主义性质是历史存在论的学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发现马克思的学说的旺盛生命力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与其在哲学上所实现的视域转换密不可分。马克思哲学的世界观不是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而是置身于世界之中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世界就是现实的人生活于其中的“现存的感性世界”。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转向实现了一场彻底的本体论革命,马克思哲学既不是物质本体论也不是实践本体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并不存在二者之间的纠缠。以自然先在性为前提和物质本体论为根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无法体现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马克思哲学的真实意蕴就在于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和康德的哲学思想中,都存在一个由直观到实践的过渡。在康德哲学中,这一过渡是在其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进展中出现的。在马克思哲学中,这一过渡伴随着其新世界观的诞生。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似乎都伴随着由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移。但由于这种过渡在康德那里存在于康德哲学体系内部,而在马克思这里存在于对费尔巴哈等人的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中,因而不论是在起点还是终点上都存在重大差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是在这一过渡中形成的,而并不直接源自于对康德实践理性概念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否弃了马克思思想当中的一些经典概念,以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批判为切入点,可将马克思思想的核心精神还原为"批判"与"革命"两个概念。在与青年黑格尔派的鲍威尔思想的对比当中,凸显了马克思思想的"批判"所带有的康德色彩。马克思与康德的"批判"哲学的契合点在于:一是强调了主体的有限性;二是拒斥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分裂,导致了理念与现实之间存在永恒张力,革命的行动及其激进性需要保持这种张力。因此,马克思对于统一性原则的破除成为其革命理论合法性的哲学基础。正是这一哲学诉求决定了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任务:一是凸显必然性的断裂;二是基于偶然性,对革命主体的批判及其重构。  相似文献   

8.
李成旺 《河北学刊》2004,24(4):84-88
凸显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方法的本性,让这一智慧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并得以深化和拓展,这是时代给马克思哲学提出的两大课题.完成上述课题必须做到方法论自觉,也必然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人们思维中根深蒂固的"非法"解读模式;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分析方法这一独特智慧,并非简单指认马克思哲学终结了传统本体论并彻底颠覆了近代形而上学,其核心问题在于要搞清楚马克思哲学是如何从哲学内部、哲学范式以及哲学的使命等方面进行了彻底革命,从而开启以非先验的、现实的社会历史线索为核心的新哲学;一些当代西方哲学流派把人类解放的路径转向内心体验和诗性之思,这根本不可能替代马克思哲学完成对当下社会批判和建设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孙晓艳 《兰州学刊》2009,(11):31-34
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是西方哲学思想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它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为其扎根的土壤,也是中国历史上实践意识的选择。而今,西方社会面l描金融危机,而中国正别无选择地加入世界资本运动的现代化过程,这一现实更需要我们对马克思哲学革命理论的“自觉”。文章以此为契机,分别从马克思哲学革命展开的基本问题域、根本问题及其真正性质与意义反思并解读当代金融危机的根源、实质与根本解决道路,以期为从根本上认清中国金融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中阐发马克思学说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人类状况所提供的历史条件中重新领会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对于正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具有关键的意义.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对西方哲学的知识论传统的扬弃,而当代哲学诸重要学派的核心论题正是知识的存在论性质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存在论境域开启了当代西方哲学的基本论域,因此,马克思学说与当代西方哲学的对话是当代人类思想努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