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名为《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在这篇讲话中,毛泽东以苏联的经验为鉴戒,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性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可以说,这是我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的初步概括和总结。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过40个年头之后,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7年之后的今天,江泽  相似文献   

2.
一、《论十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和理论的提出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讲话中,毛泽东以苏为鉴,总结了我国的经验,并针对当时存在的主要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对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邓小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并最终提出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从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任务,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伟大胜利。从1957年开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奋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至1957年期间,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富有深远意义的探索。在此期间,他发表了《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与《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1956年到1966年“文革”前的十年中,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作了艰辛的探索。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是毛泽东十年探索的黄金时期,提出了许多至今仍不失其科学光彩的女要思想和新颖理论,构思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雏型。从反右斗争以后到“文革”前,毛泽东继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探索充满了复杂矛盾,交织着科学与空想、正确与失误。造成这种情况的社会历史原因错综复杂,必须用审慎的科学态度对毛泽东这一时期的探索进行细致的、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毛泽东十年探索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林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联系,研究、继承、发展毛泽东十年探索成果,对于当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1956年前后,我们党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来构想社会主义建设方略,拟定方针政策。毛泽东后来在总结这段历史的《十年总结》中指出:“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开始反映中国的客观经济规律”。从现在的认识看,虽然不能说在1956年就已找到了一条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1956年前后的探索由于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获得了许多好的思路,思想观点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1.提出以苏为戒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2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积极探索 ;3.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探索 ;4 .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5.提出和论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通过对这一探索过程的理论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两点启示 :1.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理论成果的坚实思想理论基础 ;2 .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在总结我国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和苏联、东欧等国经济建设历史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悄况,从1956年开始努力探索我国经济建设的道路,以后他多次批阅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领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这一理论的有些观点至今对我们仍有着重要的启迪作刚。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的主要特点是:  相似文献   

9.
1956年的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同志从我国刚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社会实际出发,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闪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初,毛泽东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中央政治局和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前后两个月,听取了34个部委的汇报,形成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的思想。同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重新学习《论十大关系》,对我们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毛泽东在1958年指出:“十大关系中,工业和农业,沿海和内地,中央和地方,国家、集体和个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这五条是主要的。”本文着重以上述五大关系为主,对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作一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于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到现在已经整整36年了。它是毛泽东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问题的代表作。36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证明,《论十大关系》中的许多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而这些经济理论对于我们今天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动因和成果栗守廉一、探索的初衷和动因毛泽东提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从1956年突破苏联经济建设模式和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错误开始的。建国初期,我们对如何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知之甚少,基本上...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史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8年,一直从事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其目标是建立以新民主主义经济为基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服从于这一任务,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由此开始到1956年,我们党的中心工作开始转向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 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党面临如何继续前进、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问题.这一时期党的经济思想主线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进行探索.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真正开始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辟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包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完整丰富的理论体系.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启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既是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又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进程的时代.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思想可以概括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4.
试论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毛泽东社会主义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建国后,毛泽东就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他的社会主义观。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发展和演变,对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完整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6年4月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的发表。当时我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恢复发  相似文献   

15.
1956年,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针对我国由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原因,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这样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他说:“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新的工业大部份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  相似文献   

16.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经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情况良好。我们吸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开始了如何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彻底的辩证法,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展开了全面地研究,其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就是在1956- 1957年间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发展新时期的具体情况,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局面。同时,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理论宝库。研究和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于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以实现我们的宏伟目标,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14大召开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熟化体系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渐进式改革到全面整体推进阶段,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达到定型化和成熟化的阶段.我们已经总结摸索出了一条成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在这样的新的历史阶段,在具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认识和掌握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辩证的唯物主义者 ,毛泽东、邓小平从未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看作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封闭体系。早在 5 0年代中后期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转向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之际 ,毛泽东总结历史经验 ,以苏为鉴 ,及时地提出政治体制改革 ,并作了艰苦探索与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 ,对政治体制改革倾注了大量精力 ,为我党开拓了一条基本成形的政治体制改革思路。本文拟对毛泽东、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作一回顾与反思。一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 ,毛泽东虽然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 ,却很少…  相似文献   

19.
苏联模式曾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产生过重大影响。而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却实现了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重大转变。在党的八大前夕,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第二次结合”的历史任务,并在此后带领全国人民对走出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由于1957年以后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向“左”的方向发展,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的目的并未根本达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跳出了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桎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认为,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对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实践,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学习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所论述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不能不令人联想到毛泽东的那篇《论十大关系》的著名讲话。两相对照,便可以看到,江泽民的论十二大关系,正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努力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客观规律的又一篇标志性重要文献。 毛泽东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所讲的五大经济关系和五大政治关系,就是针对当时所面临的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各种重大问题的综合。其中体现了党在当时的历史阶段所坚持的革命和建设并举的基本方针,这也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发挥和体现。革命和建设两个并举的方针,所依据的就是当时党所提出的实现两“转变”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