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龙涛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4):148-150
本文从语义与语音形式两个方面,研究现代汉语语素教学中关于语素认识的两个问题,即语素的意义本质与传统所说的“儿”词缀的语素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2.
从类词缀“门”的产生看语言接触中外来语素的汉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词的语素化是语言接触的深入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外来词通过缩略或者典型语素的提取转化为外来语素(如类词缀“门”的产生和发展),成为汉语创造新词的材料。借词虽然是语言接触的重要表现,但这只是语言接触的初期表现形式,随着汉化程度的深入,一部分借词会转变为构词语素,最终参与构词。由于语言的类推作用,这些语素一般会固定在某一位置,成为类词缀。外来语素的词缀化倾向是外来语素进一步汉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网络语言是网民们为了适应网上交际的需要而创造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语言,是指与网络有关的、“在线”流通的语言。网络语言研究是一个年轻的课题,对其进行系统的探讨和分析是网络语言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文学的视角来审视网络语言对传统文学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附缀式网络新词族“X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新词X控来源于日语~コン,本义是极度迷恋X的人,其语义感情色彩从最初的贬义泛化成表示特别喜欢X的人的中性,甚至可以表达褒义的用法,词模X控中的控已经成为表示某一类人的类词缀;语义表达具有模糊量化和模糊指称的特征,但模糊性并不阻碍词义的识解,语用中的容错机制借助具体情境使得这种模糊性得到消解。X控的形成是构式模因、动漫文化模因以及情结文化模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流行得益于网络平台的传播和当代对个性张扬的宽容。  相似文献   

5.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本文对与语素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对语素的性质、语素的构词能力、划分语素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类词缀不断增多,派生式新词语大量涌现,语言接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动因。语言接触对于汉语派生构词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外来音节语素化后演变为类词缀;外来类词缀的引进;促使汉语原有类词缀化等。其中,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对于汉语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中的词库指人脑、识别、提取以及构造字词的能力。根据以往的假设,可分为无序排列式和有序排列式。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要涉及到词库的基本储存单位、词库的运行原理等问题。生成语法学界以及计算语言学界对这些问题也都提出过一些解释。笔者赞同词库中的词汇是依照语义原则组织起来的一个网络,赞同词典里储存着词、词缀和词干的假设。无论是词、词干或词缀,只要有意义或功能可言,都是语义网络中的成员,与其它结点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这些联系都是语义复合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8.
陈伟琳 《中州学刊》2006,(4):243-246
关于词缀,学界认识多有分歧。分歧原因在于模糊了词缀和词的界限,抹杀了词缀与词根的差异,机械类比形态语言的词缀。而分歧的焦点在于要不要设立类词缀这种类型以及确定类词缀的标准。在汉语词缀中区分典型词缀和类词缀是必要的,在确定类词缀的判定标准时不能过分强调词缀语素高度虚化完全脱离原有意义,应兼顾与汉语词缀特点相关的不同侧面,建立一个综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族"的类词缀化使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族”作为后位成分构成的以人为指称对象的“族”类词越来越多,如“打工族、拇指族”,已形成一种引人注目的新的语言现象。对《人民日报》自1995年至2005年十一年间出现的全部这类词语进行穷尽式量化分析来看,“族”类词在生成及使用方面均有显著特点。分析结果显示,“族”的意义有虚化倾向,组合位置固定,具有语法标志作用,并具有极强的能产性,呈现出类词缀特征。可以说“族”类词是“族”的类词缀化使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而出现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网络语言中存在的大量的变异现象,使得网络语言成为一种独特的语体。在此主要从语音变异、词汇变异、语法变异和语义变异等四个方面对网络语言中的变异现象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认为网络语体的风格、网民心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是网络语言变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词缀“头”是汉语中典型的构词虚语素,现代汉语中“头”的构词能力渐趋萎缩。从“头”缀的历时发展考察,元曲中则出现了众多附加“头”缀的复音词。这一方面顺应了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规律,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汉语复音化的发展。元代特有的部分“头”缀词在后代的消亡说明了词汇发展中“适者生存”的法则。  相似文献   

12.
从语义角度看,“从”介引的事件角色,其语义范畴由空间域隐喻映射到时间、数量、状态、来源。依据等认知域;“从+X”对句中动词具有选择性,与其组配的动词只能是位移动词,不能是非位移动词;在“NP1+从+X+VP+NP2”句式中,“从+X”与NPI、NP2和VP的复杂语义关系是影响该句式理解的主要因素。从语用角度看,“从+X”具有话题功能、衔接功能、限定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说“巴巴”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中,可以发现许多像“干巴巴”、“紧巴巴”、“急巴巴”、“可怜巴巴”这样一类以“巴巴”作词缀的形容词。“巴巴”表示程度很深的意思,它主要是用来补述前一个语素并起衬音作用。“巴巴”本是实词,那么它是怎样虚化成词缀的呢?我们从“巴”说起吧。“巴”本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以后,巴也用以指代四川东部地区。生活在这里的人叫“巴人”。这里的民歌叫“巴调”,在唐代已经很有影响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繁荣,“巴”的意义扩大了。唐朝时,“巴”的用法多起…  相似文献   

14.
汉语网络语言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泛指出现在网络语境中的常用话语。汉语网络语言以网络为载体,形成与发展受网络技术进步,网民个人的兴趣爱好、恩想观念和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模式、文化传承的影响。网络语言呈现出简约直观、生动风趣、随意创新和大量存在话语病态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再论素组:语言分析的新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素组是客观存在的一级语言单位 关于“素组”这个概念的提出理由,笔者已经在《论素组》 (《松辽学刊》,1992年2期)一文中作了阐述。我们所说的素组是指大于语素的一种构词单位。分析一个多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就自然会得出素组这种语言单位。比如,“青春宝”(药名)是由“青春”和“宝”两个语言单位直接构成的,“一洗黑”(化妆品)是由“一洗”和“黑”两个语言单位构成的。在这两个词中,作为构词成分的“宝”和“黑”,我们都称作语素,而同样作为构词成分的“青春”和“一洗”,能否也称之为语素呢?显然不可以。因为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如果我们把“青春”、“一洗”之类单位也叫作语素,那么,原来为语言学界所普遍承认的语素定义就不能不加以更改了。有人试图把这种语言单位叫作“合成词(语)素”,那也仍然无法回避上面提到的矛盾。既然是“合成”,当然就不可能是“最小”了。可见,这类由语素合成的语言单位的确不能再称作“语素”,即便是加上某些修饰语也还是不可以。也有人另僻蹊径,提出词素、语素分工的设想。即语素的含义基本不变,依然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而词素则被赋予新的含义,指的是词的构造成素,是词或词干的直接组成成分。这样,“青年  相似文献   

16.
网络热词是在网络与网络语言的快速发展中形成的,语码混用是其构词的一个常见现象,语码之所以能够混用,是因为零翻译的存在。从阐释学的视角来看,理解的就是翻译的,网络热词零翻译现象的存在应该是建立在对网络热词的应用过程中的共同理解和意义的分有之上的。在此意义上的网络热词的零翻译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与技巧,而是一种翻译现象,在翻译实践中可以是一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本文对与语素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对语素的性质、语素的构词能力、划分语素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与我国以往的法律和法规相比,《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的一大特色是充分吸纳了当代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的研究成果。这集中体现为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和“分期”原则。“分类”原则主要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将其分为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和经济危机类。“分级”原则是指根据政府的应对能力、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紧急程度和损失后果等标准,将突发事件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分期”原则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将其分为预警期、应急期、缓解期和重建期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赵宝明 《理论界》2023,(12):96-103
现代性一向是文学研究领域的热词。何为小说的现代性,答案往往复杂多变,没有绝对正确或标准的现代性,它只在作品的具体阐释中互为映现。以余华小说《古典爱情》的情节为例,可以看到古典笔法是小说继承的传统写作手段,现代性则隐藏在其背后的象征、暗喻中,小说在继承古典文学传统的同时,又展现新的立场、态度,从而构建出一个熟悉又逆反的“古典爱情”语义场。通过对“古典爱情”类小说整体的线索梳理,我们将发现古典笔法和现代性在余华小说中原是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因特网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在这虚拟的世界里乐此不疲。英语作为一种在因特网上被广泛使用的主要语言,连同汉语、拼音、数字、符号等,正在被网络上的人们通过聊天室所使用、加工、并创造着。这些目前在网络上流行的纷繁复杂、多姿多彩的文字符号,已逐渐形成一种网络上惯常使用的“另类”语言———Net-Speak,即网络语言。笔者试从英语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词汇形式、构成要素及其社会传播。一、网络交际语的构成要素网络语言的各种词汇形式可分成以下几种不同的符号结构:1、能指为字母,所指取原词义网络语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