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中,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是并存的。因此,在控制总需求规模和提高总供给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对总需求结构和总供给结构进行调节,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的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在总需求膨胀的背景下,增加总供给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提高积累效果而不是积累率,从而一方面有利于对总需求规模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促进总供给水平的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经济体制转轨为前提条件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找到一条合辙的轨迹,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制度要有创新。对我国当前极具现实意义的制度创新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机制和转变政府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2.
投资需求是构成社会总需求的重要宏观经济变量。投资需求虽然在数量上小于消费需求,但它却是总需求中最易变动并且波动很大的部分,它的波动会通过乘数过程而引起总需求乃至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的巨大波动。因此,作为调节投资需求的投资政策,是稳定总需求增长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投资政策通过对投资总量的约束和调整,可以有效地保持总需求稳定增长,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一般来说,总需求的过大波动如果没有投资政策的作用,是很难稳定下来的。因此,为了稳定总需求增长和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必须要制定和使用科学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3.
一 需求导向型经济和供给导向型经济是相对应的不同经济发展类型。供给导向型经济,是指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主要受供给的支配和制约。需求导向型经济,是指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受需求的支配和制约。简单地讲,供给导向型经济就是由供给推动经济发展的推动发展式经济,需求导向型经济就是由需求拉动经济发展的拉动发展式经济。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运行中最基本的经济总量平衡,为保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进而保证经济正常增长和发展,必须使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保持大致的平衡,这就需要不断的对它们进行调控。调控…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哈罗德 -多玛投资理论讨论了投资在形成供给和需求方面的非对称性 ,并依此深入阐述了供需差额形成的机制 ,进而揭示了经济非平衡增长的根源 ,认为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大多数年份 ,GDP实际增长率会小于其平衡增长率 ,其根本原因是投资增量不足 ,难以充分吸收社会需求 ;相反 ,在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的大多数年份 ,GDP的实际增长率会大于平衡增长率 ,其根本原因是过大的投资增量对社会需求产生了超量吸收。  相似文献   

5.
治理总需求膨胀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很好地完成。由于总需求是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直接结果,其现实承担者是货币,并且同财政活动及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有着内在的联系。总需求膨胀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国民收入分配失误、通货膨胀、财政活动失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等因素激发起了总需求的盲目增长,使得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在总需求的过猛增长下形成了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的膨胀性总量失衡。因此,就总需  相似文献   

6.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但是,过去我们在理论上仅重视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研究,在实践上对供求平衡的宏观控制也只是偏重于总量平衡控制。其实,要真正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仅在数量上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供求结构上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总量平衡分析和控制,还必须对结构平衡进行分析和控制。 一、供求结构平衡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宏观控制的根本目标 国民经济活动的本质是一个再生产过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也是在这个再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对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控制的根本目标,应该从再生产过程中去认识。 社会再生产中的供给,是指在既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可供销售的物质产品及劳务技术的数量;而在社会再生产中的需求,则是指社会对物资、劳务及技术等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由于商品的二重性,产品一经生产出来,便形成社会再生产中和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的对立统一的两种运动。一种  相似文献   

7.
1979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走出了过去传统的模式,将有计划置于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使得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这就是在改革过程中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消费和积累同时膨胀。中央把“总需求与总供给必须平衡”作为制订“七五”计划的重要原则之一,这是最大的宏观管理,也是目前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问题。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不同,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情况下,结构性的不平衡也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危害。结构性的不平衡,表现在不适当的扩大  相似文献   

8.
现行抑制通货膨胀政策的制定,主要依据了我国宏观经济总量需求人于供给这一事实,认为只要通过紧缩的财政政策,限制投资规模和消费规模,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过旺的需求便可以被有效的抑制,从而达到新的总量平衡,摆脱通货膨胀的困扰。 事实上,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失衡—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仅仅是问题的观象形态,引起总量失衡的经济方面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因此,抑制通货膨胀政策的制定,必须把实现结构优化作为出发点;否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要性分析,运用我国198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与柯布-道克拉斯生产函数建立OLS回归模型,从供给侧对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趋显著,劳动要素的作用则有所减弱。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提出对策建议,指出供给侧和需求侧因素的合力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一存在于我国宏观经济总量上的矛盾是:总需求旺盛,总供给不足,总需求与总供给长期处于非均衡状况。在我国迄今为止的总需求管理中,对偏大的总需求的短期调控往往带来经济发展的震荡和衰退,致使供求大体均衡的状况多发出在经济增长的低峰阶段。1.我国宏观经济的常态及其原因。对我国经济运行的长期分析表明,我国宏观经济的常态是总需求旺盛,总供给不足。这一点已经被很多人所认识。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由于总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1.
一、国民经济成长中的结构性矛盾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产业结构与增长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与产业结构及其演进在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长期的、动态的平衡方面所具有的决定作用分不开的.产业结构这个概念,表示两方面量的关系.第一,它表示资源(资产存量以及新增投资等等)在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地域)之间的分配.第二,它表示国民经济各部门(或各地域)之间产出能力的对比.通常所说的产业结构一般多指产业部门结构而不是  相似文献   

12.
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是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新课题,它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中居于核心的地位,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3.
对一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总需求和总供给状况的判断,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依据。所以,考察我国现实条件下需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以认识我国现实经济状况,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 我国社会总需求的状况及其成因 我们首先考察社会需求总量的主要特点。一般而言,总需求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种状况,一种是总需求膨胀,即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另一种是总需求不足,即总需求严重小于总供给。从理论上说,由于总需求的膨胀与不足反映着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总需求的状况可以用供需差额或供需差率来表示。但事实上,供需差额或供需差率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多种矛盾互相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国民经济宏观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应有的主题。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两个方面。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在理论上仅重视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研究,在实践上对供求平衡的宏观控制也偏重于总量平衡控制。西方宏观经济学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研究,虽然在方法上比我们更为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和定量分析,但也仅仅局限于总量平衡的描述。其实,要真正实现国民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仅在数量上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而想单纯凭  相似文献   

15.
一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可以有不同的组合状态,各种不同的组合 状态所引起的经济后果是极不相同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国民经济运行正常,经济发展稳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国民经济运行不稳,经济增长波动。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通常又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在这种状态下,轻则出现经济萎缩,重则出现经济危机;一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这种状态下,轻则出现物资供应紧张,重则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与否,是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可观测变量,关系国民经济运行稳定与否,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首先就在于不断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均衡,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管子》的"轻重论"是一种着眼于对总供给与总需求实行国家干预的古代宏观经济理论。其基本内容包含紧密联系的两点:(1)《管子》认为宏观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是在"民力可得而尽",即充分就业前提下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由于市场失灵和其他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宏观运行的波动在所难免,所以必须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管子》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着眼于影响供给和需求,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管子》在回答如何运用轻重之术的问题时说:"请战衡、战准、战流、战权、战势。"所谓衡,即平衡供求;所谓难,即调节物价;所谓…  相似文献   

17.
受总供给和总需求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必须保持中高速增长以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当前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GDP的质量和财富含量有待提高、经济匹配性较差、资源消耗型产业比例偏高、经济增长包含较多破坏性伴生现象、人均收入基数较小等方面,必须通过包括企业经营体制、行政体制、税收体制、金融体制、教育科技体制在内的系统体制改革,才能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促进供给侧潜在生产能力的有效释放。其中,投资体制改革是众多体制改革任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根本在于通过制度变革,调整经济结构、提升要素供给效率,从而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提供新动力。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导向出发,结合经济增长动力理论,构建以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制度公平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2015-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权重体系中的制度公平维度占有很高的比重,其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显得十分重要;自2015年改革启动之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评价综合指数得分呈上升趋势,但是近年增速有所下降,其中技术创新稳步上升,结构优化起着主要作用,制度公平供给不足;经济强省的绩效得分普遍高于弱省,但是绩效得分增速差异较大,部分城市的绩效增速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生态结构优化;2017年绝大部分省份的得分增速均有下降,反映出尽管去产能工作已落实到位,但仍需继续深化并增强执行力度,同时提供更多公平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9.
在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如何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这是个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就货币政策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现状以及货币政策的选择取向等问题作如下探讨。一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的主旨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节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现代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货币经济或信用经济。货币信用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货币供应量合理与否,关系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问题。而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与否,又关系到宏观经济能否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问题。基于此,货币发行量的探讨,不能不从社会经济的多元关系中.去分析、研究它们各自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一、货币供应量的宏观系统及其相关系统平衡的关系 (一)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总资金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