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合作的逐步发展,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博弈也逐渐显现。在此过程中,涉及的主要行为主体有地方政府、农户以及台商企业。文章从各主体的利益行为分析出发,构建并分析政府与台商企业、台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动态博弈。分析表明:在博弈的过程中,政府处于主动和有利的地位,但其存在不规范行为;台商企业基于趋利的本性,在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会展开“寻租”行为,在与农户之间的博弈以牺牲农户的利益来实现其收益最大化;农户与台商企业的博弈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加之其有限理性和知识能力有限,自身利益难以得到保障;为实现各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政府的服务职能;构建合理的利益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2.
政府决策者、矿业主以及牧户作为矿产资源开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在围绕各自利益分割而选择并实施策略与行动中必然凸现动态非合作或者合作博弈关系.博弈的结果是进入非再生和再生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的“纳什”均衡状态,这对于当事参与者来说是合理的,但从整个社区集体福利和资源代际配置视角考虑,结局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政府决策者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所制定的机制要能够给每个参与者激励,使三者之间的合作处于最佳状态.政策制定者们就像犯重婚罪者一样,在保护生态和维持高经济增长的两种需求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3.
政党与民间组织是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运作主体,对培育健康、有效的政治生活形态具有积极效应.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政党与民间组织在利益整合区间、目标取向、结构体系、意识形态、资源空间、立场取向、产生时间、功能形态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同时,两者也存在共通要素:民间组织与政党具有功能互补性,处于"非零和"博弈状态.  相似文献   

4.
利益博弈与政府缺位——以H省D市旅游汽车市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各种利益主体利益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的逐利行为广泛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章结合个案,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现有制度下,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各个利益主体如何围绕各自的利益进行复杂的相互博弈。这里既有企业的追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的无奈,也有政府部门的权力寻租和规避责任的消极作为。由于显性博弈与隐性博弈相交织,使D市旅游汽车市场处于无序的非正常状态,给各个利益主体带来大量资源上的浪费和福利损失,暴露出政府在制度、监管、责任、服务和理念多方面的缺位。为了使这种利益博弈规范化和有序化,并达到动态平衡,有必要调整现有制度设计,并弥补政府的多方面缺位。  相似文献   

5.
转轨经济中的垄断行业体制改革是一个涉及众多利益主体的政治博弈过程。改革政策实施中不同层级主体的激励差异、组织运行规则和利益集团的影响活动成为影响改革绩效的内生因素。政治企业家改革可信性不足、改革实施行政体制的职权争夺以及产业利益集团的影响活动,都会使改革陷入僵持状态,出现政策失灵。强制性制度变迁需要遵循法治原则,确保政治企业家改革承诺可信性,构建有效的改革决策实施体制和不同利益主体平等参与的社会监督体制,实现内生型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6.
在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社会,相互联系的行为体之间纷纷通过区域化手段参与经济一体化并进行“博弈”。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世界经济区域化是机制、利益、文化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资源整合的产物,它是解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要素自由流动与国家界分产权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亦将继续成为经济区域化与全球化并行发展的理论依托。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农民参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扩大农民参与是保证新农村建设各项政策顺利实施的战略选择,有利于维护农民群体利益、促进农民与政府之间的价值互动以及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督.我国农村政策执行中的农民政治参与一直处于势状态,扩大农民参与应从构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利益协商机制、意愿表达机制、矛盾调解机制以及组织参与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8.
乡村参与式治理过程是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在现代国家建构中的博弈过程。在博弈过程中,不同治理主体对乡村治理资源分配具有共识性与分歧性。在承认国家权力具有最高仲裁权威的基础上,各参与治理主体力图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乡村参与式治理博弈过程最终不断推动乡村治理机制更加趋于合理性与公正性,促使利益共赢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从博弈主体视角探析当代电视文化博弈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当代电视文化中存在着文化博弈现象。电视文化博弈的背后是电视文化主体间利益的博弈:政府组织追求最大社会效益、影视企业追求最大经济利益、外国政府追求最佳国际环境、观众追求最满意文化消费。电视文化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将长期存在。当代电视文化博弈现象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如何使各博弈主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代电视文化中存在着文化博弈现象.电视文化博弈的背后是电视文化主体间利益的博弈:政府组织追求最大社会效益、影视企业追求最大经济利益、外国政府追求最佳国际环境、观众追求最满意文化消费.电视文化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将长期存在,当代电视文化博弈现象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如何使各博弈主体的利益达到最大化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纵向的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和横向的各同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纵向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指向财权和政治利益的交换,横向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主要是为了吸引实现经济增长所需的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国家首先出现的生态政治运动促使了西方国家的政治转型,即逐渐走向生态政治模式.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致力于维持现存政治形态下的经济突破,虽带来经济的超常规增长,亦不知不觉陷入总想避免又无力回头的"先污染、后治理"状况.频发的生态危机与低效治理模式的"错配"引发的"合法性"危机促使了生态政治化的产生和发展.作为政治形态的系统转型,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博弈又往往使这一进程面临诸多变数.要准确把握中国生态政治化的演化进程,就必须结合具体的生态危机案例,动态演绎其中的互动利益博弈;即选取博弈主体,定位其角色,描述其博弈策略和技术.最后,在相关结论基础上,对中国生态政治化进程进行总体性描述.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是一个矛盾统一体。首先,如果一个经济社会经济发展了,那么各个利益相关者都会不同程度的受益;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必须伴随着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原因是经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比如社会城市化和移风易俗,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的改变等。这些都会使处于这些变化过程中的政府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成本收益发生改变,本文正是要讨论政府与利益相关者怎样才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进入“囚徒困境”和“零和博弈”,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区域公共管理实质上是政府治理方式上的制度变迁,即打破原有行政区行政的制度安排,重塑利益格局的制度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博弈,从而最终形成新的制度——相关因素充分博弈后的契约格局。这些博弈关系主要包括治理理念的"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在这些博弈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博弈困境提出树立合作的"重复博弈"思维;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以及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斩断地方政府与社会经济主体的利益连带关系;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是建立区域公共管理制度,实现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有效引导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动力模型的设定上主要存在有公共选择与政治权威的契合模型、利益博弈的非纳什均衡模型和外生变量模型。后改革时期的动力缺乏持久的张力,主要缘于改革理念的滞后和形成改革动力的制度化机制尚未建立。所以创设好的制度环境和促进改革动力的多元化是下一步改革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农地征用中利益分配零和博弈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地征用过程中 ,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一种零和博弈 ,目前我国的农地征用在制度规定和实际运作中所存在着的错位与不合理 ,以及官本位格局下强政府———弱农民的力量对态势是其主要根源。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规范政府行为 ,培育由市场形成农地转让价格的市场环境 ,创建和扶持农民组织 ,增强农民的博弈能力 ,在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平的谈判协商机制 ,是避免零和博弈的结果 ,达到博弈均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利益表达是一定主体与政权机构之间的政治互动行为,它既是主体实现利益保护、权利维护、政治地位提高的必要环节,也是政治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农民利益表达能为农村政治发展提供强大的功能驱力,其实现程度关系到农村民主发展的程度和政治系统的运行状态,应着力构建农民利益表达与农村政治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农地征用中的利益分配与利益博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地征用过程中,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一种零和博弈,目前我国的农地征用在制度规定和实际运作中所存在着的错位与不合理,以及官本位格局下强政府─弱农民的力量对比态势是其主要根源。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培育由市场形成农地转让价格的市场环境,创建和扶持农民组织,增强农民的博弈能力,在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平的谈判协商机制,是避免零和博弈的结果,达到博弈均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任何公共政策从其制定到执行的整个过程都充满了各种政策冲突.公共政策冲突反映了社会政治生活中不同政治力量之间的对抗、竞争、争执等紧张态势,也体现了政治系统在结构、组织、权力分配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公共政策冲突不仅体现为物质利益的冲突,也包括价值观念的冲突.公共政策冲突主要表现为政策目标的冲突、府际政策的冲突、政策工具的冲突和政策效益的冲突.公共政策冲突的形成机理体现在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政策价值观分歧、政策部门区隔、政策利益博弈以及政策信息阻隔等.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冲突的消解机制建构应包括政策价值引导机制、政策咨询协商机制、政策部门整合机制、政策利益协调机制和政策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相互妥协的产物,那么宪政便是各种政治利益主体之间的和谐状态。所谓宪政秩序,不外就是国家与社会之间、国家机关相互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和谐状态。一旦这种和谐状态被打破,就意味着宪政秩序遭受破坏,也就意味着发生了宪事纠纷,甚或出现了宪法危机。纠纷必须解决,危机必须清除,否则宪政秩序就无法维持。而宪法诉讼正是解决宪事纠纷,消除宪法危机的专门机制。在这个意义上说,宪法诉讼是宪法自身的免疫系统,是宪政之守护神,具有独到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