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资产专用性与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上,生产要素价格成为资源配置机制,我们看不到收入分配不公或敲竹杠等问题的存在,一旦偏离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我们就会看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国有企业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经营者敲竹杠问题。而这种经济现象与资产专用性密切相关。本文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面临的资产专用性,并剖析了经营者敲竹杠行为的产生原因,同时提出抑制经营者这种机会主义行为的政策建议,要将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治理和政府调控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机会主义的制度诠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会主义的引入使新制度经济学更加贴近现实 ,其机会主义假设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特定社会环境中 ,机会主义呈现出与西方社会不同的特点。认识机会主义和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并致力于制度建设 ,对形成良好的经济环境 ,降低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的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尽管组织管理学、行为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在有限理性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很大区别,但是,在本质它们存在高度一致性,即围绕特定的理性目标,探究特殊环境下有限理性对主体行为人决策的影响。本文从不同角度对环境理性影响决策规则变化的进行研究,认为环境理性是源于客观世界,可以被认知和合理定义的并对决策者期望效用水平产生影响的一种现实的理性状态。并试图用环境理性解释网络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企业垄断竞争行为与市场多态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4.
农地征用中利益分配零和博弈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地征用过程中 ,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一种零和博弈 ,目前我国的农地征用在制度规定和实际运作中所存在着的错位与不合理 ,以及官本位格局下强政府———弱农民的力量对态势是其主要根源。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规范政府行为 ,培育由市场形成农地转让价格的市场环境 ,创建和扶持农民组织 ,增强农民的博弈能力 ,在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平的谈判协商机制 ,是避免零和博弈的结果 ,达到博弈均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的是法兰克福学派对实证主义批判的一个新的视角 ,即从社会政治意识过滤的角度 ,揭示实证主义现实的社会政治功能。作者认为这一学派所揭示的实证主义对人们意识的过滤 ,主要是通过强化概念的精确性、对不变规律的推崇、以观察代替理论的思考以及使概念接受技术组织行为的裁决 ,来澄清心灵 ,清除矛盾、幻想和越轨的思想 ,最终使人们的意识局限于对既存社会的认可 ,局限于现存制度所允许层面。法兰克福学派的这一批判视角 ,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刻地认识现代西方意识形态对人们的意识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6.
公共管理行为控制中的激励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缺乏竞争性市场的压力和收益激励,公共管理中存在诸多偏离公共利益目标的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惯于利用信息偏在及其支持条件并具有隐蔽性,依靠强制性制度实施控制效力有限。激励控制是更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委托—代理”模型在公共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深化了人们对于激励控制的认识和机制设计,却仍存在诸多弊端需要补充和修正。激励控制模型的改进或重建,应在此基础上对公共管理目标和人性假设进行重新理解或界定,以制度变革为形式,通过增强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相互信任、强化道德自律的功能、顾及控制结果影响的相互性及承认强制性制度安排对激励控制机制建构的基始作用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志愿机制是一种能够激励人们不为报酬自愿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知识贡献给他人的人类行为模式.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志愿机制的作用,以便动员更多的资源来促进社会进步,是需要学界思考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人类具有志愿行为的本质属性,但是,我们需要依靠适当的制度环境来让这种本质性展现出来.这些制度环境至少应当包括公平合理的利益格局和社会公正的参与.在操作层面,培育志愿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发挥志愿机制在社会动员中的作用以及思想界对以利他主义为纽带的公共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意识自觉.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理论,从供求两个方面来讨论价格总水平上涨的机制。实际上,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的还有非供求机制。本文说明两种价格总水平上涨的非供求机制。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变化,会导致商品相对价格体系的调整;在纸币体系中,在相对价格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向上看齐”倾向,从而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内在机制。生活必需品需求的特点是需求的价格弹性很小,这使得生活必需品有价格上升的内在趋势,在一定的市场结构,这种内在趋势会变为现实,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在市场力量的推进下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推进价格总水平上涨。这就是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市场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人不完全理性得到主流经济学的认同,基于心理预期视角的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正在逐步推进着经济学革命和市场管理方式的变革。“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正是市场管理思想从结果管理向成因管理进步的体现。其中,心理预期受到关注,其原因在于价格并非真正的“看不见的手”,预期机制则可以在现实的不完全市场前提下对市场现象作出全面解释,并揭示市场动力、市场资源配置、市场必然失衡、市场管理必然存在等市场基本规律的内在机理。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市场信心作为经济人在不完全理性下对市场总体发展倾向的主观判断,其形成机制是需求预期作用于供给预期并通过乘数效果影响整个经济增长态势进而影响人们对市场活力的综合判断。为此,在预期管理上,对市场信心应以辩证认识为指导,建立科学的预期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地征用中的利益分配与利益博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地征用过程中,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是一种零和博弈,目前我国的农地征用在制度规定和实际运作中所存在着的错位与不合理,以及官本位格局下强政府─弱农民的力量对比态势是其主要根源。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规范政府行为,培育由市场形成农地转让价格的市场环境,创建和扶持农民组织,增强农民的博弈能力,在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公平的谈判协商机制,是避免零和博弈的结果,达到博弈均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以“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机制为主轴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在这种秩序中,企业、市场、国家都要遵守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规定的行为规范。微观、产业结构和宏观总量三个层次的经济运行也要遵守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功能规定的行为规范。从双轨制转向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包含三个方面的机制转换:(一)由行政性分权转向经济性分权,(二)扩大计划和市场结合作用的范围;(三)转换价格形成机制。转换价格形成机制是转换经济机制的中心,但它包含在经济机制的整体转换中,价格改革能否有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市场发育及宏观控制机制转换是否有序。市场引导企业的微观基础是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进入市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是改革现行的国有制,理顺以产权为核心的财产关系,将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化。理顺产权关系的重要方面是硬化所有者的财产约束,将所有权从政权中分离出来,优化所有者行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缩短市场发育的过程,需要顺应市场发育的规律培育市场。培育市场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途径:一是放开;二是组织。培育市场包括三方面内容:(一)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使之同商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同步,按国际标准培育各类市场;(二)建立价格、利率、工资等各类市场调节信号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宏观上控制价格总水平的自动调节机制;(三)创造平等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四)建立现代商品经济的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2.
价格涉及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直接关系经济主体的利益从而制约其经济行为.近年一些国家的经济改革实践都表明,在市场经济的发育过程中,价格总是最敏感向题之一。价格形成的机制及其基础,是整个经济模式转换的理论前提.一 客观存在的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最终归结为市场供求运动,是通过使用价值的供给与作为交换价值的需求来表现的,结果必然形成唯一的交换比例,即市场均衡价格。市场供求运动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其各自的种种约束条件下的经济行为,合理的价格决非意志行为,任何忽视生产者行为或消费者行为,即排除市  相似文献   

13.
杨明 《理论界》2006,(3):121-122
制度是由人制定的规则,它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对人们价值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的影响。制度缺位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制度精神失灵;二是制度供给不足;三是制度执行失范。制度缺位会诱发人们的功利化行为取向。功利化行为取向的诱发机制是委托代理制度的失灵;功利化行为取向的根本成因是利益表达机制缺位;功利化行为取向的社会成因是道德约束制度弱化。  相似文献   

14.
白书祥 《河北学刊》2006,26(2):169-171
目前,中国的市场分配行为中存在着诸多不规范、不合理因素。主要表现为市场垄断的存在,市场分割的存在,市场价格扭曲和市场进出不规范等。其原因是:行政性垄断;地区封锁;价格机制不合理;市场监管乏力。因此,必须采取相应对策规范市场分配行为。  相似文献   

15.
李怀  赵万里 《学术界》2015,(1):11-30
人生活于现实世界中,人性假设也应以现实为基础。基于人类行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仅靠"经济人"假说并不能圆满地解释现实和人类的所有行为。人离不开制度,同样,制度需要以人的存在为基础。正是基于人与制度的互动关系,才使人类社会处于一定的秩序框架内而不断的发展。我们提出的"制度人假说"更好地解释了人类的部分行为,它将制度作为内生变量考察人与制度的互动机理。"制度人"按照"个体行动法则"行事。"个体行动"是制度、生理系统、环境辨识、个体偏好结构的函数。明确人与制度的互动机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人的行为。在合理的制度下,"制度人"机制将使人类社会走向有序、和谐、快乐与幸福。  相似文献   

16.
行为金融学在投资者异质、信念偏差、非标准偏好等假设下更加现实地刻画了投资者行为。行为金融学与新古典金融学对投资者刻画的差别部分表现为投资者情绪。从大量研究结论来看,正是投资者情绪导致了证券市场中的"异象",因此,从行为金融视角出发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于解读证券市场,认识资产价格形成机制,提供政策建议等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我国社会道德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对传统的道德理论和道德运行机制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冲击,社会制度对道德生活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以个体道德良心为基础的道德运行机制的存在价值问题就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准则的总称。一定道德规范要转化为人们的实际行为要靠一定的机制来推动,个体道德和制度道德就是根据机制的运作方式的不同而区分的道德体系。个体道德依附于社会个体,是指依靠道德良心使一定规范转化为个体实际行为的道德运行机制。同制度道德相比,  相似文献   

18.
刘波 《江汉论坛》2004,(8):116-119
环境资源法律价值的体现方式和实现手段是环境资源法律机制。环境资源法律机制运行得以充分实施和产生实际效果,能促进环境资源法律在现实中发挥的功能量趋大,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环境资源法律的目的性即环境资源法律价值得以实现。本文从对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实现机制的目标设定及其理论阐释入手,对环境资源法律机制进行改进与扩充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以及环境资源法律机制实现的条件作了客观分析,充分论证了在市场化的背景下,环境资源法律制度功能发挥的效应增强是通过强制与指导的复合型行政机制和经济激励机制以及公众参与机制的整合或交叉而成的综合性环境资源法律机制的运行来加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现实世界中观察到的市场结构大多数都严重偏离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效率问题的推演逻辑,寡头结构的效率越来越多的受到学者的关注。从非价格竞争来看,对产品差异化的追求使寡头市场能够保持高度的竞争,寡头企业不仅无法遏制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从产品差异化的决定机制来看,技术创新或研发以及销售努力都会促进产品分工的深化从而使分工效率得到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上认为寡头市场无效率结论的批判,为寡头市场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悖,现代社会诚信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道德问题,其背后的制度因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在社会诚信体系形成的过程中,正式制度具有规范和威慑的作用,非正式信誉机制却能在更广的范围内约束人们的行为。市场主体是否采取诚信行为不外乎对其行为收益和成本的权衡,产权、法律、信誉等都是通过增加诚信收益和提高失信成本来影响人们的诚信行为,从而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