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中国的金融中介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了金融中介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机制,认为金融中介的发展与城镇化进程间内含着一种互动机制,一方面,金融中介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优化金融市场结构、降低交易成本、分散风险等方面促进生产要素向城镇的聚集,促进城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的不断集聚,使市场规模得以扩大,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促进金融中介的发展。对我国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金融化水平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出,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是影响我国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我国金融中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 ,在这一过程中投资效率不断下降 ,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不高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持续性并不让人乐观。本文针对这一情况 ,从金融发展视角分析资本形成水平、投资效率、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以及由此产生的宏观经济波动 ,并运用中国 1 978— 2 0 0 2年的数据进行计量检验。研究结果显示 ,虽然总体而言 ,90年代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增强 ,但金融体系对投资效率和储蓄转化效率的改善极其有限 ;作者认为 ,投资效率低下 ,进而全要素生产率 (TFP)不高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金融成长有明显的区域性,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推动力。对贵州区域金融成长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一)贵州金融相关比率(FIR)低于全国水平,这是由中国金融发展二元特性决定的;(二)贵州的M2/GDP进入新世纪以来,一直高于全国水平,这可以从经济的信用化和国有银行信用垄断两个方面来解释;(三)贵州的SLR(金融中介效率)无论是时间上的纵比还是空间上的横比,正好与经济增长趋势和经济发展程度相背离。说明贵州金融机构在从储蓄到贷款再向投资转化、促进贵州经济增长方面是无效率的。  相似文献   

4.
金融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一个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金融发展理论及其跨国经验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同时经历了经济增长和以银行中介为主体的金融发展过程。已有中国经验研究文献表明,加快银行体系改革、推动金融发展应该成为中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困境及其推进思路徐飞在经济生活中,作为流动中介的金融体系能否有效地动员储蓄资金从盈余部门向赤字部门转移,提高资本的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关系甚大。因而,推动金融稳步发展,一直是资本匮乏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遗憾的是,广大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通过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影响储蓄率和影响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作用,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和四维向量自回归模型对1978—2010年我国农村金融运行效率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与农村经济发展正相关;农村金融相关比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向冲击作用,而农村储蓄—投资转化率、农村储蓄率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冲击。因此,我国应在健全农村金融法规制度,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农村储蓄—投资转化速度和农村金融相关比率,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量和质量,培育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非正式金融机构,以支持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贵州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以创造增加值方式对贵州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较低.贵州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这是因为金融发展对投资边际产出率的显著负面影响抵消了对储蓄和投资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中金融效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投资投向率对县域经济增长率的影响最大;县域居民储蓄存款增加额与可支配收入比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次之;金融机构储蓄投资转化率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金融深化:理论与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认为 ,中国的经验与经典的金融深化理论有许多不吻合之处。从中国的经验看 ,尽管金融自由化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总体上金融仍处于压制状态之中。中国的金融深化过程 ,主要表现为金融增长 ,如金融资产与金融机构的增大 ,而市场化金融的发展明显滞后。这种高金融增长主要是经济自由化的结果 ,并与财富再分配密切相关 ,但与银行的大量不良债权没有多少关系。文章还指出 ,中国金融深化的进程中确实存在储蓄效应与投资效应 ,但这与“渠道效应论”无关 ;中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也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改善要素配置扭曲状况,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采用2011—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引入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指数,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要素扭曲,而要素扭曲的改善会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型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素扭曲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效应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更显著.因此,在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硬性约束条件下,国家应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促进资本和劳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进而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金融深化理论为分析框架阐述利率市场化选择的理论逻辑,在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分解出实际贷款利率对经济增长率的投资效率和规模两种影响效应,通过实证检验模型得出实际贷款利平变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冲击效应不显著.提出实施存款利率管制下的贷款利率市场化策略既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又能通过激活市场机制来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引领中国经济平稳地从传统发展模式向新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一,储蓄——投资过程中金融中介的功能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媒介储蓄——投资过程主要采取三种形式:第一,资金最终需求者(如企业)直接向资金最终供给者(如家庭)出售初级证券;第二,资金最终需求者向货币性金融机构借款,资金最终供应者得到货币性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第三,资金最终需求者向非货币性金融机构借款,资金最终供应者获得非货币性金融机构发行的非货币间接证券。本文所述的金融中介是指通过各种机构和各种工具来媒介基本储蓄者和基本借款者之间的资金运动过程。金融活动的出现必然会使储蓄和投资分离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职能。由于投资和经营机会在经济单位之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这样储蓄与投资的分离对经济增长会起积  相似文献   

13.
王刚  梁立群 《江汉论坛》2006,(10):31-33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标志着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又向前迈进一大步。回顾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进程,不难看出,汇率制度改革一直是立足于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在需求进行的。进一步的说,无论是汇率制度改革,还是金融体制改革本身,都是内生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及其转型的。随着国民经济从以高积累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向以创新为特征的发展阶段过渡,金融体系的功能必然由大规模动员储蓄和投资为主转变为提高效率,控制风险为主。对于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的中国金融系统改革而言,需要对面临客观经济环境进行准确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金融制度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实现制度间的互补来实现预期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全要素生产率(TFP)估算的方法,分离并推算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湖北经济长期增长的贡献,实证的结果表明:资本要素投入是主导湖北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力量,劳动力要素投入对湖北经济增长的作用微弱且呈持续下降趋势,技术进步对湖北经济增长的作用起伏很大,但近年来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增强;而且湖北经济增长主导力量目前正由资本要素投入转向技术进步.因此,要进一步促进湖北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提高资本投资效率和人力资源素质.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技术创新的商业化转换,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经济发展呈现健康增长趋势,各产业都有很大幅度增长,金融业虽有发展,但是发展速度缓慢、金融效率低.经济增长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相反,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增长.为了进一步了解两者的关系,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湖南省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没有很好为金融发展服务,从而使得金融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经济逐步聚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利用200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检验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产业结构升级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为29.6317;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总效应为11.4741,直接效应为11.5540;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西部省份之间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差距正在逐渐收敛,但是中国经济增长还有较大的结构性红利空间;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的回归系数明显大于政府财政支持和固定资产投资。要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重塑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对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提高研发效率和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进产业结构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形成世界级先进水平的制造业集群。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7.
孙国茂 《东岳论丛》2006,27(1):85-89
本文运用统计数据,分析了山东经济和金融发展状况,并与广东、浙江、江苏和上海地区进行比较。山东近年来经济增长较快,但人均GDP和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低,但资金来源存在结构问题。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山东经济金融化程度较低,储蓄不足,证券化率较低,金融体系欠发达,金融机构在储蓄投资转化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金融深化程度较低影响资本投入总量、结构及效率,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进程中,“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使得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为进一步考察绿色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建立了一个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框架并进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一方面考察绿色金融的合理规模和政策干预的合理边界,另一方面验证绿色金融、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模型分析认为,银行更看重厂商抵押品和现有产出水平的贷款评估模式会造成对环保厂商技术进步潜能的忽视和信贷资源的错配,为解决错配问题的政府干预存在政策锚不明确的问题,所以有绿色金融非理性扩张的可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支持技术进步在绿色金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绿色金融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理论上存在绿色金融规模的最优值,而该最优值约为36.03%。虽然大多数省份和全国水平仍低于最优值,但存在部分省份超出的情况,绿色金融非理性扩张已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19.
对外直接投资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投资国的金融发展程度对其的影响可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对金融发展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利用2003—2012年中国27个省市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贷款余额占地区GDP比重衡量的金融发展深度和以私人信贷比度量的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程度都对中国各地区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本文还验证了一些传统变量,如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出口、吸引外资和储蓄水平对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很多研究表明,金融中介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问题存在多种不同结论。本文以1979—2004年各省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实证方法探讨中国金融中介成本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中介成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微弱相关性,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还是负相关。结果还表明经济繁荣地区的金融中介成本与经济增长关系比经济发展地区、经济落后地区要强.文章对此现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