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某种程度说,1930年代中国政治学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研究水平,涌现出一批优秀政治学家,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专著,并于1932年成立了中国政治学会。此种研究状态的持存自有其独特的社会政治空间。首先,社会自由促发民主革命的政治革命逻辑使任何当政者都不得不宣称政府的民主合法性;其次,教授治校和出版言论自由,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政治民主空间;最后,流动迁徙自由与相对优厚的教员薪俸,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社会自由的社会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建设当代中国特色政治学理论所面临的三大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构中国当代政治学理论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对我国政治现实的反省与思考、对西方先进理论模式的借鉴与吸取、对自我知识谱系的梳理与检讨等方方面面的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今天,建构中国特色的政治学理论面临着诸多问题与任务.其主要任务有三大方面:其一,明确现代政治学理论承载学术任务的多层次性;其二,提升核心政治学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科学化水平;其三,加强政治学理论范式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面对今天的政治现实 ,比较政治学传统的四种分析框架即系统理论、政治文化理论、发展理论与不发达理论、阶级理论不足以解释现在的政治现象。提出新的分析框架以研究新的政治问题 ,是摆在比较政治学家们面前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老一辈政治学家赵宝煦先生的英文文集<和为贵--赵宝煦学术文集>的出版是中国政治学界的重要学术事件;文集将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学理论相结合,对与中国相关的政治学理论、重大政治问题与国际问题向国际社会进行了独立解读.本文通过对赵宝煦先生为人为学的分析提出可资后辈政治学者借鉴的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5.
阶级流动性问题既关涉现实生活也关涉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的理论根基。然而,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此问题却缺乏精细的解答,以致于一些关于阶级问题的理论困难长期困扰着人们,诸如阶级流动所指称的人群是阶级抑或阶层,该问题的研究对于无阶级社会是否有启示意义,等等。社会生活原本是丰富多彩的,那些为了将社会生活简单化处理而牺牲掉的关于阶级理论的"枝枝蔓蔓"也许正是我们理解阶级流动性问题不可或缺的,应当重新使其回到它们原来的地方,为我们全面理解阶级流动性问题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理论景观。  相似文献   

6.
拉斯韦尔的学术生涯折射出美国政治学在行为主义时期发展的走向,而拉斯韦尔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也完成了一系列政治学分支学科的奠基工作,成为集"政治传播学先驱"、"政治心理学创始人"、"政策科学之父"于一体的政治学家;这一时期政治学学科的发展也充分显示出实证科学的特征,彻底摆脱了古典规范政治学和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相似文献   

7.
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面临创新的任务,需要方法论的开掘.国内通常的做法是借用西方政治学的工具来解释政治,并在其中混合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在理论创新上步履蹒跚.关系政治,突破常规路径,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辩证法出发,结合系统科学思维,形成了一种融结构、行为与功能分析于一炉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新框架.在它看来,政治不过是人们在特定社会条件下互动生成的一种公共生活:以政治主体、政治权力、政治利益与政治环境等为要素,在政治组织、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等政治结构下,通过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相互作用,实现公共管理的社会现象.这样既可以比较好的解释当代政治实践的新事实,也可以超越传统政治学的视线,初步揭示社会政治中个体与整体互动的规律.关系框架,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发展的努力,也反映了当代国际政治学发展力图在研究中将结构、过程和结果相综合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政治学是政治现实最直接的反映。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日益明显的发展趋势给政治带来的巨大变化 ,也必然引起政治学范式及其研究的重大变化。从以阶级、阶级斗争和革命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政治学向以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政治学转换 ,是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最集中的体现 ,也是当代政治现实最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经济政治学:政治-经济关系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政治学是政治学与经济学相互渗透融合的产物,是经济的政治学,它既研究经济现象中的政治问题,也研究政治现象中的经济问题,揭示经济现象与政治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经济政治学以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其研究的出发点和目的,它倡导一种动态平衡的经济政治观。与传统的政治学相比较,经济政治学是思考角度、思维模式的一种转换,是在政治学领域确立经济理性和经济价值的变革,也是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0.
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政治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政治理论构成了现代社会中两种针锋相对的合法化叙事路径。从深层的社会历史逻辑和政治逻辑来看,只要资本的逻辑没有根本改变,阶级政治话语就始终是资本合法性的批判维度,也始终是工人阶级追求“阶级平等”与“制度正义”的合法化源泉和正义论基础。资本的全球化和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厂”的客观逻辑决定了“阶级话语”不可能“退场”。“重返阶级”和“回归马克思”阶级理论是近年来“阶级话语”重新“出场”的两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1.
政治现代化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和探讨政治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化这一社会大背景。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历史演变进化过程,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推进过程。现代化既包括经济现代化,同时也包括政治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中的一个特定目标和将要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的政治体系,沿着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门学科的建立都与特定的研究对象相关,文艺学研究一般的“文学”现象,文学政治学研究独特的“文学政治”现象.文学政治学包括三种理论形态:将文学活动作为一般政治现象来研究、将政治活动当作审美现象来研究、将文学政治当作一种独特的文学/政治现象来研究,最后一种理论形态是文学政治学的核心形态.  相似文献   

13.
政治发展研究是当代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可以分为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观两大类。二者在政治发展概念、路径、规律和趋势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观点主张。深入剖析政治发展问题,科学评判各种政治发展理论,不仅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政治发展观,而且研究政治发展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西璧合:民国政治学家的民治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以降,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帝制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政治体系轰然倒塌,中国政治思想逐渐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政治观念,民治成了晚清民国时期精英的普遍意识形态,希望以此实现富国强兵。就民国政治学家而言,其民治诉求主要来源于下列因素:第一,晚清民初民主政治理论的历史记忆;第二,欧美自由主义政治学的域外教育背景;第三,中国非反体制的连续性国家进化的理性判断。民国政治学家的民治诉求反映了中国与西方在政治与思想上的文明璧合。但是,中国政权的风雨飘,却使他们不得不仰赖集权,从而对民治既爱又怨,形成一种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5.
王惠岩先生(1928—2007年)是吉林大学政治学学科的开创者和行政学院发展的奠基人。在先生辞世五周年的日子里,回忆起师从先生度过的难忘岁月,从心中感激先生对自己的培养和扶持。特别是缅怀和追思先生创建吉林大学政治学科和发展行政学院所走过的奋斗之路,更敬仰先生目光高远、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开拓精神。先生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为吉林大学政治学科的创建和行政学院的事业发展呕心沥血、拼搏奋斗的一生,也是为中国新时期政治学科的重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一生。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先生开创的事业和勇争一流的奋斗精神将会永存,并将激励着后人继续推进先生所开创的事业。  相似文献   

16.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以其独有的视角和分析理路阐明了自由、民主、人权等政治概念的意蕴,展示了以人为起点并复归于人本身的理论逻辑。本文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民主观和人权观,有助于我们认识这些普适性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体系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萨孟武,系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学家,学贯中西,著译宏富。他早年留学日本,接触西方尤其是德国的政治理论,回国后长期在大学任教,撰写了多部政治学著作,其中以《政治学与比较宪法》(后定名为《政治学》)最能体现其政治理论。萨孟武主张,政治以力为基础,权利由斗争而来。其政治思想具有浓厚的国家主义色彩,在民国时期的中国政治学界颇有代表性,对中国政治学的形成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8.
浅论政治学和政治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学是关于国家政治制度的学问 ,政治制度的研究在政治学中的核心地位 ,虽然受到过挑战 ,但终究无法取代。政治制度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产物 ,反过来又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 ,严肃认真地研究我国的政治制度 ,不仅是推动政治学发展的学术需要 ,也是推进我国政治改革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9.
阶级观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与马克思的阶级观,在阶级界定的基点上,有"多元"与"一元"的差异;在社会动力承担者的指向上,有中间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差异。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阶级观差异成因,是资本全球化的不同阶段和西方资本主义不同的社会现实导致的社会阶级内在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论政治需求与政治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政治需求与政治学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政治需求推动了政治学的萌芽,促进了政治学内容的丰富、研究方法的更新与研究重点的转移;另一方面,政治学发展又限制、引导着政治需求,促进了政治需求的理性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