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 清代,在西宁有个很有作为的官吏,他便是人们常常提及的《西宁府新志》的作者杨应琚。 杨应琚,字佩之,号松门,辽海(今辽宁)汉军正白旗人,清雍正七年(公元l?29年),由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其祖父杨宗仁康熙五十三年曾任西宁道,后历任广东巡抚、湖广总督,其父杨文乾曾任河南布政使、广东巡抚。杨应琚早年官居山西河东道,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调  相似文献   

2.
清朝设官,不是一刀齐的。比如,一般说一省设一巡抚,二三省设一总督,其实不尽然,如直隶、四川都没有巡抚,却各设总督一人。山东山西上面并无总督。山东济宁有河道总督,江苏淮安有漕运总督,东三省以前各设将军一人,管理地方,清末才改设督抚。福建在台湾道改省后,撤去福建巡抚,改设台湾巡抚。湖北、武昌和广东、广州都既有总督,又有巡抚,即所谓督抚同城。广州还有将军,将军是管辖当地旗兵的,但地位最崇高。曾国藩攻太平天国,打下南京,向北京清廷告捷的奏折,系由荆州将军官文领衔,曾国藩并不列在第一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明末清初,云南地区久经战乱。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后,这一地区才开始复苏。在云南由乱到治的过程中,王继文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从康熙十四年到三十七年,他先后以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云贵总督治滇多年,把一个“流亡载道,疮痍满野”的云南,建设得“地辟民聚,渐有起色”,为此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总督、巡抚制度是清代实行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地方管理制度。总督“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巡抚“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核群吏,会总督以诏废置”。二者同属地方最高一级长官,总督偏重军政,巡抚偏重民事,而以总督之责为重,国家一切施政方针均需首达督抚而推行于下,同时中央通过分权于督抚以收集权之效。因此,在清朝的封建统治链条中,督抚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为我国近代杰出的民族英雄与爱国者,他一生历官十四省,其中在江苏时间近八年.先后任淮海道、按察使、布政使、河道总督、巡抚、两江总督等职.他任职内,努力整顿吏治、严禁鸦片、赈灾济荒,主张改革、办福利事业、重视农业生产等,政绩卓越,深受江苏人民的赞扬.(一)整顿吏治清道光二年(1822年)十二月,林则徐去江苏淮阴清江就任江南淮海道,不到一个月,便升任按察使,开始了江苏任内的宦途生活.当时,清王朝政治腐败,大地主、大官僚兼并土地,农民生活恶化,“盗匪”成群,社会秩序不稳定.对  相似文献   

6.
清朝乾隆年间,在土瘠民贫的甘肃,发生了一桩轰动朝野的大贪污案,即王亶望监粮舞弊、伪灾冒赈案。形成大狱,处死者三十七人,株连问罪者近百人。此案牵连到甘肃各道、府、州、县官吏及中央和陕西、江苏、浙江等省官员几十人。犯罪者,上至中枢大学士、总督、巡抚、布政使,下至知府、道员、县令皆有。此案从乾隆三十九年作案到乾隆四十六年查清处治,前后共历时八年。这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的时候。 事件的经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在戊戌变法的政治过程中,1898年8月30日,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的巡抚和东河总督被裁撤,从表面看来,理由是裁减冗官与督抚同城等。但是,这个改革运动在9月被镇压以后,跟其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命运一样,11月1日,上述三个巡抚都被重新设立了。理由就是“三省巡抚均著悉仍旧制,毋庸裁并”。在此可以看出,旧制强大的生命力。不过,戊戌的新思维,没有完全散失。因为,在清末最后的改革过程当中,这些巡抚与东河总督都又被裁撤了。这些措施明确证明了1898年的裁撤已经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合理性,要不然怎么能过几年重新再采取同样的措施呢?因为资料的限制,1898年巡抚被裁撤的有记载的理由并不复杂,但是该理由的思维背景可能是更深刻并值得研究。本文把督抚制度的长期演变过程也包括在思考之内,对戊戌变法期间与此后的督抚制度改革的思维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丁日昌(1823——1882),字禹生,又作雨生,广东丰顺汤坑人。从1854年他三十岁的时候入广东惠潮嘉道李璋煜幕起,到1882年病逝止,先后做过曾国藩、李鸿章的幕僚,做过万安知县、苏淞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苏州布政使、江苏巡抚、福州船政大臣、福建巡抚兼台湾学政、总督衔会办南洋水师、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其仕宦生涯达三十年,写下大量著作,但大部分没有公开出版,尤其是包容了他大部分公牍、奏疏的著作集《丁禹生政书》,过去未刊行过,国内仅有一个抄本,现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此书按从政时期分编为六种,即《藩吴公牍》、《巡沪公牍》、《淮鹾摘要》、《淮鹾公牍》、《抚吴奏稿》和《抚闽奏稿》,共三十六卷。  相似文献   

9.
清代为治理黄、运两河专设河道总督,但是,河道总督与两江总督以及河南、山东巡抚等地方督抚职权存在重叠,客观上形成了清代河务的复杂管理体制。清初,河道总督专理河务,地方督抚有兼管之名,而权力较小。雍正以降,地方督抚在河务中的权力增大,甚至一度凌驾于河道总督之上。嘉道时期,治河难度加大,官员动辄得咎,双方互相推责。这种职权体制的存在对清代河务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五朝《清会典》和相关敕书、关防印文的考察,认为"两江总督"和"江苏巡抚"最初为简称,分别在乾隆、雍正朝以《清会典》规范的形式而正式得名。此后,"江南江西总督"、"江宁巡抚"的原名仍在敕书或关防印文中使用,同一官缺而有两个正式官名,并延续到晚清。只有在广泛收集各种史料的基础上,将督抚等官员的官名变化一一理清,才能深入了解清代制度变迁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 康熙二十年(1681年),刚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浙江布政使司(后又一度调任江西巡抚)李士桢,风尘仆仆地出任广东巡抚.李士桢,字毅可,原东莱都昌(今山东昌邑县)人,本姓姜,于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归旗辽左,继正白旗佐领李西泉,即始姓李.李士桢曾任盐运使、知府、太守、布政使司等职,以善于理财闻名当世,也深得康熙帝的赏识.从康熙二十至二十七年(1681~1688年),李士桢出任广东巡抚,除弊兴利,为清代广东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某些开创性的贡献.研究李士桢抚粤的政绩,有助于我们更具体地考察康熙平定三藩后采取的善后措施和清初广东的社会经济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得以恢复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2.
黄河由浑变清听起来似难以置信,但这一自然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确曾出现过。据《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58记载,清雍正四(1726)年十二月,河道总督齐苏勒、副总河嵇曾筠、漕运总督张大有、河南巡抚田文镜、山东巡抚塞楞额、陕西巡抚法敏先后驰秦,黄河自陕西府谷县历山西、河南、山东以至江南之桃源(今江苏泗阳县),冰开水清,湛然澄澈。其在陕西、山西,始于雍正四年十二月八日,迄于翌年正月十三日,共三十六日;其在河南、山东,始见于十二月九日,迄于次年正月十日,共三十一日;其在江南,则始于十二月  相似文献   

13.
清末政以贿成,吏铨失控,病更在捐纳官多,这些人不独素质本差,加以不学,纵非不识一丁,而腹笥寒俭,当官临民贻笑弄獐。今据陈赣一《新语林》(上海书店版)举两例: 一、湖广总督瑞澄者琦善孙也,纨绔子,善钻营。任鄂督时,有布政使,某呈惩戒某令公文请示,瑞阅既竞曰,文中“蒲险输闹”,何谓乎?盖不识“荡检逾闲”字而以为蒲险输闹也。瑞出身贵胄而不学,竞位膺方面,时以为笑。 二、钱塘令程辅堂名辇清,乃纳粟入官者,恶属下某,具文劾之,面白巡抚张曾敭。张俟其语  相似文献   

14.
奴才,即仆人也。清代旗籍官员对皇帝自称“奴才”,表示特别效忠于“主子”皇帝。它是“阿哈”的汉泽。清初,满族大臣奏事,有的称臣,有的称奴才,显得比较混乱,为了更加规范化,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乾隆帝谕令;“嗣后颁行公事折奏称臣,请安谢恩寻常折奏仍称奴才。”以沿袭满族旧俗。久之,满臣奏折无论公事私事,俱称奴才,以为媚也。但也有例外,惟与汉臣会伤之幸奏,则一律称臣。汉人中担任提督、总兵的武职官员,称奴才,与总督、巡抚会衔,仍称奴才,不能与总督、巡抚一律称臣。王公府邱之展员奴仆,亦自称奴才。奴才完全…  相似文献   

15.
1884年(光绪十年),清廷简任督办新疆军务刘锦棠为新疆省的首任巡抚,宣告了新疆全境实现郡县制的开始。这在晚清政治生活中是一件比较重要的事件。因为在整个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中,新疆是首先改变原有政治体制、设立行省而实行郡县制统治的。随后,台湾设立巡抚,东北盛京(今沈阳)、吉林、黑龙江亦置总督、巡抚,蒙古等地区设省问题也被一些官员提出议论。  相似文献   

16.
周村开埠与山东近代化学术讨论会综述苏位智,刘天路周村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淄搏市市辖区。周村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就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鲁中工商业重镇,素有“天下第一村”之美誉,1904年,经直隶总督袁世凯和山东巡抚周馥奏准,周村与济南、潍县一起,被开辟为...  相似文献   

17.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其遭时人贬斥、争议的,除三年使 西,便是三年抚粤。郭嵩焘署理广东巡抚,是在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开始的, 先后与两广总督毛鸿宾、瑞麟及闽浙总督、节制广东军务的左宗棠发生交恶构怨,又遭粤 省绅商的谤议而名声大坏,最后罢职而去。其由来、政绩,与三总督交恶及被谤的是是非 非,本文拟作一个客观叙述与评价,以澄清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8.
督抚互参案与张伯行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波 《船山学刊》2003,(4):132-135
张伯行1652———1725是清朝康熙时期的著名清官。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历任山东济宁道,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江苏巡抚、总督仓场侍郎。雍正元年1723更被擢升为吏部尚书。有清一代以名臣身份从祀孔庙者仅三人,而张伯行便是其中之一另两人分别是汤斌,陆陇其)①。康熙五十年1711,时任江苏巡抚的张伯行曾与两江总督噶礼互相弹劾,闹出了一场持续年余的官司,这就是当时轰动朝野的督抚互参案。由于康熙皇帝的裁决,督抚互参案最终是以“张伯行革职留任,噶礼革职”而告终结的,江苏士子还因此发出了“天子圣明,还我天下第一清官”②的雀跃之呼。许…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在 182 3~ 1837年 ,先后任江苏淮海道、按察使、布政使及巡抚等。在江苏任内 ,尤其是在 1832~ 1837年任江苏巡抚期间 ,他大力选拔人才、整顿吏治 ,推广农业技术 ,积极兴修水利、赈灾救民、努力改革盐政和漕运 ,并开始了早期禁烟和反对外国入侵的斗争 ,充分显示了这一时期林则徐爱国主义思想特色 ,为其 184 0~ 184 2年在广东领导禁烟斗争和抗击英国殖民侵略斗争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和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曾写过咏梅诗,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梅花诗。但是写梅花诗最多的却是前清咸同年间的武将一彭玉麟。他曾任水师提督,先后辞任漕运总督、安徽巡抚、两江总督,后诏赐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他为人刚直廉明,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不治私产,不御姬妾。但是,彭却有一部缠绵悱恻的情史,因而产生许多哀艳入骨的梅花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