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我国学界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人本主义是马克思早期的"不成熟思想",与唯物史观是根本对立、界限分明的,他后来抛弃、超越了早期的人本主义思想,创立了唯物史观。这种看法不符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充分的根据表明,人本主义是马克思哲学中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他在后来的"唯物史观成熟著作"中继承而不是抛弃了早期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其前后期著作的人本主义思想就其理论实质而言具有一致性。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与唯物史观之间并不构成"对立"或"冲突",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支持、有机结合的。澄清上述事实,有助于科学评价马克思早期人本主义乃至其早期著作的历史地位,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赵跃先 《北方论丛》2012,(4):126-129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指出,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思想主旨是把实现"无产阶级取得公共权力"作为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体系。社会主义在制度安排上是一种现实的运动;社会主义发展是内含着一些根本原则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不是空想,而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科学理论营养的汲取、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是理解唯物史观的重要概念,关于二者关系的争论几乎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但理论争鸣反而强化了实证科学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语汇中的实证科学与唯物辩证法,根本上是理解唯物史观的方法论革命和方法论内核.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合理成分,通过方法论革命创立唯物史观.现实的社会历史是唯物史观的立足地,实证科学和唯物辩证法构成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内核:一方面,唯物史观以经验事实为基础,通过科学抽象把握现象背后的规律;另一方面,唯物史观从方法论层面“倒置”黑格尔辩证法,以科学理论和经验事实为依据揭示自然、历史和认识的辩证性质.方法 论革命使唯物史观摆脱思辨而获得彻底的革命性,在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基础上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新哲学.唯物史观既不是实证主义,也不是追求某种至高存在的思辨哲学,更不是对二者的调和.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历史科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强调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讲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其基本的理论原则、精神,应该坚待,离开了它,历史学的科学性就会被动摇。另一方面,唯物史观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离不开产生它的社会文化条件和滋孕它成长、发展的文化土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演进,过去同唯物史观产生时期密切联系的文化条件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坚持唯物史观,必须发展唯物史观。它们互为前提,互相依存。要坚持唯物史观,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把握唯物史观的…  相似文献   

5.
人道向度与历史向度的动态统一,既是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理论实质,又是使作为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实践化的根本要求。贯穿马克思终生哲学思考的主题,在本质的意义上就是对人道向度与历史向度如何走向统一问题的探索;正因为这种统一是无限复杂的、永不停息的历史过程,所以无论对于马克思生前的唯物史观还是对于马克思身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我们只有在两重向度的动态统一中才能把握住"革命"原则的枢纽。  相似文献   

6.
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空间与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在当代中国被再次提出来,有其强烈的现实指向性与理论针对性,其直接的原因是为了回击五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主旨,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空间.从"对话"、"问题"和"方法论"三个维度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上是立足于中国历史与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过程与"在场"状态.马克思主义中固化的实质是解决"民生问题",这一问题是我们检验一切马克思主义理论构造的最终原则与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本质上是一种开放结构,具体化为实践哲学、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和实际应用.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以远离实践的分析技术著称,但其理论局限性也很明显:其一,逻辑否定劳动价值论;其二,对唯物史观进行片面性解读,直至全面解构.这一思潮虽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建设具有积极性作用,但没有本质意义.理论超越路径是在唯物史观开放视阈中,通过唯物史观和劳动价值论的相互建构,重建历史分析、分析技术与科学的内在联系,使之重归实践,重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主体内容,是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向唯物史观过渡的一次重大突破,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无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它还受着费尔巴啥人本主义的一定影响,还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了的科学理论。有人认为异化劳动理论从物质生产、经济事实出发,研究、论证私有制的历史必然性和暂时性,是唯物史观形成或基本形成了的理论,因而,《手稿》是一篇成熟的著作。笔者不敢苟同这种看法,就此谈一点管见。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当代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会强 《中州学刊》2002,1(6):94-98
经由全球化研究而受到关注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构成了诠释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纬度。这种解读的可能性在于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仅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且是马克思研究现实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其必要性在于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要求我们必须结合世界历史理论把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否则我们的诠释将永远停留在抽象层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唯物史观的当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会强 《社会科学》2002,1(7):35-38
经由全球化研究而受到关注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构成了诠释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纬度。这种解读的可能性在于世界历史理论作为唯物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仅在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且是马克思研究现实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 ;其必要性在于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要求我们必须结合世界历史理论把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否则我们的诠释将永远停留在抽象层面。  相似文献   

11.
石菲菲 《理论界》2009,(10):24-25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社会、自由、解放、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现代中国是在旧中国的历史蜕变中产出和重构的,不仅社会根本制度和国家形式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原则下建构的,就是在融入"世界历史"并在迈向"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中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问题追问、理论原则、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从而获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才能使历史研究成为科学;科学的历史研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这已为我国历史学发展的实践所证明。在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先驱是李大钊。他在一九一九至一九二四年间,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史学要论》等论著,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并提出运用唯物史观改造旧史学,建设新史学的计划和设想,但没有来得及实现,就被北洋军阀以“阴谋分子”的罪名逮捕杀害了。从二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郭沫若、范文澜、吕振羽、翦伯赞、侯外庐等人相继而起,以唯物史观作为武器,研究、整理中国历  相似文献   

13.
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最早奠基者,他对历史学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并运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对中国历史上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指出了正确方向,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志刚 《河北学刊》2007,27(1):105-107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提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因何可能、怎样成真的充要条件和自洽理据,首先需要深刻反思与解答三个重大时代问题:第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成为对21世纪资本创新逻辑最新动态和总体结构深刻批判的科学理论;第二,"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基于对21世纪资本创新逻辑造就的新历史场域、场景的批判分析而指明的21世纪后资本道路的重新规划与实践;第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如何基于对21世纪新全球化时代历史场域、场景的批判分析,指明有关"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全球马克思主义出场形态的建构。在更深层次上,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出场学逻辑:坚持当年马克思《资本论》的基本原则,发展21世纪资本创新逻辑批判理论;坚持《共产党宣言》的唯物史观和后资本道路规划原则,发展21世纪唯物史观并重新规划和实践21世纪后资本道路;坚持马克思世界历史原则和东方道路思想,发展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球马克思主义,就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路径,更是其当代使命。  相似文献   

16.
本组笔谈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所取得的理论成就进行了探讨.李根蟠认为,中国的"封建地主制"理论的提出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取得的一个丰硕成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封建观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陈其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关于民族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表现为:关于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问题、对中国史范围的处理和历史上民族统一的不同阶段问题以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念等方面基本达成共识.张越认为,在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探讨过程中,唯物史观所起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王志刚认为,"五四"时期形成的唯物史观传播热潮具有三个显著的时代特点:即力求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介绍和全面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创建工作.张利认为,范文澜在历史评价问题方面贡献良多,主要体现在:以历史主义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从加强各民族团结友好的高度评价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以一种中国史与世界史联系的眼光对历史演进的一些重要问题加以评析,揭示其本质.张剑平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许殿才从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地位、如何运用与发展唯物史观以及史学与现实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进行了阐述.邹兆辰则认为,在中国史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过程中,善于分析与借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唯物史观发生史一条重要的方法论原则,就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提出的,“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我们据此认为,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探究是贯穿唯物史观发生史的主题旋律.它一方面为科学世界观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直接引伸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在这个意义上说,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研究是唯物史观创立的理论前提,而唯物史观的创立又是剖析经济事实的最后确证.经济问题与社会历史问题密切关联,相互交融,是构成唯物史观发生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不同的方式,共同发现对“市民社会”经济学剖析的重大意义,从而使唯物史观的建立呈现出致思走向的总体趋同性和创立过程中的具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以主体为视角、从主体的实践出发去考察事物的主体性原则成为哲学发展的根本原则。以实践为标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就涵摄着主体性原则。但是,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根本原则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当今,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现代化,我们必须主动地挖掘并运用这一原则。本文拟就主体性原则在唯物史观中的拓展问题,作一点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历史唯物主义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解放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最高宗旨.要恢复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就必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有助于确立人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能更好地体现实践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能够使唯物史观理论体系得以合乎逻辑地展开,能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能动性动因,同时也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蕴着深刻的人学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新升华。六中全会强调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作品鼓舞人,这就把马克思主义人学从理论层面引向现实层面,提出了人学理论实践化的新课题。马克思主义人学体现在唯物史观中,恩格斯曾把马克思发现的唯物史观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①但是,在马克思的时代,人学具有鲜明的理想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价值、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学说。尽管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把人的生命需求和生活存在作为理解现实人的出发点,也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