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兆逸 《学术论坛》2012,35(3):121-124,178
文章以国际垂直专业化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为基础,分析国际垂直专业化集聚影响中国环境污染的机制,认为两者之间存在U型关系。然后以1990-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检验,证实了国际垂直专业化集聚与中国环境污染之间的U型关系,并且当前的国际垂直专业化集聚指数已经超过了拐点。为了改善中国环境质量,应积极引导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性工序向内陆扩散;在沿海重点发展附加值更高、污染排放更少的服务性工序;完善环境管制模式。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为江苏沿海经济“低地”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揭示了经济空间演化和分异的内生机制.国内关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有很强的解释力.新经济地理学为解释江苏沿海经济空间的形成机制和江苏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主流经济学由于缺乏合适的技术工具而长期缺失空间维度,D-S模型的出现和新贸易理论的创立为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新经济地理学只关注宏观异质性而缺乏微观基础,"新"新贸易理论则为"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微观理论基础.基于微观异质性,"新"新经济地理学推动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其理论模型主要基于三大分析框架,即D-S垄断竞争分析框架、OTT分析框架和BEKJ分析框架.中国学者应积极借鉴"新"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视角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从简单的应用、模仿转向创新、突破,深入研究中国经济活动空间格局形成的内在机制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竞  薛冰 《兰州学刊》2008,(4):76-80
新经济地理学的诞生,标志着时间与空间这两个维度在经济理论中实现了完美的融合,从而为经济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文章首先对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模型做了简要的回顾和评述,再从改进与拓展基本模型的角度出发,将新经济地理学的新近发展总结为六个方面,并对当前新经济地理学的不足与缺陷、发展前沿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时间动态——由要素对区位收益的预期所规定——对于新经济地理学非常重要。现有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对预期问题的处理采用两种极端的理想形式,即完全近视的静态预期和完美预见的前瞻预期。这或许适合于研究个体预期已趋稳定的成熟经济,但对研究我国这类个体预期正多变动的发展中经济则明显不足。因此,完善空间预期的微观基础,借鉴理性预期学派和行为学派的研究成果,发展时空结合的新经济地理学,是新经济地理学未来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我们理解城市形成过程中空间作用力及其运行机制提供了严谨的微观层面的理论揭示。文章以江苏省沿海地区为例,结合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和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区情,提出加快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经济地理学的进展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地理学应被作为一个核心的分支学科回归到主流经济学中去 ,为此他们创立了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的出现是对传统经济地理学的严重挑战 ,它是以报酬递增 ,不完全竞争作为假设前提 ,以数学建模为工具 ,研究区域产业聚集、经济增长和贸易活动的新学科。它的产生对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 ,但严重依赖数学建模、区域过分抽象化、缺乏实证研究是它发展的不足 ,不利于经济地理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方法为研究跨国企业选址问题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分析了运输成本、规模经济、外部性、贸易成本、市场规模、市场关联以及知识溢出等因素对跨国企业选址的影响.研究表明,跨国企业在进行海外选址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新经济地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尽可能选址在成本最低、市场规模最大、最接近目标市场、同行业及上下游企业较为集中以及知识溢出较为丰富的地区,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获取更大的利润.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贸易理论发展成为新新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学自然发展成为新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解释同质劳动者和企业的区位选择行为如何影响空间异质的形成与发展,而新新经济地理学则探讨微观异质劳动者、企业异质如何影响总体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重新解释了现实中产业集聚、要素流动与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的关系。地区间消费者偏好水平的不同决定了企业与劳动力的转移方向,发达地区意味着消费者偏好更加多样化,从而导致企业与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发展与彼此对外市场开放度存在相互依赖。落后地区向外开放市场的意愿程度更弱,但是随着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开放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动导致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的市场开放度也逐渐增加,从而最终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劳动者之间的就业竞争加剧,将相对降低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由于落后地区总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有可能促使劳动者回流,从而棒—棒均衡在现实中存在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新经济地理学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最值得关注,它们分别是:学科的核心思想、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总体政策涵义、缺陷或未来发展的难点.前四个方面充分展现了新经济地理学的魅力.对这些方面从总体上总结并评述的主要观点有:循环累积因果机制是导致经济活动集聚的关键,广义上的贸易自由度变化在其中起决定作用;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体系提供了一个具有巨大包容性的理论框架,使具有统一理论基础的空间经济学初具雏形;循环累积因果机制适用于解释各种空间层面的经济集聚现象或相邻区域的演变分化;区域经济政策总体上终究只能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权衡,把握区域经济总体效率与不同区域相对公平之间的度是关键;新经济地理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难点在于更全面、彻底地考虑空间维度,使模型的假定条件更接近现实并能更多地反映社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