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贫困生是当前高校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因为经济贫困致使许多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贫困、思想贫困以及精神贫困等现象,长此以往,势必对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阻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对贫困大学生有一个细致、全面、深入的了解,找出贫困大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一些有针对性,实效性强的特殊教育方法,探索出适合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进而从心理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陈启文 《云梦学刊》2007,28(4):123-125
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主要有自我封闭、焦虑忧郁、忌妒心理、自暴自弃等几种表现。高校可通过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贫困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服务,积极寻求社会对贫困生的支持和帮助等“爱心措施”激励贫困大学生“精神脱贫”。  相似文献   

3.
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两课"教学作为高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应顺应形势,积极参与大学生民族的培育过程,从中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本文从大学生思想教育、品德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角度来探讨"两课"教学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意义,为"两课"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应是全方位的,经济救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必须加大对他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精神救助,才能使其真正"脱贫"。精神救助的具体途径是: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平台,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优化校园环境,陶冶他们的情操;鼓励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综合素质;认真塑造典型,为他们树立精神楷模,等。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培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可以发现,经济贫困使得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强、自我封闭孤僻、敢为性较低、社交能力差、焦虑情绪重、嫉妒心理强等非健全人格特征。这些人格特征严重影响了贫困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要培养高校贫困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需要社会、高校、贫困学生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浅析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中日益突出,所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及精神氛围,可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赵欣欣 《兰州学刊》2010,(Z1):142-143
目前在高校中对贫困大学生重物质帮助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学术领域对于贫困大学生的生存问题方面的研究,也大多侧重于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和心理干预等方面,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系统研究则相对薄弱。文章通过对贫困大学生现状的研究,探析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应把握他们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特点,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强化育人环境、加强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等措施,不断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9.
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出现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承认并充分认识这一群体的心理问题的存在,研究心理问题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的困惑,在此基础上提出因应的对策,是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不可懈怠的工作责任。本文即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外在表现及对策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调查高校贫困生心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帮助贫困大学生构建健康心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高校普遍推行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对分课堂作为新型的高校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将课堂上的教与学一分为二,具有突出学生主体性、强调学生自主研究、促进师生交流等突出特点,将其应用到高校教学中,有利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相比而言,高校传统课堂教学却存在着对大学生的启发明显不足、学生主体性尚未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等弊端。为此,高校需积极、果断地采取以生为本、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师资培训、合理分组、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等策略全面提升高校教学水平,从而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史顺良 《学术探索》2012,(7):173-175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学校作为引领社会文化的主阵地,需要和谐有序的校园氛围,大学生作为和谐校园的主体,更需要具备和谐精神。文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出发,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和谐精神的科学内涵、特征、意义,并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探讨了和谐精神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家已经对高校贫困生出台了很多政策,针对贫困生的教育资助也的确减轻了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但资助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作者通过对秦皇岛市七所高校的调查访谈和分析,认为我国高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资金总额总体不足、且构成比例不合理、贷学贷款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为了做好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今后,必须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新模式,政府要成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政策支持者和经济资助者;高校要成为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的教育和管理主体;同时成立专门的教育银行,并使其成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金融主体。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在高校学生中占20%—30%,他们在经济方面、思想方面和心理方面都存在压力。通过贫困生档案与动态管理相结合,励志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心理脱贫与经济脱贫相结合,实现对贫困生经济上资助、思想上关心和心理上支持。  相似文献   

15.
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对 15 9名大学特困生及 73 3名普通大学生进行测查和对比分析 ,表明SCL -90各症状因子特困生高于普通大学生 ,抑郁因子有显著差异。由此得出特困生三种类型 :自卑、紧张型 ,自轻、无望型 ,自强、拼搏型 ,并提出教育引导、济困助学、预防治疗三位一体的高校特困生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在逐年递增,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较大,如何解决因毕业生数量增加而带来的就业问题,笔者试图从为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入手,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择业观念,面对学生对就业指导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研究,尽快实现该课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7.
马慧 《阴山学刊》2010,23(1):112-118
内蒙古地区高校助困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少数民族预科贫困生资助政策不足;助困政策结构不合理;助困经费压力大且院校发展不平衡;助困政策对象认定困难,助困对象诚信缺失;助困政策执行力度不够。要从国家、地方政府、高校、生源地、学生等多个助困政策相关主体方面加以完善。具体是:完善高校助困政策体系;转变地方政府权益观念;加强高校政策执行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发挥高校自身优势拓展助困渠道:开拓建立生源地责任分担机制;加强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对武汉市8所高校1 6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创业最突出的动机是自我实现;大学生普遍认为学校教育对其创业意向有影响,而他们对学校的创业教育并不满意;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和知识技能支持,而创业者本身最需要的素质是自信、有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自身主客观条件、家庭背景、外部环境都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的影响:女生总体创业意向低于男生;学校、专业、年级、籍贯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而学历无显著影响;就业压力越大,大学生创业意向越强;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而对机遇的认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经过十年的努力,国防生这个新兴群体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机制已初步形成,毕业国防生也成为了国防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国防生培养工作还存在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不高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入学动机的偏差是主要原因之一,这已成为制约国防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国防生生源数量和质量,应充分发挥各高校选培办的主观能动性,加大招生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完善各种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端正国防生的入学动机,把优质生源选拔到国防生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